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问老子的这段话,揭示了“道法自然”的真相

“文子,计然者,葵丘濮上人,姓辛氏,名文子,其先,晋国亡公子也”(《史记 集解 》)。

文子与孔子同时,是老子的学生,著有《文子》一书,唐代时,玄宗诏封文子为“通玄真人”,诏改《文子》为《通玄真经》,与《老子》《庄子》《列子》并列为道教四部经典。

一日,子文子南游于宋,见老子,而问道。

文子问:如何知道?

老子说:玄妙通达者,必是知道之人。不精、不深者,不可知道。闻道有“三听”:耳听、心听、神听。耳听为下,心听为中,神听为上。

以耳听者,学在皮肤;以心听者,学在肌肉;以神听者,学在骨髓。故听之不深,则知之不明,知之不明,则不能尽其精,不能尽其精,则为之、败之。听之妙理,在于虚心恬淡,无思无虑,目无妄视,耳无苟听,既以得之,必固守之,必长必久。

文子问:有无何以相生?

老子道:无生有,有归无。此乃万物之始终及其依据。无外无他物,无蕴含有且是有,如同阴阳二极,同出异名。

反者道之动,有与无,相反相成,互根互化,有源于无而归无。有无之相互反向运动,即是自然。

无有就是道,自然便是德。德乃道内两极之往返关系。

文子问:敢问先生何谓“法”?

老子:法者,平也,和也,谐也,不逆不违也。道至精至微,至小至大,始则柔弱,成则刚强;初则幽微,成则广大。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尺之台起于蔂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此之谓道。道无为,即是初始之为。故云“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与道相谐不违,即为法。圣人法道,即是不违道,故能处下,故能处后,故能节俭,然后能为尊,能为先,能为广大,此乃“法”之效果。

文子问:“法自然”便是与己、与物相谐乎?

老子道:然也。自是自己、自身,然即是如此,“自然”便是相宜、自成。我之所言自正、自富、自朴、自宾、自均者,均是自然而然、无为而成之意。

道乃无极,无极之外复无极,宇宙如人体,同处于一系统,各部件俱皆依循自然而然之形式而运转,它既没有什么,也不为了什么,又如同一片飘叶,随风而起,风息而落,无为,无以为,道性如此。

道法自然,吾意:道即自然。自然与道,名号虽殊,实乃一而二,二而一。自然者,非道之属性,乃是物之属性也。

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如同器具盛水,器圆则水圆,器方则水方,于自然无所违也(此语引自皂罗袍3)。“人法地”,人与地相谐不违是也,非是效法大地之厚、之德,之生、之能容也。孔丘从周好礼,颇好言德、言仁,偏颇也。

域中有四大,即是有四道,道无高下,此道何必效法彼道?法者,和也,相宜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