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王莽街道上红庙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辖3个村民小组,134户,近500人,500亩耕地。高姓占大半,兼有杨、鲁、赵、郑、李、关、路等姓氏。
提起上红庙村,还须从稻地江村说起。稻地江村西边小峪河与太乙河之间,古御道两旁庄户人称西河。其西北方向的散乱庄户,人称北河,主要分布在小峪河大峪河沿岸,与东江坡村接壤。从东南到西北全长八里。大约从清康熙年间,百余户人家陆续从周围诸村迁进红庙什字。因为有唐代通往天池寺的御路经过。路旁据说有唐太宗敕建一庙宇,庙宇墙为红色,所以此地称红庙什字。唐之前就有红庙村,清代已分为上下二村,上村称上红庙村。
(天池寺)
20世纪70年代,一村民起壕挖土,挖出一樽二龙戏珠、三条虎腿的陶制香炉,长安县文物局收藏。据说御路之西,太乙河东岸高坎处通往新街村的地方,旧称高桥。南边御路旁有一白砂泉,清澈见底。此泉供寺内僧人吃水专用。
古御路很宽,约三丈六尺宽。相传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率领文武官员,从长安城去天池寺避暑焚香,路过此路。史载明代秦愍王朱樉又修此路。此路得名“御路”至今。
新中国成立之初,红庙村农会主任王宏儒,村长赵连璧,副村长赵玉亭,会计司延富,共同决定1951年7月8日在今上红庙二组搭台,晚上演木偶戏,热烈祝贺红庙村成立,又确立农历七月初九为红庙村古会。
1951年冬,修建红庙村初级小学。1980年暑假,得到长安县文教局的支持,将村南原小学迁入村内东西路北,坐北向南,占地2.8亩。
1953年夏收之际,村民纷纷反映,“最近有金钱豹经常出没,吃猪伤人。”老猎人司来朝得知此事,便持枪在小峪河南岸马渠边的乱草丛中伏击。一枪打去,未击中要害,只得与豹子搏斗,豹子一爪将他鼻梁抠断,鲜血直流。这时,他急中生智,用臂弯紧夹住豹头不放。人豹翻滚,乡邻闻讯赶来,拿着锄头梭镖将豹子打死。
1956年,农业合作化高潮中,为解决不便管理的问题,便将红庙村重新划分调整。上河归西王莽管辖,为西王莽八组;南河归于江村,西河为上红庙村,北河为下红庙村。1957年冬到1962年,修渠垒堰,打井20眼,全村旱地变稻田70余亩,开荒务稻20亩。
1963年,买回优质树种,一举作务桃园30余亩。此后,又引进务莲菜技术,人均务莲菜1分2厘地,全村种莲菜40余亩。此间,稻旱各半,稳产高产,成了有名的鱼米之村。
1983年,由赵连璧、高世英、赵友民等办的炼铝厂很红火,先后为小学购买校门,几次捐款修理村变压器房间设施,在小峪河上修“幸福桥”等。
该村三面环水,逢雨道路泥泞,涨水过河难。该村原兰州军区师级干部鲁平地先生所辖的新兴公司知情后,伸出情谊的手为群众排忧解难,筹资捐物,提供各种机械设备以及人力。大干40天,投劳1430个,装运沙石1100方,在太乙河面架桥一座,修成村内大街小巷乃至与新街村太乙路接壤的“新红路”三里半。
此后,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又解决了学生去江村小学、职业二中隔河渡水上学难的困难,在小峪河面上架起自行设计建造的小峪河拱桥(三孔)。经双方协商,用河西上红庙村三亩地换取河东稻地江村的地作为河东连接江村公路“江红路”的路基。2009年初冬从上红庙村一、二组起,到江村路的拐弯处修建水泥路,路宽八米,全长1公里,又与相邻各村水泥路接通,新庄村又将村西古御路与东升村连起。
该村1963年成立支部。建立60多人的文艺宣传队。排练多幕快板剧《变天记》《社教新风》等剧目。巡回演出于王莽、太乙宫等地,轰动一时,誉满樊川。
近年来有大专毕业生、研究生20多名。鲁平地所辖的新兴公司,名扬古城西安,高炳田的建筑队稳固扎根航天开发区。
高志忠,原名高都记,1919年生。1931年参加革命,当年在宁都举行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随徐海东红二十五军部队在子午镇鸭池口内苑与敌人作战,将国民党警备旅长唐嗣同与九恶绅斩首,头悬子午城门予以示众。1937年在平型关大捷中战绩显赫。四打四平,拔掉了这只拦路虎。在百团大战中任团长。抗美援朝第一战任师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转业。后为北京建筑工程部一处长兼西北五省建筑工程部部长。
高醒民(1925—2009),原名高英扬。1949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警卫团工作。1956年复员回家。
投稿、闲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