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火车一路向北》

因公去黑龙江出差,因为身体有些不适,遵从医生的建议乘坐火车出行。大概算来,已经许多年没有选择乘坐“K”字头火车出门了。平常出门远途就乘坐飞机或高铁,近途就选择自驾,总之都是快的节奏。趁着这一次乘坐绿皮火车,享受一下慢行卧铺车的旅行过程。

(乘着火车一路向北)

坐上火车一路向北,也是一路向着寒冷之地。从深秋的济南,奔向初冬的哈尔滨,从车窗观看,沿途树木、杂草由残绿慢慢的变成枯黄。济南已经多年没有严寒的冬季了,希望东北的寒冷使我女儿前几年给我买的羽绒服可以派上用场,只有经历刺骨的寒冷,才感觉到棉衣的温暖,人生既经历。

还没放好行李呢,火车已经过了黄河。

(那时候乘坐火车有一只德州扒鸡是很享受的,拿起鸡腿就像到了电影“铁道游击队”汉奸吃鸡腿的场景)

21时20分,到了德州火车站,曾经在德州工作五年,五年连续干了四台30万机组,也是我走上最基层的管理岗位——副班长的地方,也是以后做管理工作最坚实的基础。

(唐山,未曾到过,但极为熟悉的地方)

唐山,我没有来过,却是很早就知道的一个特别的地名。1976年7月28日唐山的晃动,也连绵到几百公里我的家乡,从那时起,有好几个月是住在爸妈搭设的防震棚度过的,当时院子里所有空地搭设了各式各样的防震棚。

(当年防震棚的景象)

最难忘是地震后,部分受伤的人和孤儿用大客车送到我们矿务局的医院治疗,专门建了孤儿院收养这些孤儿。为了看一看唐山,在手机上定了闹铃,凌晨2点起来,要看一看唐山,虽然在火车站什么也看不到,就算来过了吧。

(我朋友的家乡——沈阳)

9时46分,沈阳,在这座著名的城市,有我的一位朋友,也是前同事,这是他的家乡。经过他自己的努力,已经成为一个海外项目的安全经理,并且已经在上海落户,真是为他高兴,因为与他共过事,为他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

13时30分,长春,我曾经来过两次,因为女儿在这儿上的大学。这是一个以“大”命名的城市,街道是“大街、大路”,市内一片片树林是给我最大的印象,这是一个建造在树林里的城市。

(这张图片像极了我第一次乘坐闷罐火车的镜像)

火车成为大多数人出行的交通工具其实没有多少年。我第一次乘坐火车是十岁的时候,1976年奶奶去世,父亲带着我们姐弟回老家奔丧。先是在穆庄车站做的1人一毛五一张票的到泰安的“闷罐”车,就是没有窗户,只有一个两扇门的车,没有座椅,地上铺了几块木板,乘客乱着坐,地面上还有未清干净的牛粪,有时拉人,有时拉牛,到了泰安换了绿皮火车,到济南再换车,记得从济南到青岛车票是五块七。现在有了高铁和高速公路,真正实现了古人“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愿望,但慢车还是要坐的,可以欣赏沿途的风景。

哈尔滨,我的中转目的地。对于哈尔滨这座城市,是通过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知道的,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们是不会忘记这个电视剧的。那时年轻的王刚以说书人的面目在剧中出现,起到连接故事、画龙点睛的作用,故事情节大多已经忘了,但是王刚那低沉音调的解说还记得。希望有机会了解这座城市。

20个小时的旅途,躺在卧铺上,感觉还是不错的,与临浦热情的旅客聊天,听着旁边的人聊天。东北人的唠嗑,听起来特别有意思,家长里短,新闻趣事,有人下车时,一声声的告别,真是一个车厢就是一个小社会。

(照进车窗内的阳光,感受到暖洋洋的温暖)

卧铺车上这样的旅途生活也是不错的,希望到那时,得空闲,坐着火车游四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