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虎门销烟,为何要挖池子用水泡,而不是用火直接烧?

林则徐虎门销烟,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关键节点。作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索,“虎门销烟”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清朝道光年间,英国向清朝大规模输入鸦片,毒贩如蝇群而来。对于清朝而言,鸦片的输入不仅仅是影响经济,导致大量白银外流,更摧残国人之身心。吸食鸦片者,如行尸走肉,毫无生气可言。如果放任自流,家国民族必将堕入深渊。

道光十八年,时任湖广总督的林则徐上书道:

“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道光皇帝虽然平庸,但却不昏聩,对于鸦片的危害他是能够认识到的。而林则徐之言,无疑是坚定了道光皇帝禁烟的决心。

于是就在当年九月,道光帝把林则徐从总督任上召往京城,最终命其为钦差大臣,前往鸦片流通之关口广东禁烟。所谓“钦差”,就是皇帝亲自差遣办事,相当于行走在宫门之外的道光皇帝。有了这层身份,林则徐自然无所顾忌,办起事来雷厉风行。

仅仅几个月的时间里,广东商行之鸦片存余,被官府缴获一空,近两万箱的鸦片,总重量超过237万斤,价值近千万两白银。对于清朝的禁烟行动,英国人多少有有些不甘心,总想着挽回一些,于是便四处找关系说情。然而,林则徐决心已定,放言道:

“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人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为了彻底绝了英国人和那些商人的侥幸心理,林则徐不仅仅是要“绝其贸易”,还要“烧其鸦片”。

公元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烟,价值近千万两白银的鸦片被林则徐彻底销毁。英国人则以此为借口,对清朝发动了蓄谋已久的战争,是为鸦片战争。结果清朝战败,割地赔款,自此走向衰亡,中国百年屈辱史,由此开启。

所以,虎门销烟在历史上是有着重大意义和影响的,不仅在小学课本上就有相关课文,早初中的课本上也是属于必考内容。记得那时候我们上历史课,历史老师可是要求用红笔打圈儿的。

不过话说回来,那时候还小,学东西更多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不求甚解。所以对于“虎门销烟”的印象,我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停留在“林则徐”、“鸦片战争”这几个关键词上,至于这鸦片到底是如何销毁的,压根儿不清楚,顶多就知道个海水浸泡。

事实上,虎门销烟,其实是个技术活。林则徐事先在虎门海滩的高地上,让人挖了两个长宽各十五丈余的方形大池,用来作为销毁鸦片的容器。这两个池子的底部铺上了石板,四周也被钉板,以防鸦片渗漏。另外,在池前还挖有一个涵洞,池子后面又通一水沟,用以排污进水。

到了销烟那一天,工人会先打开闸门,将海水由水沟引入水池,并网水池中撒下足量的盐巴。等到水池蓄水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工人又会将摆放一旁的鸦片捣烂,倒入水池之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浸化后,又会有工人挑着石灰担子过来,把烧透的石灰给逐次倒入水池里面,并用铁扒等工具反复搅拌,使石灰与池子中的鸦片、盐水混合。众所周知,石灰遇水会升温,所以池子里面很快就滚沸如汤,鸦片不爨自燃。很明显,石灰加水是为了发热,就和现在自嗨锅的原理差不多。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应之后,鸦片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一堆残渣,那是鸦片、盐卤以及石灰的混合而成的化合物。等到海水退潮之时,将涵洞开启,这些残渣便会随着涵洞流入大洋。

至此,一池鸦片才算是销毁完毕。就这样日复一日,二十一天之后,缴获的鸦片被全数销毁。

有人说,这种方法实在太麻烦,不如一把火直接烧了。省事儿不说,还更具视觉上的冲击力,其不管是对于应邀前来参观的外国记者和商人,还是对于国内的官员民众,都能起到一个更好警示效果。

这多少有些想当然了,其实林则徐不是想用火烧,毕竟从场面上讲,火烧鸦片无疑要壮观许多,而且效率也会更高。但是,林则徐他不敢用火烧,因为这种方法它并不科学。

你得知道,鸦片这种东西具有升华性,如果温度过高,原本是固体的鸦片便可以直接汽化成烟雾状的小颗粒,然后扩散到周围的空气中。

根据这个原理,如果林则徐采用焚烧的办法销毁鸦片,就很容易产生鸦片固态升华有毒烟气。如此一来,当时在场的参观者和工作人员,就会被动地吸进气态鸦片。距离远点的可能就是吃饭恶心,睡不好觉,而距离近点的可能就跟直接吸鸦片差不多了。

一般来讲,对于鸦片这种有害物品的销毁处理,一般都不会采用焚烧的方法。即便是会用火焚烧,也是要投入焚烧炉进行相对密闭的焚烧,以防止气体外泄。当然,条件好一点的,还会采用高温热解炉,使其能够完全燃烧。

当然,出于教育宣传的目的,有时候警方也会采取公开焚烧的方式。不过它们的量一般都不会太多,顶多就是几百公斤。而且大都会分成许多小份,使其尽可能的快速燃烧,减少升华过程,

更重要的是,销毁现场是不允许围观的,尽可能的远离人群聚集地带,至于负责销毁的工作人员也是会戴好面罩。如若不然,很可能就会出现一些比较滑稽的场景。

在2015年的时候,印尼警方为了表示自己的禁毒决心,决定在街道上当众销毁缴获的大麻。警方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处理的方式并不恰当。一方面此次焚烧的大麻数量太多,达到了3.3吨;另一方面,焚烧现场选择在了当地街道,有着大量的居民围观。

最为重要的是,印尼警方只想到了给自己警察们配备防毒面具,却忽略了围观的居民和前来的采访的记者,甚至连连最起码的防毒提醒都没有。结果在焚烧现场,许多人都因为吸食了焚烧大麻产生的烟雾,出现了昏迷、晕眩、幻觉等症状。

大家不妨想象一下,仅仅3吨多的大麻。便能造成这种效果。而虎门销烟面对的可是二百多万斤的鸦片,那一把火烧下去,估计广州城都得遭殃。所以,出于安全角度的考虑,林则徐是不会采用这样一个办法的。

不过话说回来,用海水浸失的方法也算不上绝对的安全。因为石灰遇水加热,导致水池内的温度极高,那些鸦片在高温环境下也会产生一定的有毒烟雾。

“烟土全数浸透,开闸放人……一经澈底翻腾,淫毒之气甚于往日,各员绕池巡视,无不掩鼻攒眉。”

据记载,当时有一名叫陈熔的典史,巡视销烟池时“大呼好臭”,然后突然晕厥,两天后就死了。据检查,其身体“十指甲俱现青色,显因染受烟土晦气所致”。很明显就是因为吸入了过量毒烟,然后便被毒死了。

不过,相比于露天焚烧过程中的烟雾满天飞,这已经很不错了。一般只要不是靠近池子周围,便不会有太多危险。而当时林则徐下令将现场封锁,一般人是无法靠近池子周围的。

“将池岸四周栅栏,全行封锁,派令文武官员,周历巡绰”

当然了,林则徐下令封锁现场,主要不是担心毒烟伤人,而是在防备有人投机取巧,盗取鸦片,而这也是林则徐不用火烧用水泡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鸦片烟土价值不菲,尤其是在林则徐禁烟之后,当地烟价飞涨,无数双眼睛盯着这批赃物。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难免会有人监守自盗。而这些因此得以幸免的毒物,有朝一日必会再度流入市场,残害百姓。对于决心禁烟的林则徐而言,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原本当初收缴鸦片之后,林则徐打算运到京城销毁。但考虑到这一路上旅途奔波,难免闪失,被人钻空子,于是便决定就地销毁。其不仅省去了一路上的运输花费,还能震慑当地百姓商贾,起到一个宣传教育效果。

“使沿海居民及夷人等眼见销毁情形,咸晓然于今天子除恶务尽之至意,益当震慑畏服,不敢复萌故智矣。”

而在销毁鸦片的手段方法上,林则徐也是经过了一定的深思熟虑的。

当初林则徐在湖广总督任上,就曾着手销毁过鸦片,不过不是用石灰水浸泡,而是直接浇上桐油用火烧。虽然鸦片都被销毁了,但效果并不理想,因为鸦片焚烧过后,会有残余渗入地下。一些眼尖的人,会在事后把这些泥土挖起来,用以回收牟利。

“必有残膏余沥渗入地中,积惯煞煎之人,竟能掘地取土,十得二三,是流毒仍难尽绝”

很明显,露天焚烧这条路是走不通的,不安全不说,关键是会被人钻空子。至于说用焚化炉密闭焚烧,那就更不靠谱了。且不说效率跟不上,动手脚的可能性也要大上许多。毕竟立炉硬烧要不断的加料,在搬运、投料过程,难免会有人夹私。

基于以往的经验教训,这次虎门销烟,林则徐便放弃了“焚化鸦片”这一手段,转而采用海水浸失的方法。这种方法虽说效率也不高,但胜在过程简明,程序公开,大家都在那里盯着,没什么钻空子的机会。

相关人员即便想要钻空子,也不敢在林则徐眼皮底子搞事情。至于那些事后想回收的,更是没什么机会。因为哪怕是残渣,都已经随着潮水流入大海了。甚至连池子,都会在事后清洗一边,不留一点空子。

“于海滩高处,挑挖两池,轮流浸化……每化一池,必清池之底,免套搭牵混,滋生弊端。”

值得一提的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即便是林则徐已经如此严防死守,还是被人找到了致富之路。

前面提到过,销毁鸦片的时候需要搅拌,一般会用铁靶,木耙作为工具。而有的工人却喜欢拿着特别粗的中空竹子,在池子里面使劲的捣。其目的就是想把池子里的鸦片装进竹子里,然后再把装有鸦片的竹子给带出去。由于销烟之后,鸦片成了稀罕物,供不应求,这些人自然也都发了大财。

诸役相约,预去杠中竹节,挑拨时力故诗之,则土尽人杠中,一杠满,复易—杠。事后鸦片价骤昂,凡私售者,皆十倍取值,群役尽成富人。

总结来讲,林则徐虎门销烟之所以会采用海水石灰浸泡的方法,而不是用火直接焚烧。主要是因为这种方法更加科学合理,不仅能大规模的处理销毁鸦片,还能确保销毁得彻底、干净。毕竟林则徐是要禁烟,而不是组织人在海边集体闻大烟的味道。

(0)

相关推荐

  • 林则徐为何虎门销烟 不愧民族英雄

    提起林则徐,马上就会想到虎门销烟.就是这位,在民族生死存亡.内忧外患之际,不顾强权和外敌,销烟成功.称得上是民族英雄 那么林则徐为啥要销烟? 首先,烟是什么?就是鸦片.换成现在的说法就是毒品,最近羽泉 ...

  • 【广东】汪旭昇《参观鸦片战争博物馆》指导老师:孟凡启

    参观鸦片战争博物馆 东华小学四年级 汪旭昇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参观了位于东莞市虎门镇的鸦片战争博物馆. 从家出发,一路上我很好奇,鸦片战争博物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这个问题一直不停在我脑海里浮现,约一小 ...

  • 林则徐吃“冰淇淋”被洋人嘲笑,他回请1道菜,让洋人脸面无存

    林则徐是清朝末年的著名官员,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曾经官至一品,被朝廷任命为多地的总督,并且两次受命钦差大臣,他的仕途本来前景一片大好,但后来因为他在广州主张严禁鸦片,因此仕途中断.林则徐严禁 ...

  • 林则徐虎门销烟时,为何要用石灰泡,而不是直接用火烧掉?

    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人,他们成为了生活时代的先锋者,用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发现国家的弊端,并尽自己最大的权力去改变,并因此而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林则徐便 ...

  • 林则徐虎门销烟,“海水浸泡”法有多牛?外国人一百多年都没学会

    "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人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林则徐 这是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义正言辞的话.他对残害清朝国民的外国鸦片商深恶痛绝,面对一箱箱的鸦片他恨不得把它 ...

  • 林则徐销烟池

    虎门的另一个必去之地肯定是小学课本里记载的"虎门销烟"发生地林则徐销烟池遗址了.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后,销烟池泥沙淤塞,现有销烟池为1973年经考古发掘复原.史料记载虎门销烟 ...

  • 林则徐虎门销烟后,为啥皇上却将他发配到边疆?

    林则徐虎门销烟后,为啥皇上却将他发配到边疆? 在我国的近代历史上,有一个人的名字我们都知道,他是被人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这个人就是林则徐.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事件,我们都有所耳闻,虎门销烟是清王朝 ...

  • 我们只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却不知道他是清朝小楷第一人

    林则徐,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清代政治家.思想家.诗人.民族英雄. 他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12月)受命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他雷厉风行,严禁鸦片,在虎门公众销毁没收的鸦 ...

  • 聞鍾記郵 | 为社稷临危受命林则徐虎门销烟

    聞鍾記郵(2913)为社稷临危受命林则徐虎门销烟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背面碑文上,记录下这样一段文字: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 ...

  • 【2019林氏春秋】林则徐虎门销烟180周年纪念

    林氏源流网(平台)致力于林氏文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特别是在古人墓志铭.族谱谱序.人物事迹和古籍整理,推动林氏文史学术化和规范化. 投稿添加小编微信或发至邮箱:1609705208@qq.com [20 ...

  • 林则徐虎门销烟,明明放把火就能解决,为何要用海水慢吞吞浸泡?

    清朝道光十九年,1839年的6月3日. 广州虎门海滩的两口大池子里,石灰释放的热量,使蓄在池中的海水不断翻滚.边上,还有众多手持长竹竿的壮丁,在池水中搅来搅去. 这就是由钦差大臣林则徐的主持的&quo ...

  • 林则徐虎门销烟

    林则徐虎门销烟 中国现代史是一段屈辱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中国始终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外国列强的侵略,二是国内的封建统治.但是在这个时期还是出现了不少伟大的民族英雄,而林则徐就是其中一个. ...

  • 虎门销烟前,林则徐给领导写下这篇小楷!

            如果没有虎门销烟,林则徐也许只是大清一个不错的官员,他勤奋,廉洁,说实话,办实事,是道光年间的好干部. 道光十七年,也就是1837年,林则徐52岁,这一年的正月,他从江苏巡抚升任湖广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