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两传医话系列丨有關刮痧; 談談刮法

编者按: 台湾伤科泰斗 林两传医师以笔记、短文、随笔等形式,阐述其创建的林氏结构还原疗法的临床心得体会以及对相关领域的思考和研究。林老师医文兼通,言而有据,俱出心裁;且行文流畅,体裁不拘,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其文不仅可读性极强, 其理念更是犹如一盏指路明灯。自2020年起,德中教育公众号开设专栏转载林两传医话系列,邀君同行,一起学习,一起努力在成为明医的道路上。

 有關刮痧

林兩傳 2020.04.05 台灣桃園

前幾天女兒回家過春假,一反往常的,早早在九點就上床睡覺去了。第二天睡到吃中飯才起床,吃完飯又繼續睡覺。下午我要她陪我跑步,她也不去,我跑完步回家,還窩在棉被裡面。看我回家了,她說,爸爸幫我把脈看看,是不是感冒了?

兒子搶著說,我先來。於是把了妹妹的脈,說,沒有浮脈,表皮的皮膚沒有跟著脈動,所以不是感冒!換我摸了脈,我說,中暑了!女兒說,爸爸你好奇怪,每次我問你是不是感冒了,你就說我中暑了,每次我說是不是中暑了,你就說我感冒了。這種天氣這麼涼,怎麼會中暑了?媽媽在旁邊說,可能是口罩戴太久了。

我跟兒子說,的確沒有浮脈,而且脈裡浮部到中部也沒有脈動,從中部到沈部脈急而亢,這是熱瘀在裡出不來,所以也算中暑的一種。刮痧把熱刮出來就好。

中暑的現象,不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或許是脾胃虛弱,或許過度勞累,或許是周遭溫度、濕度過高,總之是由於體內核心溫度、能量過高,不能疏散到表皮造成的。刮痧的作用,就在於使結構網絡由深至淺的流通狀態改善,也就是不同層次之間網絡的共振流通可以達成,刮完後手下的觸感是,輕輕的挪移表層皮膚,由淺至深的每一層都可以跟著挪動,像提起、拉開折疊燈籠的感覺,不是現在的堵堵、脹脹、繃繃挪不動的感覺。

大家都知道中暑要刮痧,但是我覺得一般使用刮痧的方式,是不對的。一般的認為,要把皮膚刮出輕微的出血點,也就是是出痧才會有效,因此為了出痧,大家拼命的用刮。當這樣用力刮的時候,會破壞層次之間應有的排列,所造成的微細傷害,會造成微細的纖維化,如果常刮,日積月累,反而會造成新的實質的阻滯。

我拿刮痧板,要女兒趴著,在女兒的小腿後面開始刮,在膝蓋跟腳踝之間來回輕快的刮動。兒子問,別人刮痧不是都只有刮背部嗎?我說,結構網絡是一個整體,真的要疏通,當然要從周邊開始。兒子看我刮,說讓他試試。女兒說,哥哥你刮的跟爸爸不一樣。

我說,刮痧要輕、滑溜、略快,而且只能輕輕刮著皮而已,表皮被牽動,慢慢下面一層一層,逐層的網絡被牽動,因為逐層被牽動,原本有阻滯的地方,可以一層一層的分開,這時層次之間可以連通,自行依著張力重新對位。打個比方,就像一盆水,輕輕刮動最表層,持續擾動,最後盆底的水也跟著動起來一樣的意思。所以刮的時候,要順著同一個軸線來回刮,不要亂換方向。

刮到用手輕輕挪動皮膚,感覺下面的每一層肌肉都鬆掉,檢查時,可以用腳踝轉動骨架,感覺小腿內的肌肉沒有黏滯、不可動就可以了。刮完兩個小腿,再刮背部,沿著背部兩條大肌肉(膀胱經),刮到整個背鬆開來為止。再刮兩個肩頸,和兩隻手臂。刮完問女兒如何,她說感覺已經好了,而且沒有任何出痧的點,連紅都沒有。像這種中暑,悶、脹、疲倦、無力、欲嘔、發熱感,通常都刮完立刻就好了。再摸女兒的脈,浮部可以摸到脈動,中、沈部的急亢象消失了。

前幾天一個朋友手痛,手指不能抓握出力,外上髁痛(不典型的網球肘),因為她有太多其他問題,沒有辦法調整,也不敢扎針,於是我一樣用刮痧板刮鬆她下臂和上臂的伸、屈肌。等肌肉層都鬆開,肌肉間減少互相牽扯的力量後,再來歸位肌肉收縮的方向。把手肘屈著,阻斷上下臂之間的肌肉收縮連動,把肌群轉正到張力左右相等,再用刮痧板輕敲肌腱,刺激肌肉在對的位置上收縮。剛剛敲時很痛,幾次肌肉歸位後,再敲就不痛了。如果還痛,就表示肌腱肌肉還有旋轉的收縮。

上下臂肌肉處理完,再刮肩部肌肉,一樣輕輕敲擊各肌腱使肌肉歸位,然後讓她試試,手就不痛了。同樣的沒有刮出任何出痧點。

所以民間流傳的辦法,背後常常有很深刻的道理,只是一般人不懂其背後原因,胡亂操作,以訛傳訛。只要大方向是對的,都會有一些臨床效果,但是長久下來反而是傷害。像拔罐也是,我一直一直交代我的學生,拔罐絕對不可以拔出黑印,那樣是一種打散張力結構的傷害,是讓病人飲鴆止渴,切切不可。

 談談刮法(之一)

林兩傳 2020.09.11 桃園

刮法是藉著片狀器具,在皮膚上刮動來治療疾患,屬於古時「砭法」的一種,古時的砭法還包括刺入皮膚內的治療。因為刮法只包括了砭法的部分,所以另立一個名稱來討論,而不再稱砭法。

刮法到近代,變成「刮痧」,因為刮了以後會出痧,就是皮膚上面會出現紅色斑點,這些斑點被稱之為痧點。刮痧在從前中國南方,可能還有治療有關瘴氣引起的疾患,所以痧字才加了「疒」為字首。

到了現在,大家一有胸悶、頭脹、昏沈、噁心想吐,食慾不振、發熱感、全身乏力、大便不順,就說是中暑了,然後直接想到的治療就是刮痧。一種療法之所以能夠普遍被大家認同、流傳,一定是有相當的療效。而常常一個有療效的辦法,就會有人試圖去擴展它的用途,因此坊間有關刮痧的書,除了治療濕熱引起的中暑以外,還可以治療水腫、痠痛、靜脈曲張、胃腸疾患以及減重。

至於刮痧療法為什麼有效,大部分的解釋是因為壓力,擠動了微循環,刺激淋巴回流吸收加快,消除水腫,清除局部堆積的廢物,而且出痧時,微血管破裂,紅白血球漏出,引起極輕微發炎,末梢循環增加,微觀組織修復加快。

至於為什麼可以治療內科疾患,所使用的理由是借助中醫的經絡理論,認為刮痧法可以刺激經絡,藉著經絡的作用,達到身體治病保健的效果。因為借助經絡的解釋,因此刮的方向就有順經逆經的的差別,因此刮的方向是固定的,不會在同一條經絡上來回亂刮。既然借助經絡的解釋,那在經絡上特定的穴位刮痧,也可以發揮該穴位的功能。

這大概是目前刮痧療法應用的大概情況。我透過手法、針法對身體的理解,對於刮痧法之所以會有療效,有不同想法。而透過我的刮法,皮膚上幾乎是完全不會出痧的,因此我將之命名為「刮法」,而不再稱為「刮痧」。

我將刮法的操作,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層刮皮,第二層刮皮下組織,第三層刮肌肉。現在先說第一層,刮皮。

我認為所有對身體機械性力量的刺激,都是藉由身體的立體結構網絡來反應、調整。而立體結構網絡包括皮膚跟筋膜系統兩個部份。這兩個部份在身體警戒、覺知、聯絡、維持架構上,雖然是一個整體,但是還是有不同的機制在運作,會各自有不同的治病原因。因此刮法透過結構網絡調整身體,這兩個部份還是要分別處理。

皮膚對身體結構網絡系統的影響,是受溫度、濕度的改變而來的。溫度、濕度的改變,皮膚會透過豎毛肌纖維及汗腺分泌來適應。但是這種適應並不是時時都非常精準或是可以快速反應,尤其現在大多數時間處在人工所創造的溫、濕度環境中,這種調適會越來越慢。

可以拿嬰兒或幼兒的皮膚來對比,長期處在冷氣室當中,或者在室外曬太陽工作者,皮膚的彈性會差很多。這種皮膚,表皮跟肌肉之間,感覺黏合在一起,比較沒有可滑動性,皮膚跟肌肉之間的皮下組織,失去應有的彈性和厚度,不完全是老化可以解釋的。

像我們觸摸嬰幼兒的肌肉,感覺起來像是一團肉,中間沒有肌肉與肌肉之間的分界線,我們通常會認為這是小孩的肌肉還沒有長成。其實剛好相反,是大人的肌肉用壞了,才會出現那麼多肌肉與肌肉之間的稜線。這是因為每條肌肉都處在各自習慣收縮的方向沒有辦法完全放鬆,才會出現這些稜線,只要將整個結構網絡系統從表到裡轉正調好,肌肉與肌肉之間的稜線是可以消失的,摸起來不再有一條一條的肌肉,而像是一團肉,這時肌肉做工的效率會更好,因為肌肉與肌肉之間不再會有相互的牽扯而抵銷做功的能量。

所以因適應僵固而逐漸失去彈性或反應溫濕度能力的皮膚,是可以處理還原其應有的彈性、張力、潤澤度,以及皮下組織的厚度的。

要刮皮,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理由,是能量的傳達。我認為(這是我手下感受到的變化),身體裡面物質的流動,並非粒子依著布朗運動方式,漫無目的的隨機飄移,而是依著一個起始動能所引起的分子共振,組織間的能量及物質傳遞主要是由此而來。這個起始的動能,由心臟搏動經主動脈傳導來提供,所以如果組織間的排列阻力小,換句話來說,就是結構網絡之間的對位良好,網絡裡的緩衝空間正常,沒有曲折旋扭,那能量的傳遞消耗小,對於心臟的負回饋就少,而且提供組織的生長代謝的物質也充足。

整個結構網絡包含皮膚及筋膜(纖維組織)系統,所以如果皮膚的功能本質沒有恢復,不僅會造成整個能量系統傳遞的障礙,而且皮下組織的緩衝空間也沒有辦法恢復。

刮皮,要用比一般刮痧用的板子或湯匙,尖銳一些,也就是要有轉折清楚的直角,像一般文書用的塑膠尺,因為這種清楚的直角稜線,才能夠牽引住皮,稍微帶動表皮。在刮的時候,器物只能輕輕放在皮上面,刮動的時候,皮膚表面會起微細皺摺,刮的時候,在一個小區域內,不可以跨關節,像下臂就只有刮下臂,上臂就只有刮上臂。

刮法只在一個小區域內進行,主要在疏通由表到裡的能量流通,使小區域內的結構網絡重新排列。引法則是跨關節之間的連貫,是長程系統的整合理順。

由於皮膚下面肌肉系統收縮旋轉的方向,也就是下層結構網絡的旋轉方向,跨過一個關節後,都是不同的,而刮皮雖然非常輕微,看起來像完全沒有刺激肌肉的力量,但仍然算是一種牽引組織改變的力量,牽引的方向就一種有方向性的刺激,因此如果刮皮跨過關節,會使得相鄰兩關節下的肌肉系統產生扭旋。這種肌肉系統的收縮,並不是物理性力量的牽引拉扯,而是皮膚性質改變所造成的張力自行調整,是身體自己完成的。

刮的方向是由遠心端往近心端刮,就是由手掌往手肘刮,膝蓋方向往鼠蹊方向刮。因為表層結構網絡,在遠心端是鬆的,因為肢體活動頻繁,所以表層要鬆才能有足夠的牽拉滑移空間。所以由遠心端往近心端刮才刮得動,由近心端往遠心端刮,是刮不動,無法牽引皮膚滑移的。

刮動,讓表皮起輕微的皺摺,是為了給結構網絡空間,讓它能自行還原,因為所有結構網絡之間的變化都是系統裡所有張力互相牽引的結果,要讓它還原,必須阻斷其他張力,有足夠改變本身性質的空間。因此要從遠心端往近心端刮,才能製造出空間,當由近心端往遠心端刮的時候,只會讓結構越鎖越緊而已。

當刮皮完成之後,鱗狀上皮組織應該要柔軟的的浮在肌肉層上面,用手輕觸在皮膚上,可以感覺整個由表皮到肌肉的深層,都變得比較鬆軟有彈性,可以感覺下面的組織液流動變得充盈而容易。這種變得鬆軟有彈性,並不是物理性力量的擠壓所造成,只是改變輕觸皮膚,使皮膚性質改變而已。

如果一開始就拿比較圓滑的器物往下擠壓刮動,那皮膚的這種變化就沒有辦法發生,刮完以後雖然整個組織也會變得比較鬆軟,但是不同層次之間的充盈感,鼓起蓬鬆的感覺,就出不來。也就是由裡到表的能量的傳遞還是沒有真正完成,以後組織復原的能力會比較不好,因此刮法第一步需要先刮皮。

(0)

相关推荐

  • 刮痧这条大道,我这样一步一步走着

    一.學習刮痧究竟是怎麼一個過程? 1.我最早學習刮痧是在厚樸中醫的健康營裏,一套中醫思維下來,刮痧是中醫六藝之一,也是作為治療的一個手段.隨著不斷的實踐,覺得有需要繼續參加55期的道生傳授班,課上李老 ...

  • 全息刮痧之筋膜放鬆技巧應用(足底筋膜炎為例)

    全息刮痧之筋膜放鬆技巧應用(足底筋膜炎為例) 文 : 张秀勤弟子   林慧華   台灣  全息刮痧創立者張秀勤教授從醫53年,從1991年至今專業研究刮痧療法的臨床工作.術業專攻,將刮痧與現代人的體質 ...

  • 林两传医话系列 丨 硬伤科,软伤科 ; 伤科治疗中的导引

    编者按: 台湾伤科泰斗 林两传医师以笔记.短文.随笔等形式,阐述其创建的林氏结构还原疗法的临床心得体会以及对相关领域的思考和研究. 林老师医文兼通,言而有据,俱出心裁:且行文流畅,体裁不拘,内容丰富, ...

  • 林两传医话系列 丨 用针,针感,手感

    编者按: 台湾伤科泰斗 林两传医师以笔记.短文.随笔等形式,阐述其创建的林氏结构还原疗法的临床心得体会以及对相关领域的思考和研究. 林老师医文兼通,言而有据,俱出心裁:且行文流畅,体裁不拘,内容丰富, ...

  • 林两传医话系列 丨 觸診的開始 用手看见骨头

    编者按: 台湾伤科泰斗 林两传医师以笔记.短文.随笔等形式,阐述其创建的林氏结构还原疗法的临床心得体会以及对相关领域的思考和研究. 林老师医文兼通,言而有据,俱出心裁:且行文流畅,体裁不拘,内容丰富, ...

  • 林两传医话系列丨談針灸; 針法心得; 針法的新進展

    编者按: 台湾伤科泰斗 林两传医师以笔记.短文.随笔等形式,阐述其创建的林氏结构还原疗法的临床心得体会以及对相关领域的思考和研究.林老师医文兼通,言而有据,俱出心裁:且行文流畅,体裁不拘,内容丰富,形 ...

  • 林两传2018.06.09日记

    疤痕组织是不是需要处理,除了美观的理由,所依据的应该是会不会造成系统活动的障碍.如果会造成系统活动的障碍,那就是其间有张力存在,这组织或系统间的张力会造成很多问题的.最基本的是会影响皮下组织的神经及感 ...

  • 林两传中医正骨2

    ​林两传中医正骨2 2010-07-29 01:22阅读:618  脊障医者 博主很神秘,什么也没有留下~ 关注 疼痛有其結構性的因素,有從骨架.肌肉系統而來,或因組織牽扯.力線動態錯誤產生,構成運 ...

  • 触诊摸病的秘密(作者:台湾林两传)

     觸診的開始 林兩傳2019.05.02讲于中国台湾桃園 我問師父:「到底什麽是骨頭跑掉了?」師父說骨頭跟骨頭之間是會移位的,骨頭跑掉了之後筋會繃緊,筋就不能動,動就會痛.我又問師父:「怎麽知道骨頭跑 ...

  • 林两传老师谈''开穴''

     林两传 Facebook 2014年8月27日文章 << 闲话中医伤科之五-开穴 >> 当年跟通宵师父学时,师父的治疗会始于一个动作,叫做"开穴"! 师父 ...

  • 林两传: 闲话 知识和直观掌握

    转载 林两传 2014年6月29日 文章 - 闲话 知识和直观掌握 最近脸书上,一些朋友的响应,常常提到各种其他人的观点想法,来和我的做法比较,也算提供想法让我参考. 对于这些,我当然是抱着感激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