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明明有更好的选择,香港人却选择了撒娇

现在香港的经济就是不温不火,不死不活,正在和平衰落过程中。

其实香港是怎么崛起的呢?作为亚洲四小龙崛起的时候,香港最大的优势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香港当时是原英国体系在亚太地区的金融中心,地位非常重要;第二个,背靠中国内陆,是1978年之前中国与欧美资本主义世界进行内外经济贸易的唯一窗口。

第一个条件在确定中国将无条件收回香港主权的时候,英国就已经开始调整和重新部署,逐步将原来由香港承担的一些功能,逐步转移到了新加坡,香港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就已经在下降了。

第二个条件,在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之前,实际上,从1970年代起,就有一些香港的制造业企业通过在广东靠近香港的地区进行代工生产,再转而出口欧美市场,从中赚取差价。其中,有些是香港本地资本,有些是一些欧美资本通过香港中转,进入了中国内陆。

1978年以后,全国进入改革开放阶段,外资来华设厂门槛降低,一些外资企业就不再需要通过香港中转了,而是直接进入中国大陆。但是,因为内陆相关的配套政策和设施,包括金融体系等还不成熟,所以仍然有大量欧美资本习惯于通过香港中转。

1992年之后,大陆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而且,经过十多年的准备,内陆的一些配套设施也开始逐步健全和成熟起来了,同时英国开始把香港的金融中心功能向新加坡转移,香港的经济形势就开始扭转了。

更重要的是,在1980年代的改革开放中,以广东为前沿,而广东更多的是以香港为龙头,香港则以广东为腹地。而在1992年之后,随着上海也成为开放前沿,上海身后则是经济活跃的长三角,加上上海是传统的工业中心,所以上海的发展很快。

最重要的则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东南亚经济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香港虽然在内陆的支持下受影响相对比较小,但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到2000年后,随着中国全面加入WTO组织,进入全面对外开放时期,经济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期,上海作为金融中心也发展得很快,更多的欧美企业直接把亚太地区总部设在上海,生产则可以放在上海或者长三角其它地区。

上海的发展越快,香港的衰落也就越快。而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尤其是中国经济总量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之后,香港就完全没有什么优势了。

香港的制造业本来就不多,主要依赖转口贸易和金融等服务业,随着这些产业逐步向上海转移,香港如果能及时调整自身定位,放低身段,融入全国金融体系,在珠三角扮演功能性作用,其实仍然大有可为。结果香港却选择了撒娇,就越来越没有希望了。

《大路朝天:中国道路与中国革命》

作者:萧武

出版:中信出版社2018年3月

京东、天猫、当当、亚马逊等各主要平台均有售,需要签名版请私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