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马王街道大原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长安西北部,沣河西岸。西(西安)宝(宝鸡)公路南线从村北穿过,西(西安)余(余下)铁路从村东过境。地处丰京遗址上,属西周文物保护区。村北有汉代董卓所修郿坞岭行道。东距西安西门约50里,北距咸阳约30里。11个村民小组。
1951年土改时,调出302亩土地,有耕地约6000亩,2600人。1975年土地划分时,耕地约5600亩,856户,3700人。2012年耕地约4730亩,1077户,3972人。因土地分组管理,各组人均耕地不一。
村名有过几次变更。始建村名为“中平堡”(今人称老堡子)。后以袁姓始居改名大袁村。《西安通览》记:“唐代已有村,原名大袁村,后演变为今名,大袁里是长安四十九古里之一。”又因北有郿坞岭(村人称北塬)地势较高,曾名大塬村。新中国成立后演变为大原村至今。从区域出土的西周文物推测,建村历史可能更长。
新中国成立前后有“五堡四社”之说,同时也有明显的地域区别。村正西约2公里处,新中国成立前零散住着纪、蔡、刘姓农民。1951年土改时编入李家堡。改革开放以来,原来的五堡已不存在。
五堡时的街道曲折、窄小、泥泞、不平,房屋零散、土木结构。
1985年,新村规划连成一片,南北五条大道,连接108国道。东西10条大街,路宽10米以上。目前全部硬化,宽直整齐,路灯明,树成荫。每户三间庄基,房屋全是砖混结构。家有洗澡间,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走向社会。有的经商、有的办厂、有的进城打工、有的在承包地上搞多种经营。如种草莓、黄瓜、西瓜、大棚蔬菜等。2004年村里一位年轻妇女赴非洲纳米比亚打工,合同三年,是全村第一个走出国门打工的农家妇女。
该村手工作坊历史悠久,袁家酒业,单传39代。有崔家染坊、王家油坊、乔家粉坊等。商业有王家复生堂、李家三泰堂、三官庙同仁堂、乔家恒升堂等。新中国成立后,村办纸箱厂、机械厂、造纸厂等。目前个体企业兴旺,有纸箱厂、机械厂、水泥制品厂等。特别是水泥制管厂,已发展有6家,最大的可生产内径达2米的水泥管,产品销往西北地区。目前全村商店有十多家。
昔日人文景观很多,今日无迹可寻。当地有顺口溜:“大原村的寺,新旺村的庵,冯村大庙修的宽,马王槐树成了仙,苗驾乐楼戳破天,西石一对铁旗杆,曹寨锅底叫水淹。大原北滩白一片。”
该村的寺指建福寺,村人称南寺。位于村东南,距村数百米,毁于“回乱”。庙宇面积不清,庙外有地24亩,常住和尚十多人。建庙史实,据说有石碑记载。新中国成立后石碑收藏西安碑林博物馆。原庙址已被1958年新建的“沣西中学”占用。
民国35年(1946)夏季,国民十六军三十一师挽马二团通讯连,由排长带领十多人,整队持枪催草料。与村民发生冲突,致村民一死一伤,引起村民武力抗暴,捆绑其中两名肇事士兵。保长王德兴次日招集有威望、有知识的人在三官庙议事,决定写状上告,村民王济之在省监察使署任专员,仗义执言,维护条律,据理力争。后经军事审判,杀人者偿命,挽马二团向村人道歉,向死者赔了命价。此次抗暴行动,在周边各村,乃至长安县影响很大。
很早以前,村中有一批秦腔爱好者。1950年,以袁如汉、李兴汉为首成立大原村自乐班。1965年村委会成立宣传队,1966年改名为“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购置戏箱、聘请专家,排练八个样板戏。当时专业剧团停办,宣传队更加红火,四处请演,红极一时。
教育始于清咸丰初,赵慎修在三官庙设帐授徒,赵舒翘启蒙于此。同治初,三官庙毁,村无学舍,学生就读他乡。清末,赵元捷在三官庙后4亩沙果园内盖简易房16间,办私塾。民国15年(1926),沙果园私塾迁至公馆屋(赵舒翘家),为村办学堂,邻村学生亦可就读。经费源于南寺24亩地租,学生免费
入学。如是本村教师,回家就餐。如聘用外村教师,学生家长轮流管饭。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袁修亭与20余人共议成立小学,以乔子宽、赵幼西、李叔元三人组成理事会,推乔子宽为理事长,时任保长王德兴大力支持,利用大庙房屋,办起私立大原小学。初设四个班,学生百余人。海家坡、曹家寨、黄
桥、石桥、马王村亦有学生来此就读。此时已有女孩入学。
1947年,学校由长安县教育局接管,校名为冯籍乡中心国民小学。西安解放后改校名为大原村完全小学。1984年村委会决定迁校于村南现址。
新中国成立前,该村有6名大学生。1949年至2004年,全村有115名大学生,其中有23名女大学生。
抗日战争中,该村以不同形式入伍从军者41人,不少人为国献身。李克敏就是其一,弃教从戎,报考中央陆军学校(四川成都)。1940年毕业后在赵寿山三十八军任营长,中条山战役中为国捐躯,年仅25岁。
赵舒翘(1847—1901),字展如,号琴舫,晚号慎斋。同治十二年(1878)举人,次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管顺天府尹事,为官清廉,秉公执法,精熟律例,传览归典,执法如山,刚正不阿。光绪八年(1882),平反昭雪河南王树汶顶替服刑喊冤案,震惊朝野。光绪十二年(1886)任安徽凤阳府知府时,以“国立官为民”为座右铭。当时皖北连遭水灾,拨库银两次赈荒,捐俸银两千两购买旧房,兴办育婴堂、收容无家可归的妇女儿童。组织家人和婢女赶制棉衣,捐赠灾民防寒。下令密捕镇压了苏滨太湖一带匪首叶万春,遣散匪徒,社会秩序好转。光绪二十四年(1898)在客省庄沣河上修建石拱桥,在东牌楼东侧上方亲笔题字“周芑春萦”。此桥打通了东西通道,当地群众称“造福桥”,是全国名桥之一。
由于功绩卓著,朝廷赏戴花翎,赐紫禁城骑马。八国联军攻京津时随“两宫”逃至西安。议和时,洋人指其为祸首之一,慈禧太后法诏革职留用,后改“斩监候”。洋人不答应,西安各界人士为其请命,慈禧太后“赐死”。光绪二十七年(1901)正月初六,食金扣,黄表蒙面,喷酒窒息,死于西安,葬于故土,年仅54岁,时论冤之。遗著有《慎斋文集》《提案备要》《温处盐务纪要》《慎战要言》
三卷,《慎疾箴言》《象刑录》《澡鉴前规》《格言杂录》等。
袁修亭,民国时期任河南内乡县县长,后任杨虎城绥靖公署监印官,参加西安事变。
赵绍西,新中国成立前上北京大学,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36年任长安教育局局长。
袁孟哲,女,1938年受训西安抗日军政大学后入伍,同年加入共产党,随部队转战南北,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262医院副院长。
乔光含,字子宏。日本侵华,休学从军,参加赵寿山三十八军。1942年任辎兵团副团长,参加中条山战役。护卫三十八军进步人士去延安,为游击队赠送过枪支弹药。1946年随孔从洲师长起义,胡宗南密令逮捕三十八军军官,又投奔北京傅作义部队,后随该部起义。1951年任进藏前梯队指挥员,曾受陈毅接见。
张毅之,原名张生堂。1938年弃学从戎,参加赵寿山三十八军,参加中条山战役。1942年在黄埔军校第十八期学习。解放战争时期,反击国军。1959年参加“西藏平叛”。1962年参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1958年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1961年授予中校军衔,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解放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1969年任西藏军区新兵师师长。
袁启亚,原名袁思敬。1936年投笔从戎,杨虎城卫士,转战南北,曾获“抗日民族英雄”称号。西安事变中监护过蒋介石。新中国成立后是沈阳某建筑队的建筑工程师,曾获“劳动模范”称号。
刘亚玲,女,中专毕业,要求去云南昆明军区文山六十七医院工作。中越边境战争暴发后,主动要求将救护队驻在前沿阵地的“猫耳洞”,战斗中负伤不下火线。荣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被战士誉为“战地女神”,媒体做过多次报道。
新中国成立后,参加基层政府领导工作者甚多。如吴建武,北京大学毕业,现在中央国土资源部工作。王百忍,1998—2002年任长安县副县长。2003—2012年任西安市长安区政协副主席。
有艺术成就的人也很多。
左崇新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擅长考古雕塑、蜡像、胶像艺术。余新坤的微型石碑,左培荣的佛塑像,袁敏善的美术雕塑,很受群众欢迎。绘画成就显著者,左勇文的花鸟画、已出四本画册;秘修斌获得国家一级画师。书法方面有左崇宽,为杨虎城陵园补写“民族英雄”四个大字。左勇厚参加北京三百书画院,独创的猴头寿被三百书画院收藏。另外,还有袁永树、左勇怀、胡坤、李必恒、李铁榜、赵文布等书法爱好者,近几年来举办5次书画展,被陕西电视二台、长安电视台、《西安晚报》等新闻媒体报道。
秦腔爱好者很多,自乐班社定期举行活动。李梦聪,2001年仅11岁,考入陕西省艺术学校秦腔表演专业,2004年7月参加江苏省昆山市全国少儿小梅花荟萃大赛,荣获“梅花状元奖”,现在宁夏秦剧团工作。该村办企业者很多,其中企业家王德义,多方筹资,翻建大原小学,硬化村中心路,办了很多公益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