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临床必背歌诀增补版(建议收藏)



十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小腹三阴交,心胸内关谋。

胁肋寻飞虎,复甦必水沟。

大椎督阳府,关元壮真攸。

总穴奇妙多,卫生百病廖



天元太乙歌

先师秘传神应经,太乙通玄法最灵。

句句言辞多典妙,万两黄金学也轻,

每每不忘多效验,治病如神记在心。

口内将针多温暖,便观患者审浮沉。

阴病用阳阳用阴,分明便取阴阳神:

虚则宜补实宜泻,气应真时病绝根。

气至如摆独龙尾,未至停针宜待气;

凡用行针先得诀,席弘玄妙分明说。

气刺两乳求太渊,未应之时列缺针。

列缺头疼及偏正,重泻太渊无不应。

耳聋气闭翳风穴,喘绵绵寻三里中。

手挛脚背疼难忍,合谷仍须泻太冲。

曲池主手不如意,合谷针时宜仔细,

心疼手颤少海间,欲要除根针阴市。

若是伤寒两耳聋,耳门听会疾如风。

五般肘疼针尺泽,冷渊一刺有神功。

手三里兮足三里,食痞气块兼能治。

鸠尾独治五般痫,若刺涌泉人不死,

大凡痃痞最宜针,穴法从来著意寻;

以手按痃无转动,随深随浅向中心。

胃中有积取璇玑,三里功深人不知。

阴陵泉主胸中满,若刺承山饮食宜。

大椎若连长强取,小肠气疼立可愈。

气冲妙手要推寻,管取神针人见许。

委中穴主腰疼痛,足膝肿时寻至阴。

干湿风毒并滞气,玄机如此更尤深。

气攻腰痛不能立,横骨大都宜救急;

流血攻注解若迟,变为风证从此得。

气海偏能治五淋,若补三里效如神;

冷热两般皆治得,便浊痼疾可除根。

期门穴主伤寒患,七日过经尤未汗,

但于乳下双肋间,刺入四分人力健。

耳内蝉鸣腰欲折,膝下分明三里穴:

若能补泻五会中,切莫逢人容易说。

牙风头痛孰能调,二间妙穴莫能逃,

更有三间神妙穴。若治肩背感风劳,

合谷下针顺流注,脾内随针使气朝。

冷病还须针合谷,只宜脚下泻阴交。

背脊俱疼针肩井,不泻三里令人闷。

两臂并胛俱疼痛,金针一刺如圣神。

脚膝疼痛委中宜,更兼挛急锋针施;

阴陵泉穴如寻得,轻行健步疾如飞。

腰腹胀满治何难,三里腨肚针承山;

更向太冲行补泻,指头麻木一时安。

头痛转筋鱼腹肚,又治背疽及便毒;

再有妙穴阳陵泉,腿转筋急如神取。

肠中疼痛阴陵沃,耳内蝉鸣听会招。

更寻妙穴太溪是,医门行泻实为高。

浮沉腹胀水分泻,气喘息粗泻三里。

更于膝中阴谷针,小便淋漓皆消尽。

环跳能除腿股风,冷风膝痹疟疾同,

最好风池寻的穴,间使双刺有神功。

伤寒一日调风府,少阳二穴风池取,

三五七日病过经,依此针之无不应。

心疼呕吐上脘宜,丰隆两穴更无疑。

蛔虫并出伤寒病,金针宜刺显明医。

男子痃癖取少商,女人血气阴交当。

虚盗二汗须宜补,委中妙穴可传扬。

项强肿痛屈伸难,更兼体重腰背瘫,

宜向束骨三里取,教君顷刻便开颜。

闪挫脊膂腰难转,举步多难行重蹇,

遍体游气生虚浮,复溜一刺人健羡。

久患腰痛背胛劳,但寻中注穴中调。

行针用心须寻觅,管取从今见识高。

腰背连脐痛不休,手中三里穴堪求,

神针未出急须泻,得气之时不用留。

小腹便澼最难医,气海中极间使宜,

三里更须明补泻,下针断不失毫厘。

上天元太乙歌,耀仙所撰,今自《神应经》表录于此。


行针总要歌

黄帝金针法最奇,短长肥瘦在临时,

但将他手横纹处,分寸寻求审用之。

身体心胸或是短,身体心胸或是长,

求穴看纹还有理,医工此理要推详。

定穴行针须细认,瘦肥短小岂同群,

肥人针入三分半,瘦体须当用二分。

不肥不瘦不相同,如此之人但着中,

只在二三分内取,用之无失且收功。

大饥大饱宜避忌,大风大雨亦须容,

饥伤荣气饱伤腑,更看人神俱避之。

妙针之法世间稀,多少医工不得知,

寸寸人身皆是穴,但开筋骨莫狐疑,

有筋有骨旁针去,无骨无筋须透之。

见病行针须仔细,必明升降合开时。

邪入五脏须早遏,崇侵六脉浪翻飞,

乌乌稷稷空中坠,静意冥冥起发机,

先补真阳元气足,次泻余邪九度嘘,

同身逐穴歌中取,捷法昭然径不迷。

百会三阳顶之中,五会天满名相同,

前顶之上寸五取,百病能祛理中风,

灸后火燥冲双目,四畔刺血令宣通。

井泉要洗原针穴,针刺无知灸有功。

前顶寸五三阳前,甄权曾云一寸言,

棱针出血头风愈,盐油揩根病自痊。

囱会顶前寸五深,八岁儿童不可针,

囱门未合那堪灸,二者须当记在心。

上星会前一寸斟,神庭星前发际寻,

诸风灸庭为最妙,庭星宜灸不宜针。

印堂穴并两眉攒,素髎面正鼻柱端,

动脉之中定禁灸,若燃此穴鼻鼾酸。

水沟鼻下名人中,兑端张口上唇宫。

龈交二龈中间取,承浆下唇宛内踪,

炷艾分半悬浆灸,大则阳明脉不隆。

廉泉宛上定结喉,一名舌本立重楼。

同身捷法须当记,他日声名播九州。


八法手决歌

春夏先深而后浅,秋冬先浅而后深。

随处按之呼吸轻,迎而吸之寻内关。

补虚泻实公孙是,列缺次当照海深。

临泣外关和上下,后溪申脉用金针。

先深后浅行阴数,前三后二却是阴。

先浅后深阳数法,前二后三阳数定。

临泣公孙肠中病,脊头腰背申脉攻。

照海咽喉并小腹,内关行处治心疼。

后溪前上外肩背,列缺针频率气通。

急按慢提阴气升,急提慢按阳气降。

取阳取阴皆六数,达人刺处有奇功。



十二经循行走向歌

  肺到大肠胃,脾心小肠继;  

  膀肾心包焦,胆肝复始位。  

  手阴胸行手,手阳手走头;  

  足阳头下足,足阴足入腹。 


十二经表里原络总歌

脏腑有病均宜刺,原络表里相随看,

肺原太渊大偏历,大肠合谷列缺端,

脾原太白胃丰隆,胃脾冲阳公孙间,

心原神门小支正,小心腕骨通里边,

肾原太溪膀飞阳,膀肾京骨大钟班,

三焦阳池包内关,包原大陵焦外关,

胆原丘墟肝蠡沟,肝胆太冲光明闲。


回阳九针

哑门劳宫三阴交,

涌泉太溪中脘接,

环跳三里合谷并,

此是回阳九针穴。

亡阳危象,除了人中醒神、神阙关元固脱之法,针家犹有施此“回阳九针”克险。


十二经表里络属歌

  十二经,手与足;三阴阳,相络属。  

小肠心,大肠肺,胆与肝,脾连胃,

  膀胱肾,包焦系。


井荥输原经合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遗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

关冲腋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六腑下合穴歌

上下巨虚大小肠,  膀胱委中胃三里,

三焦委阳胆阳陵,下合治腑效必彰。



奇经八脉歌  

  奇经正经外,八脉自成规;  

  冲任与督带,阴阳跷与维。  

  歌诀语释:十二正经之外又有八条经脉叫奇经八脉,即冲脉、任脉、督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一)任脉歌  

  任脉起胞中,前身经腹胸;

  上咽环唇口,目下承泣终。

歌诀语释:任脉起于胞中,出会阴行身前腹里过胸至咽喉,环唇口至目下承泣而终。


  (二)督脉歌

  督脉始长强,后背循脊梁;  

  上巅还入脑,前额下鼻腔。  

歌诀语释:督脉亦起于小腹内胞中,始穴是长强,向后沿脊柱上行,达风府,入脑,上巅顶,沿前额下行鼻腔。


  (三)冲脉歌

  冲脉起气冲,夹脐上走胸;  

  会肾并阳明,血海称谓雄。

歌诀语释:冲脉起于少腹胞中,出于气冲穴,偕足阳明胃经之气,并肾经夹脐上行而散。会于咽喉,向上与任脉相会,络唇口达目下。冲脉与女子经血有密切关系,故称血海。


  (四)带脉歌

  带脉出章门,横行绕一身;  

  诸经能约束,带下痛经寻。  

歌诀语释:带脉起于季胁部之章门,横绕一身如腰带。于第二腰椎处与足少阴肾经之经别相连,再分出别走太阳经而系肾。带脉能约束诸经,对痛经、带下病有治疗作用。


  (五)阴维脉歌  

  阴维始筑宾,上行系诸阴;  

  过腹上结喉,颈部会于任。  

歌诀语释:阴维脉起于足少阴经的筑宾穴,沿腿过腹至结喉,在颈部与任脉交会。阴维脉有维系诸阴经的作用。


  (六)阳维脉歌  

  阳维始金门,诸阳系此端;  

  胁背肩头面,颈后与督团。  

歌诀语释:阳维脉起于足太阳经的金门穴,循腿之 外侧经肩背到额面部,再折至项后与督脉交会。阳维脉有维系诸阳经的作用。


  (七)阴跷脉歌  

  阴跷起足跟,腿股内侧循;  

  沿腹上胸面,治阴急阳缓。  

歌诀语释:阴跷脉起于跟中足少阴经的照海,沿腿股之内侧上行,经腹部、胸部、咽喉而上头面,阴跷脉能交通一身阴阳之气,使人下肢矫健,故能治疗阴急而阳缓之病。


  (八)阳跷脉歌  

  阳跷申脉始,外踝向上移;  

  胁侧过肩颈,目系止风池。  

歌诀语释:阳跷脉起于跟中的申脉穴,外踝向上移行,经肋胁至肩部,上面、经鼻旁人睛明,再行止于足太阳经的风池。阳跷脉能交通一身阴阳之气。主动,使下肢灵活矫捷。


奇经八脉总歌

冲 脉

冲起气街并少阴,挟脐上行胸中至。

冲为五脏六腑海,五脏六腑所禀气。

上渗诸阳灌诸精,从下冲上取兹义。

亦有并肾下行者,注少阴络气街出。

阴股内廉入腘中,伏行胫骨内踝际。

下渗三阴灌诸络,以温肌肉至跗指。

任 脉

任脉起于中极底,以上毛际循腹里,

上于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是。

督 脉

督起少腹骨中央,入系廷孔络阴器。

合篡至后别绕臀,与巨阳络少阴比。

上股贯脊属肾行,上同太阳起内眦。

上额交巅络脑间,下项循肩仍挟脊。

抵腰络肾循男茎,下篡亦与女子类。

又从少腹贯脐中,贯心入喉颐及唇。

上系目下中央际,此为并任亦同冲。

大抵三脉同一本,灵素言之每错综。

督病少腹冲心痛,不得前后冲疝攻。

其在女子为不孕,嗌干遗尿及痔癃。

任病男疝女瘕带,冲病里急气逆冲。

蹻乃少阴之别脉,起于然骨至内踝。

直上阴股入阴间,上循胸入缺盆过。

出人迎前入頄眦,合于太阳阳蹻和,

此皆灵素说奇经,带及二维未说破。


十六郄穴歌

郄义即孔隙,本属气血集。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

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

心则取阴郄,小肠养老列;

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

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

胆郄在外丘,肝经中都是;

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

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十二背腧穴

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

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

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

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

肺经食指连大肠,与胃相交鼻翼旁。

下接脾经大趾端,再行心中在心上。

小指小肠内眦膀,小趾肾经胸包镶。

无名三焦外眦胆,大趾接肝回肺乡。



十三鬼穴歌

一针鬼宫,即人中,入三分。

二针鬼信,即少商,入三分。

三针鬼垒,即隐白,入二分。

四针鬼心,即大陵,入五分。

五针鬼路,即申脉(火针),入三分。

六针鬼枕,即风府,入二分。

七针鬼床,即颊车,入五分。

八针鬼市,即承浆,入三分。

九针鬼窟,即劳宫,入二分。

十针鬼堂,即上星,入二分。

十一针鬼藏,男即会阴,女即玉门头,入三分。

十二针鬼臣,即曲池(火针),入五分。

十三针鬼封,在舌下中缝,刺出血,仍横安针一枚,就两口吻,令舌不动,此法甚效。更加间使、后溪二穴尤妙。男子先针左起,女子先针右起。单日为阳,双日为阴。阳日阳时针右转,阴日阴时针左转!


孙真人十三鬼穴歌

百邪癞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

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信无不应。

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

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

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

三针足大趾甲下,名曰鬼垒入二分。

四针掌后大陵穴,入寸五分为鬼心。

五针申脉名鬼路,火针三下七锃锃。

第六却寻大杼上,入发一寸名鬼枕。

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床针要温。

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记。

九针间使鬼营上,十针上星名鬼堂。

十一阴下缝三壮,女玉门头为鬼藏。

十二曲池名鬼臣,火针仍要七锃锃。

十三舌头当舌中,此穴须名是鬼封。

手足两边相对刺,若逢孤穴只单通。

此是先师真妙诀,狂猖恶鬼走无踪。


十二经气血多少歌诀

多气多血经须记,大肠手经足经胃。

少血多气有六经,三焦胆肾心脾肺。

多血少气心包络,膀胱小肠肝所异。


八脉交八会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八穴主客证治歌

九种心疼延闷,结胸翻胃难停。

胎衣不下血迷心,法泻公孙立应。

积块坚横胁抢,心胸痞胀肠鸣。

伤寒不解病深沉,疟疾内关可定。

手足背腰疼痛,中风不语痫癫。

头眩眼肿项腮牵,且向后溪穴针。

痈毒四肢麻木,耳聋身肿绵延。

头疼鼻衄泪涟涟,申脉针时可痊。

中风手足不举,腿疼胁胀拘挛。

头风咽肿项腮连,临泣亟须针砭。

肢节肿疼膝冷,背胯内外筋牵。

伤寒盗汗热难捐,主客外关有验。

痔疟便肿泄痢,吐红溺血咳痰。

死胎不下膈中寒,列缺并医噎咽。

喉塞便淋酒积,昏迷临产艰难。

膈中气核并心烦,照海行针可散。


十五络脉歌诀

人身络脉一十五,我今逐一从头举:

手太阴络为列缺,手少阴络即通里,

手厥阴络为内关,手太阳络支正是,

手阳明络偏历当,手少阳络外关位,

足太阳络号飞扬,足阳明络丰隆记,

足少阳络为光明,足太阴络公孙寄,

足少阴络名大钟,足厥阴络蠡沟配,

阳督之络号长强,阴任之络为尾翳,

脾之大络为大包,十五络名君须记。


十二原穴歌

太冲原肝丘墟胆,心包大陵胃冲阳!

太渊肺而太溪肾,京骨之原本膀胱!

神门心兮太白脾,合谷腕骨大小肠!

三焦要从阳池取,十二原穴仔细详!

《难经》曰:三焦行于诸阳,

故置一腧名曰原。凡治病必随各经主客刺之,主者,原穴也;客者,络穴也。如肺经有病,可刺本经太渊原穴,复刺大肠偏历络穴。余仿

此。


十二募穴歌

天枢大肠中府肺,关元小肠巨阙心。

中极膀胱京门肾,胆经日月肝期门。

脾募章门胃中脘,气化三焦石门寻。

心包募穴何处取,胸前膻中窥浅深!

东垣曰:凡治腹之募,皆为原气不足,从阴引阳也。若六淫客邪,及上热下寒,筋骨皮肉血脉之病,错取于胃之合,及诸腹之募者,必危。


八会穴歌

脏会章门腑中脘,气血膻中膈腧当。

骨会大杼髓绝骨,筋脉阳陵太渊商!

《难经》曰:热病在内者,取会之气穴。


骨度分寸歌

横八竖八脐下五,乳锁中线数肋骨。

腰背肩胛六寸记,四段三线二十一。

上肢腋肘九外十,前臂内外均十二。

股内十八小十三,股外十九小十六!



十二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已心午小未中,

申膀酉肾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


干支五行方位歌

东方甲乙寅卯木,南方丙丁巳午火。

西方庚辛申酉金,北方壬癸亥子水。

辰戌丑未王四季,戊己中央皆属土。


十二经纳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巳脾乡。

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

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

(三焦阳腑须归丙,包络从阴丁火旁)张景岳


日时干支计算口诀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丙辛生戊子,

丁壬庚子头,戊癸生壬子,周而复始求。


子午流注年月干支推算口诀

甲己之辰起丙寅,乙庚之日戊寅行,

丙辛便起庚寅始,丁壬壬寅亦顺寻,

戊癸甲寅定时候,五门得合是元因。


飞腾八法定十干八卦歌

壬甲之日公孙乾,乙癸坤宫申脉连。

庚日外关属震卦,丙从艮位内关便。

戊日临泣坎象卦,后溪辛日巽宫迁。

丁日兑宫针照海,己应列缺与离前。


五运主病歌

诸风掉眩乃肝木,痛痒疮疡心火属,

湿肿满本脾土经,气贲郁痿肺金伏,

寒之收引肾水乡,五运主病枢要目。


八卦卦象歌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用针咒 《神应经》

 天灵节荣,愿保长生,太玄之

一,守其真形,五脏神君,各保安

宁,神针一下,万毒潜形,急急如

律令敕。

  凡针默念咒一遍,吹气在针上

,想针如火龙,从病人心腹中出,

其病速愈。


《医学集成》、《寿世保元》

咒曰∶天火地火,三昧真火。

针天天开,针地地裂。针鬼鬼灭,

针人人得长生。百病消除,万病消灭。

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病机十九条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燥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十二经络引经药歌

太阳羌活及防风,升麻白芷通阳明!

太阴桔梗白芍药,少阴独活知母行!

少阳厥阴同一性,柴胡青皮共川芎!

更有桂膝并杜仲,手足腰肾用无穷!

白果通任督二脉,走膀胱而引群药!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

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

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

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

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

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其一:

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

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

肠鸣并泄泻,腿肿膝珩酸,

伤寒羸瘦损,气蛊及诸般。

年过三旬后,针灸眼便宽。

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

其二:

内庭次指外,本属足阳明。

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

隐疹咽喉痛,数欠及牙疼,

虚疾不能食,针着便惺惺(针三分,灸三壮)

其三:

曲池拱手取,屈肘骨边求。

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

挽弓开不得,筋缓莫梳头,

喉闭促欲死,发热更无休,

遍身风癣癞,针着即时瘳(针五分,灸三壮)。

其四:

合谷在虎口,两指歧骨间。

头疼并面肿,疟病热还寒,

齿龋鼻衄血,口噤不开言。

针入五分深,令人即便安(灸三壮)。

其五:

委中曲瞅里,横纹脉中央。

腰痛不能举,沉沉引脊梁,

酸疼筋莫展,风痹复无常,

膝头难伸屈,针入即安康(针五分,禁灸)。

其六:

承山名鱼腹,踹肠分肉间。

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难,

脚气并膝肿,展转战疼酸,

霍乱及转筋,穴中刺便安(针七分,灸五壮)。

其七:

太冲足大指,节后二寸中。

动脉知生死,能医惊痫风,

咽喉并心胀,两足不能行,

七疝偏坠肿,眼目似云朦,

亦能疗腰痛,针下有神功(针三分,灸三壮)。

其八:

昆仑足外踝,跟骨上边寻。

转筋腰尻痛,暴喘满冲心,

举步行不得,一动即呻吟,

若欲求安乐,须于此穴针(针五分,灸三壮)。

其九:

环跳在髀枢,侧卧屈足取。

折腰莫能顾,冷风并湿痹,

腿胯连端痛,转侧重唏噓。

若人针灸后,顷刻病消除(针二寸,灸五壮)。

其十:

阳陵居膝下,外臁一寸中。

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

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翁,

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灸三壮)。

其十一:

通里腕侧后,去腕一寸中。

欲言声不出,懊恼及怔忡,

实则四肢重,头腮面颊红,

虚则不能食,暴喑面无容,

毫针微微刺,方信有神功(针三分,灸三壮)。

其十二:

列缺腕侧上,次指手交叉。

善疗偏头患,遍身风痹麻,

痰涎频壅上,口噤不开牙。

若能明补泻,应手即如拿(针三分,灸五壮)。


行针指要歌

《针灸聚英》

或针风,先向风府、百会中。

或针水,水分挟脐上边取。

或针结,针着大肠泄水穴。

或针劳,须向膏肓及百劳。

针虚,气海、丹田、委中奇。

或针气,膻中一穴分明记。

或针嗽、肺俞、风门须用灸。

或针痰,先针中脘、三里间。

或针吐,中脘、气海、膻中补。

翻胃吐食一般医,针中有妙少人知


刺法启玄歌

《针灸聚英》

十二阴阳气血,凝滞全凭针炳,

细推十干五行,谨按四时八节。

出入要知先后,开合慎毋妄别,

左手按穴分明,右手持针亲切。

刺荣无伤卫气,刺卫无伤荣血,

循扪引导之因,呼吸调和寒热。

补即慢慢出针,泻即徐徐闭穴。

发明难素玄微,俯仰岐黄秘诀,

若能劳心劳力,必定愈明愈哲。

譬如闭户造车,端正出门合辙。

倘逢志士细推,不是知音莫说。

了却个中规模,便是医中俊杰。


八法八穴歌

九种心疼涎闷,结胸翻胃难停,

酒食积聚胃肠鸣,水食气疾膈病,

脐痛腹疼胁胀,肠风疟疾心疼,

胎衣不下血迷心,泄泻公孙立应。

中满心胸痞胀,肠鸣泄泻脱肛,

食难下膈酒来伤,积块坚横胁抢,

妇女血痛心疼,结胸里急难当,

伤寒不解结胸堂,疟疾内关独当。

手足中风不举,痛麻发热拘挛,

头风痛肿项腮连,眼肿赤痛头旋,

齿痛耳聋咽肿,浮风瘙痒筋牵,

腿疼胁胀肋肢偏,临泣针时有验。

肢节肿痛臂冷,四肢不遂头风,

背胯内外骨筋攻,头项眉棱皆痛,

手足热麻盗汗,破伤眼肿睛红,

伤寒自汗表烘烘,独会外关为重。

手足急挛战掉,中风不语痫癫,

头疼眼肿泪涟涟,腿膝背腰痛遍,

项强伤寒不解,牙齿腮肿喉咽,

手麻足麻破伤牵,盗汗后溪先砭。

腰背强痛腿肿,恶风自汗头疼,

雷头赤目痛眉棱,手足麻挛臂冷,

吹乳耳聋鼻衄,痫癫肢节烦憎,

遍身肿满汗头淋,申脉先针有应。

痔疟便肿泄利,唾红溺血咳痰,

牙痛喉肿小便难,心胸腹疼饮噎,

产后发强不语,腰痛血疾脐寒,

死胎不下膈中寒,列缺乳痈多散。

喉塞小便淋涩,膀胱气痛肠鸣,

食黄酒积腹脐并,呕泻胃翻便紧,

难产昏迷积块,肠风下血常频,

膈中决气气痃侵,照海有功必定。


杂病十一穴歌

《聚英》

偏正头痛针法

攒竹丝空主头疼,偏正皆宜向此针,

更去大都除泻动,风池针刺三分深,

曲池合谷先针泻,永与除疴病不侵,

依此下针无不应,管教随手便安宁。

头痛牙痛并眼痛针刺法

头风头痛与牙疼,合谷三间两穴寻,

更向大都针眼痛,太渊穴内用针行;

牙疼三分针吕细,齿痛依前指上明,

更推大都左之右,交互相迎仔细穷。

耳聋针刺法

听会兼之与听宫,七分针泻耳中聋,

耳门又泻三分许,更加七壮灸听宫,

大肠经内将针泻,曲池合谷七分中,

医者若能明此理,针下之时便见功。

肩背、膊疼痛针刺法

肩背并和肩膊疼,曲池合谷七分深,

未愈尺泽加一寸,更于三间次第行,

各入七分于穴内,少风二府刺心经,

穴内浅深依法用,当时蠲疾两之轻。

咽以下至脐以上诸症

咽喉以下至于脐,胃脘之中百病危,

心气痛时胸结硬,伤寒呕哕闷涎随,

列缺下针三分许,三分针泻到风池,

二指三间并三里,中冲还刺五分依。

汗证针刺法

汗出难来到腕骨,五分针泻要君知,

鱼际经渠并通里,一分针泻汗淋漓,

二指三间及三里,大指各刺五分宜,

汗至如若通遍体,有人明此是良医。

风邪入络针刺法

四肢无力中邪风,眼涩难开百病攻,

精神昏倦多不语,风池合谷用针通,

两手三间随后泻,三里兼之与太冲,

各入五分于穴内,迎随得法有奇功。

肢体瘫痪针刺法

风池手足指诸间,右痪偏风左曰瘫,

各刺五分随后泻,更灸七壮便身安,

三里阴交行气泻,一寸三分量病看,

每穴又加三七壮,自然瘫痪即时安。

肘痛、疟病兼寒热针刺法

肘痛将针刺曲池,经渠合谷共相宜,

五分针刺于二穴,疟病缠身便得离,

未愈更加三间刺,五分深刺莫忧疑,

又兼气痛憎寒热,间使行针莫用迟。

腰跨腿疼针刺法

腿胯腰疼痞气攻,髋骨穴内七分穷,

更针风市兼三里,一寸三分补泻同。

又去阴交泻一寸,行间仍刺五分中,

刚柔进退随呼吸,去疾除病捻指功。

肘膝疼痛针刺法

肘膝疼时刺曲池,进针一寸是相宜,

左病针右右针左,依此三分泻气奇。

膝痛三寸针犊鼻,三里阴交要七吹,

但能仔细寻其理,劫病之功在片时。


十二经脉是动所生病

手太阴肺经是动主病歌

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则为喘满咳。

膨膨肺胀缺盆痛,两手交瞀为臂厥。

肺所生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结。

臑臂之内前廉痛,为厥或为掌中热。

肩背痛是气有余,小便数欠或汗出。

气虚亦痛溺色变,少气不足以报息。

手阳明是动主病歌

此经血盛气亦盛,是动齿痛颈亦肿。

是主津液病所生,目黄口干鼽衄动,

喉痹痛在肩前臑,大指次指痛不用。

足阳明是动主病歌

此经多气复多血,振寒呻欠而颜黑。

病至恶见火与人,忌闻木声心惕惕。

闭户塞牖欲独处,甚则登高弃衣走。

贲响腹胀为骭厥,狂疟温淫及汗出,

鼽衄口歪并唇胗,颈肿喉痹腹水肿。

膺乳膝膑股伏兔,骭外足跗上皆痛。

气盛热在身以前,有余消谷溺黄甚。

不足身以前皆寒,胃中寒而腹胀壅。

足太阴是动主病歌

此经血少而气旺,是动即病舌本强。

食则呕出胃脘痛,心中善噫而腹胀。

得后与气快然衰,脾病身重不能摇。

瘕泄水闭及黄疸,烦心心痛食难消。

强立股膝内多肿,不能卧因胃不和。

手少阴是动主病歌

此经少血而多气,是动咽干心痛应。

目黄胁痛渴欲饮,臂臑内痛掌热蒸。

手太阳是动主病歌

此经少气而多血,嗌痛颔肿头难回,

肩似拔兮臑似折,耳聋目黄肿颊间。

是所生病为主液,颈颔肩臑肘臂痛。

足太阳是动主病歌

此经少气而多血,头痛脊痛腰如折。

目似脱兮项似拔,腘如结兮腨如裂。

痔疟狂癫疾并生,鼽衄目黄而泪出。

囟项背腰尻腘腨,病若动时皆痛彻。

足少阴是动主病歌

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病饥不欲食,

咳唾有血喝喝喘,目惶心悬坐起辄,

善恐如人将捕之,咽肿舌干兼口热,

上气心痛或心烦,黄疸肠澼及痿厥,

脊股后廉之内痛,嗜卧足下热痛切。

手厥阴是动主病歌

此经少气原多血,是动则病手心热,

是主脉所生病者,掌热心烦心痛掣。

手少阳是动主病歌

是经少血还多气,耳聋嗌痛及喉痹。

气所生病汗出多,颊肿痛及目锐眦,

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废及小次指。

足少阳是动主病歌

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口苦善太息。

心胁疼痛转侧难,足热面尘体无泽。

头痛颔痛锐眦痛,缺盆肿痛及痛胁。

马刀侠瘿颈腋生,汗出振寒多疟疾。

胸胁髀膝胫绝骨,外踝皆痛及诸节。

足厥阴是动主病歌

是经血多而气少,腰痛俯仰难为工。

妇少腹痛男狐疝,嗌干脱色面尘蒙。

胸满呕逆及飧泄,狐疝遗尿或闭癃。


针灸二十八绝穴

腰背承山求,肚腹公孙留,

头顶寻风池,面口地仓收,

咳喘取二定,夜啼二柱谋,

小腹三阴交,转胎至阴灸,

二沟通便秘,隐白停崩漏,

鼻衄当泉止,心胃内关疏,

腿痛刺重海,目疾透攒竹,

大椎解癇热,少商利咽喉,

阿是蠲酸痛,人中善急救,

眩晕绝骨觅,失眠安神搜,

疳积四缝妙,补虚关元优,

心疾针通里,肝肾调蠡沟,

遗尿缩泉求,胃痛二脘留,

肠痈寻阑尾,尿频二溪收。


声明:

文章由针道传承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编辑:董信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