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空巢化并存 如何破解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极为严峻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总体来看,人 口老龄化问题成因复杂,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使我国 人口的生育率降低;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人有着更好的养老条件;此外,由于现代医学水平的进步,老年人的平均寿命有了很大的提高。诸多 因素导致我国新生儿逐渐减少,青壮年人口数量减少,而老年 人口比例不断上升,造成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近期,重庆市卫生计生委对重庆市老龄化形势及医养结合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发现,重庆市老龄化程度深、发展速度快。目前,虽已形成几种面向不同需求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但一些问题仍比较突出,推进医养结合,还有不少短板要补。
现状
高龄化与空巢化并存
2017年,重庆市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20.2%,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六位。预计到2035年,重庆市60岁以上老年人比重达到35%,老年人对医疗服务需求迫切。调查显示,重庆老龄人口患病率较高,80%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种疾病,患两种以上疾病的占43%,患三种以上疾病的占21%。疾病导致的失能、残障率日益增加,失能及半失能老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9%,对医疗服务的依赖性高。
此外,重庆还有高龄化与空巢化并存的现象。目前,重庆城市空巢老人51.1万户,农村54.8万户。据预测,到2050年,全市80岁以上的高龄空巢老人家庭户占比达到3.08%
问题
四个“不起”待解决
部门“联不起”。推进医养结合需民政、卫生、人社、规划、建设、国土、财税等部门协调配合,由于这些部门主体在组织关系上互不隶属,导致工作体系和政策体系呈分立状态,造成医疗、医保和养老资源难以共享。
政策“撑不起”。一是政策引导性不强,老年人疾病多、住院时间长、次均费用高,医保政策没有倾斜,医疗机构相同床位开展养老护理服务的收入,只有医疗服务的20%,存在“入住老人越多、工作量越大、亏损越严重”的问题。二是发展环境不好,落实规划布局、土地保障、税费减免、创业补贴、水电气价格优惠等政策不到位,投融资和金融支持政策缺乏,社会力量参与不积极。三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滞后,长护险试点工作刚启动,兜底保障作用未显现,多数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需求得不到保障。
服务“优不起”。一是护理机构不足,区县有护理院的占27.5%,具备医疗服务资质和条件的养老机构仅占3.86%,缺乏开展安宁疗护的机构。二是专业人才匮乏,80%以上的养老护理人员为“50”“60”人员,年龄大、文化程度不高、专业性不强,医护人员不愿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三是服务标准尚未建立,国家层面未制定老年人健康状况分级标准与评估制度、医养服务规范标准、护理型人才分类标准等。
群众“住不起”。从调研看,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一般机构,生活照料费在1500元~2000元/月,需介护护理的按失能等级,每月加收2700元~4800元护理费,以上费用不包括生活费用和医疗费用自付部分,大多数家庭难以负担。
建议
加强资金保障,强化服务供给
加强组织领导和资金保障。成立由政府领导任组长,民政、卫生、人社等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建立联动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合理确定服务的规模、数量和功能定位,明确目标任务、实施路径。
国家设立医养结合中央投资项目,设立专项资金。市、区县设立专项财政补助资金,对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机构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也可以通过发放福利彩票的方式,将市县两级留存的福利彩票公益金作为项目资金,支持医养结合服务产业发展。
完善社会保障和产业发展政策。推进长护险制度,将与生活照料有关的医疗护理服务纳入保险范围;加大医保政策支持力度,适当调整老年人诊疗、护理、康复等支付范围;制定差异化的医保限制性指标,对老年人群体适当倾斜,调整医养服务机构医保总额付费限额、住院床日数、住院人数人次比等限制指标。
允许直接用医院法人资质登记养老服务资质,或增加公立医疗机构养老服务、培训等职能;对社会举办医养结合服务机构,推行备案制管理。所有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机构同等享受税费、水电气价格等优惠政策;允许现有厂房、商业设施调整规划,兴办养老机构。
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对医养结合服务的医护人员,政府应给予特殊岗位补贴;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合现有资源建设护理站;将医疗服务配置纳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完善养老医疗服务基础设施。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家庭病床、上门巡诊价格和签约居民基层就诊报销比例。
推进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服务,强化对失能失智、高龄独居老人等重点人群的基本养老、长期护理服务。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制定老年人医疗护理从业人员职业资格,提升从业人员职业尊严;在中职、高职职业教育学校加强养老护理、老年健康管理与服务等学科的设置;鼓励医疗机构的优秀执业医师和护士到养老机构开展服务。推进服务评估体系建设,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促使服务资源与老年人需求有效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