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珍教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经验的数据挖掘
目的:通过对梁文珍教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整理和数据挖掘研究,深入总结挖掘研究梁文珍教授治疗慢性盆腔炎独到的辨证规律、治则治法及遣方用药规律,为临床防治慢性盆腔炎及传承名老中医经验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将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名医堂第六诊室2012年7月-2013年7月的303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病案进行搜集,整理和录入,采用忻凌老师的“名老中医数据挖掘系统SPSS17.0及复杂网络系统”进行分析,从而归纳总结梁文珍教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理、法、方、药经验规律。 结果:本病主要证素有:30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段频率多者为25-29组段92(30.4%)例,其中25-29组段和30-34组段百分比之和为59.1%占总患者年龄数的一半以上。相关病史中有宫腔操作史患者频次共227,百分比为74.92%,腹部手术史患者频次共70,百分比为23.10%。慢性盆腔炎的舌脉象,淡红舌最为常见,其次为黯红、红、淡黯、紫黯、瘀斑瘀点。舌苔以薄白苔最为常见,其次为薄黄苔、白腻苔、黄腻苔、润滑苔、舌边有齿痕。脉象以细脉最多见,其次为沉细脉、弦细脉、滑脉、细滑脉等为主要脉象,结果看出慢性盆腔炎的舌脉象以瘀为特征体现。证候中主证以实证为主,其中陈瘀宿滞证最多见,占34.5%,其次为湿热瘀阻和瘀血阻滞证,虚证肾虚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较多见,其他证型出现次数较少。454诊次中,多数证候均夹瘀。475诊次进行症状统计,结果出现频数在5次以上的症状分析,以下腹胀痛或刺痛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出现频率为35.16%,夜寐差、腰骶酸或胀痛、月经不调、白带量多、胃脘不适纳差、畏寒肢冷、大便干燥或黏滞、白带色黄、劳累、受凉、同房腹痛加重等为常见的主要症状。从复杂网络分析所得出:
梁文珍教授治疗慢性慢性盆腔炎包括以下药物:
牡丹皮、天丁*皂角刺、陈皮、透骨草、水蛭、延胡索、急性子、三棱、王不留行。其中牡丹皮、陈皮、透骨草、天丁*皂角刺水蛭处于核心方的中间,它们比延胡索、王不留行、三棱、急性子的边角间的关系更集中,核心中的核心。
利用复杂网络分析从所有中药中提取出了出现频次最高的五组药对,它们分别为牡丹皮-水蛭、透骨草-陈皮、王不留行-天丁*皂角刺、天丁*皂角刺-延胡索、雷公藤-急性子,各药对出现的频次相同,可见这五组药对常成对出现在方剂中,考虑主要取其相须、相使为用。从核心用药中提取出的三个主要药对,分别与症状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这三组药对分别对应的前9位症状相同,依次腰酸、经色红、痛经、经色暗红、经量少、夹血块、下腹痛、经前乳胀、白带量多。慢性盆腔炎与其后遗症关系密切,与继发性不孕症、慢性宫颈炎、不良妊史、原发性不孕症共同出现的频度在90以上,相关系数高均在50以上,与功血、月经不调、阴道炎等也密切相关。梁文珍教授在慢性盆腔炎中喜用雷公藤,所以本研究单独把它列出来分析其与诊断及症状的规律。由图16可以看出雷公藤最多用于慢性盆腔炎,其中在慢性宫颈炎、附件炎、原继发不孕症、月经不调、功血中也随证辩证应用。其中慢性盆腔炎与雷公藤同时出现的频度最多为351,其他的频度相对较少。从图17可以看出雷公藤与腰酸同时出现的频度最多为229。 结论:本文通过对梁文珍教授治疗慢性盆腔炎病历的整理和分析,最后得出了其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辨证、诊断、立法、遣方用药等多个方面均有其独特的防治规律和治疗经验。强调该病重在预防,从相关病史分析慢性盆腔炎与既往宫腔操作史关系最密切,所以应做好避孕措施,减少流产等宫腔操作的手术,以防患于未燃;通过该病的数据挖掘结果示理、法、方、药多从瘀论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散结为法,数据分析出其核心方化癥汤为常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