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庄氏家园:春秋古镇600年沸点岁月
庄氏为官从明朝到清末,其中不同时期职位较高者至巡按、道台、军机大臣、国会议员。庄氏家族中先后有8名进士、23名举人、20名拔贡、8名留洋生、300多名为官者,五品以上官员达80余位,形成了明清两代的名门望族。
具体说来,庄氏后人曾供职八府巡按、监察御史、兵部主事、户部主事、兵备道台、知府、知州、翰林院编修等官职。青壮年大都在外为官、经商,古镇宅院住着的多为老弱病残的家人。虽然如此,古镇南北两侧数里内,豪门宅院鳞次栉比,随处可见茶馆、账房、药铺等。“祖辈们这样形容当年庄氏盛况,茶余饭后代代口传至今。”庄海平说。
“人家都说富不过三,可庄氏家族昌盛了600多年。勤俭持家,克己律人。”外姓的时培义如此解释庄氏缘何逃出“富不过三”的魔咒。“一忌内外不肃,二忌契买侍女,三忌纵容子弟,四忌不敬师友,五忌托大妄费,六忌不良嗜好,七忌交易准拆……”时培义小声顺着说出来。1729年出生的庄位中,庄氏在家教方面较有建树的人物,他的《治家十二忌》传世至今,被庄氏后人借鉴延续。
“偌大的家业,没有一个好的管理和家族文化,不可能在延续的基础上有大发展。”庄氏家族兴盛史中其文化定位为儒家思想,以儒家文化教人育人,以儒家文化为修身从政准则,使儒学“仁者爱人”、“安民”思想在大店得到一定程度传承。同样,庄位中之后,庄氏族人庄瑶提有家训十二则:不准玩古董、不准争打官司、不准贿买科名、不准赌博、不准吃鸦片、不准损人利己、不准游手好闲、不准交易准拆等。
每个堂号都有自己的严谨持家之道,守得一份家业。为此,赢得“大店街赛北京,居业堂二朝廷”的碑语。
纵观600年,庄氏家族把读书成才作为家族兴旺的基本点,在此基础上注意行事做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乐善好施,注重知识的积累。”走在庄氏古宅,微风拂过,仔细听,耳旁仿佛传出来自远古的朗朗读书声。
太平天国时期,为了防备乱兵,留守在大店的庄氏族裔特意在方圆15里内相连的宅院四周修砌厚厚城墙,设有四大城门。“城墙高4米,全用石块修砌。”当年,13岁的庄海平对大店古城墙依稀留有印象,而这一印象如今只剩残墙碎石,此后,15里外围修砌的城墙随着石块脱落,湮没在历史中。
庄海平说:“当年,老大店镇南门以东,王家老林以北城墙内便是庄家墓地,乍望去,密密麻麻全是坟头。”围墙下的坟头封存着一段段庄氏文化延续的记忆,掩埋了儒家思想灌输下的庄氏文化。
庄谦(1584-1637),庄氏第五世,幼年丧母,家境贫寒,靠卖烧饼为生。明万历四十七年进士,累官至浙江道监察御史。
庄瑶(1791-1865),庄氏第十一世,嘉庆二十二年进士,与林则徐为同榜进士。著有《便方备用》一书,收药方千余种,流传于世。
庄锡级(1859-1935),庄氏第十三世,居业堂人,光绪十一年拔贡,光绪三十一年创办大店中学,1912年任莒县议会议长。
庄陔兰(1870-1946),庄氏第十四世,双榴堂人,光绪三十二年由翰林院保送日本留学,在此期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庄恩泽(1884-1948),宣统三年举人。抗战前,历任山东政法专门学校教务主任、山东教育厅科长等职位,终生从事教育事业。
庄钰,庄氏第十四世,强忍堂人,留学日本,归国后在济南开办了山东第一家电灯公司。
庄继昌(1887-1948),陆吉堂人,民国七年与人合资兴办莒南最早引进西药药方——道信药方,民国十九年在大店兴建道圣医院。
庄大恩,大店一村人,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在浙江镇海县战斗中牺牲。
庄圻泰(1909—1998),清华大学数学系研究生,长期从事亚纯函数方面的研究。
庄平(1916-1991),北京市西城文化馆馆员,从事剪纸艺术研究,北京市政协委员。
庄肃贞(1944-1988),大店九村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莒南县第二、三届政协委员,临沂钻石厂副厂长。
庄氏族人,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涌现出重要的历史人物,他们独持清操,砥砺品节。有的为官清正,善察民情。有的拱守圣命,建树社会。有的身赴国难,抵御外侮。有的治学工艺,发明创造……
随机抽选的庄氏11位族人,简历背后浓缩着一个时代的大店庄氏记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600年,庄氏族裔代代沿袭着求学、持家、营商之道。庄海平鉴定地说:“像水壶里烧开的热水,滚烫的600年,兴、衰都有沸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