全系没有颗粒捕捉器?这次我就是要硬挺长安蓝鲸发动机!

给发动机戴口罩这件事儿,只有长安没有干。

口罩,就是颗粒捕捉器的俗称,国五时代是没有颗粒捕捉器的,原因很简单,在那个传统时代,绝大多数企业能够通过储备技术来完成发动机的设计、生产与制造,能够满足当时的排放要求。

但国六以及国六b之后,超前的法规一再被冠以“史上最严”,不少企业发现,想要在不改变太多设计方向,研发投入以及动力表现的情况下,排放法规无法满足了。

于是乎,有了一条近道,给发动机排气端加上颗粒捕捉器,让那些超标的排放物经过二次处理再排放,多一道排放工序之后,才能够达到相关标准。

很多企业都这么干,原因很简单,不需要对发动机本体做出改变,只是影响了工作的效率,却能够达到相关标准,对于企业来说,这是一个神器,能轻松绕开,或者说应对严苛的法规。

双刃剑,绕过法规也反噬了自己。

颗粒捕捉器的问题就在于如果频繁短途驾驶,工作温度如果达不到再生标准,那么颗粒物将会越攒越多,堵塞捕捉器,激发再生系统提醒装置,提醒你需要跑跑长途拉拉高速,通过长时间燃烧才能让动力系统变得正常起来。

让我说,这是本末倒置,国六的推出是为了让用车周期的排放物更少,而现在是为了一定时间内的颗粒物达标,却需要特意用更多的公里数以及预算来维护。

目前,中国绝大多数自主品牌发动机都有颗粒捕捉器。

其中,长城全系发动机都有颗粒捕捉器,包括全新的1.5T缸内直喷、2.0T缸内直喷发动机,奇瑞1.6T以及2.0T同样也装备颗粒捕捉器,吉利、比亚迪等企业都装备这一额外配置。

企业在研发之时,并没有做好应对如此严苛的排放标准的准备,所以设计标准并没有想象中的高,为了应对国六b标准,颗粒捕捉器才会被强加在排气上。

目前来看,能够在小排量上不装颗粒捕捉器的,长安是一个个别例子。

蓝鲸1.4T、1.5T发动机是没有颗粒捕捉器的,其在设计之初的标准相对较高,即便不加装额外的排气装置,也能够满足排气标准。

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很不容易被人观察到的现象。

颗粒捕捉器一直被工程师视为一种遮掩技术不足的遮羞布,如何解决燃烧排放的问题,谁能够做的更好,说明背后工程力量的强大,只有结构设计出色,理念更加超前以及生产工艺精准,且动力匹配能力极强的企业,才能够在更加严苛的排放法规面前保证合理的排放。

长安蓝鲸动力系统是沾了光的,作为相对较晚设计的动力系统架构,设计之初就把严苛的排放标准纳入了其中,所以在应对这些难以搞定的颗粒物时,工程师是做了专项优化的,同时在动力以及油耗上也有很好的控制。

就说目前最关心的油耗表现吧,1.4T的长安逸动PLUS工信部油耗只有5.6L百公里,这与目前的主流合资车能力相当,关键是没有颗粒捕捉器之后,动力表现更好,同时不用担心堵塞问题。

颗粒捕捉器只是一个小小的纬度,考量的是企业这个阶段对发动机综合能力的考量点,总而言之没有颗粒捕捉器就能达到国六b标准的引擎一定有着更深一层次的优势,这点毫无疑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