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吃菌中毒,云南人就为看精灵?
吃菌千万朵
安全第一条
别老想着见小精灵
——本文作者:海棠
➭➭➭
我有个朋友是云南人……是的,你没猜错,她吃野生菌中过毒。
那天,她一家人吃了一盘炒牛肝菌。晚餐后,她坐在书桌前,看见巨大的红细胞排着队一扭一扭得从面前走过。
▴看似“人畜无害”的牛肝菌小炒
被送去医院的路上,她看见一只手把路边的街灯一盏盏点亮,像在画素描,天空是一块画布。
她告诉我,那是她见过最美的一幅画。
网上流传着许多吃菌中毒后出现幻觉的段子,千奇百怪。
上个月,昆明汤池民警接到报案,一位嬢嬢说家里进了三个只有骨头没有肉的“白骨精”偷东西。
民警再一问她中午吃了什么,她说:“那个,牛肝菌,见手青。”
有人躺在病床上唱忐忑,有人挥舞着手臂自称在抓“小精灵”。
还有人看见小猪佩奇从电视走出来,看见厨房盘旋着一条龙……吃了菌子之后,人们仿佛推开了通往异次元世界的大门,拥有了见妖识魔的超能力。
▴微博与知乎网友谈中毒后的感受
云南野生菌的毒素为什么会让人产生幻觉?它到底有什么魔力?
01 野生菌的美味
在云南,蘑菇是相当冒犯和外行的称呼。什么平菇香菇杏鲍菇,在云南人的美食世界观里,统一称为“人工菌”,处于菌菇鄙视链的最底端。
只有那些长在大山深处,树根上,岩石下的“野生菌”,才是真正的鲜奇美味。
6月,西南季风携带着大量雨水来到云贵高原,菌子便在山林间悄然生长起来。菌子喜欢潮湿阴凉的环境,而云南的雨季长达半年,直至10月,云南人都吃得上从山里新鲜采摘下的野生菌。
▴采菌人正在采摘松茸。图源《舌尖上的中国》
在全世界已知的2166种野生菌中,云南有978种,占全世界的45%,占全中国的91%。云南省2476万公顷的林地就像是一个探索永无止境的菌子库。
云南人不愿吃人工菌的原因也在于此:目前,实现人工栽培的菌类只有70余种,远远无法满足人们的食用需求。
没亲自品尝过,也许真的很难理解云南人的执着。野生菌的鲜味、口感,不一而同,鸡枞清甜细腻,干巴菌松香柔韧,牛肝菌鲜浓肥嫩。
▴野山菌火锅。图源网络
作家汪曾祺晚年曾在昆明居住过6年,对云南美食颇有研究,频频将自己对不同品类菌子的品鉴心得记入散文。
他在《昆明食菌》中写:
“牛肝菌菌盖正面色如牛肝。其特点是背面无菌折,是平的,只有无数小孔,因此菌肉很厚,可切成薄片,宜于炒食。入口滑细,极鲜。炒牛肝菌要加大量蒜片,否则吃了会头晕。青头菌菌盖正面微带苍绿色,菌则雪白。炒或烩,宜放盐,用酱油颜色就不好看了。
最名贵的是鸡枞。……鸡枞是菌中之王。味道如何,真难比方。可以说这是植物鸡。味正似当年的肥母鸡。但鸡肉粗,有丝,而鸡枞则极细腻丰腴,且鸡肉无此一种特殊的菌子香气。
干巴菌,菌也,但有陈年宣威火腿香味,宁波曹白鱼鲞香味,苏州风鸡香味,南京鸭珍胗香味,且杂有松毛的清香气味。干巴菌晾干,与辣椒同腌,可久藏,味与鲜时无异。”
▴鸡枞。图源网络
宋朝杨万里也曾在《蕈子》一诗中写记录菌子的鲜香:“响如鹅掌味如蜜,滑似莼丝无点涩。”
杨万里形容菌子入口后“香留齿牙麝莫及”,连麝香都无法匹及,可见这散落在林间山野的菌子对味蕾是何等吸引。
菌子最家常的做法是加辣椒、蒜片,用重油素炒,也可以涮火锅,炒饭,煲汤,制成酱料。还有人将菌子与黄油、玉米、鸡胸肉放在一起,加入少许黑椒酱和盐,放入烤盘,制成绵密鲜香的西式焗饭。
万物皆可配,围绕野生菌,云南人创造了太多巧思,野生菌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材。
▴炒菌。图源《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
02 野生菌的剧毒
野生菌虽然好吃,但若处理不当,也可能成为“致命毒药”,误食丧命的人不在少数。
网上段子没告诉你的是:除了幻视,野生菌中毒还伴随着强烈的腹泻、呕吐,严重的会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毒菇”代表——毒蝇伞
今年5月至7月,云南省已发生野生菌中毒事件273起,12人死亡,而截止8月云南省新冠病毒肺炎死亡病例2例,远远低于前者。可见菌毒的致命危险。
但云南人有他们的避毒妙招,他们会告诉你,只要做到“三熟”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吃:一是熟悉哪种菌子能吃,二是菌子要炒熟再吃,三是去医院的路要熟悉。
云南省卫健委在科普“如何安全食菌”上,也操碎了心。每年雨季,全省4000多万手机用户都会收到卫健委的短信提醒。
▴云南人常见短信
大大小小的餐厅里也会贴上这么一张图片,告诉食客分辨可食用野生菌和毒菌的区别。
▴“苦口婆心”的云南餐厅
近90%食用野生菌中毒入院的患者都是因为吃了同一种菌——“见手青”。
“见手青”是当地人对多种牛肝菌的俗称,将菌肉切开后,手触碰过的地方会从白色变成靛蓝色,由此得名,这也是它具有精神毒素的表征。
将见手青在高温中爆炒至熟透后,它的毒素才会完全去除,可以被安全地食用。
▴见手青。图源《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
所谓看见小精灵,其实就是见手青中毒的副作用。见手青中具有的毒素会干扰大脑神经系统的信号传递,影响视觉和感知,使人出现“视物显小(幻觉)症”。
在童话故事《爱丽丝漫游奇境》里,爱丽丝吃了让人变大变小的神奇蘑菇,闯入了兔子洞里的奇幻世界。传说,作者也是因为食用过和见手青一样具有致幻作用的蘑菇,才写出了这段经典童话。
▴《爱丽丝漫游仙境》随处可见蘑菇元素
所以,视物显小(幻觉)症也被叫做“爱丽丝奇境综合症”。
“凉拌见手青”由此成了云南方言里一句调侃的俚语。
“你今天中午吃凉拌见手青啦”——这是在形容一个人行为疯癫;“你厉害你厉害,你敢吃凉拌见手青”——这被用于形容一个人盲目勇猛。
如果你在一家云南菌子火锅店点了见手青,服务员在上菜时会给你一个计时器,要求客人在20分钟内不能动筷,就为防止菌子没煮熟,吃了中毒。更夸张的店家,在倒计时结束前连餐具都不给上。
▴云南菌子火锅倒计时。图源B站
等待时间充分吊足了食客的胃口,在店员送来碗筷,可以正式开动的那一瞬间,食客们兴奋得如同剪彩。美味面前,菌子20分钟前尚且含有的剧毒被忘在了一边。
对美味的执着,让云南人注定在毒素的刀尖上行走。
03 野生菌的秘密
野生菌其实并不是云南人自然的饮食选择。这一切,要从1925年的自然灾害开始说起。
原本,云南居民基本食物和其他地方一样,主要是稻米、玉米和小麦。1925年发生大理地震,1933年盐津发生洪灾,一系列瞬时突发性自然灾害摧毁了房舍和农田,也摧毁了原有的食物结构,让云南一夜成荒。
据记载,那时“上等稍有隔夜粮人户,大水冲进,蓄粮已进鱼腹,生计嗷嗷待哺;中下等人户,平素齿蓄毫无,遇此奇灾,顿成饿殍”。
▴洪水来临。
于是,灾民们把目光放向了茫茫大山。采野花,摘野草,刮树皮,捉虫子,野生菌也正是在这时进入了云南灾民的食谱。
在饥荒结束后,云南人民对这些救过自己性命的野生动植物也产生了特殊的感情,创造了许多独树一帜的烹饪方法。鲜花饼,炸竹虫,炒菌子,以前不得已用来果腹的食材成了招牌菜,成为了不可多得的美味。
云南菜系的独特风格由此形成。
▴铁板松茸。
时至今日,云南还保留着一种传统又特殊的职业——采菌人。他们向政府承包下一片山林,住在山上,守菌,捡菌,拿到市场上卖。衍生的野山菌产业帮助了不少云南人脱离贫困。
如果你没机会上山采菌,可以到云南的野生菌市场逛一逛。昆明木水花野菌市场,是全国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场,在这里可以窥见野生菌世界的一角奇观。
▴木水花野生菌市场。图源网络
你会看见各式各样的野生菌子,摊主也会自豪地向你解释它们的名称,做法和风味,如数家珍。
在这里,连每公斤1500元的松露,都一样仍在地上供人挑选。顺便一提,松露在西方被奉为“餐桌上的钻石”,在云南却不怎么被待见。它的土名叫“猪拱菌”,云南人以前用它来喂猪。
▴黑松露。
也许你仍有强烈的好奇心,想知道“小精灵”长什么样子。已经有见过的网友画出来了,各位看看得了,千万别以身试毒,见手青得炒熟了再吃。
切记:吃菌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小精灵可不见得想见你。
▴网友手绘精灵。图源网络
排版 | 井底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