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岳母:为爱嫁给中国将军,64年不说日语,丈夫死后饱受质疑
在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奇人。他从未带过兵,打过仗,逝世后却被蒋介石追封为陆军上将;他只在一所陆军学校当过七个月的校长,但从这里毕业的每一位将官,都以是他的门生而自豪;他一生都致力于抗日,却娶了一位日本姑娘为妻;他深爱自己的妻子,却痛恨她的祖国,要求自己的五个儿女不习日语一字。
值得一提的是,他有一个女婿叫做钱学森,还有一位妻侄叫做查良镛,笔名金庸……这位奇人正是民国著名军事战略家蒋百里。
01-以死明志
蒋百里,名方震,字百里,1882年出生,浙江海宁人。蒋百里一生最早的传奇,要从他年少的天赋说起。
蒋百里出身清末的一个书香门第,然幼年丧父,家境清苦,11岁那年,在叔父关怀下,蒋百里才得以进入私塾。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谁知蒋百里天赋过人,而后凡有所学,触类旁通,16岁便中秀才。
这样一个年少早慧的青年,人生有千百种可能,而蒋百里选择了最危险的一种。当时的他像很多有志青年一样,沉湎于甲午战败的屈辱和悲愤,一心渴望投笔从戎,救国于危难。
1901年,19岁的蒋百里在一个知府、一个县令和一个监院的赞助下,远渡日本,进入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学习成果惊人。
1905年,蒋百里以步兵科第一名从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根据日本军部规定,士兵榜首由天皇亲自赐刀。这项殊荣被一个中国人获得,也成了日本陆军史上的一件尴尬事。
此后,蒋百里又赴德国深造,深得德国军事学家伯卢麦将军的赏识,他对蒋百里说:“拿破仑说过,若干年后,东方将出现一位伟大的军事学家,这也许就应该在你的身上吧!”
四年后,蒋百里学成归国,随即被封为京都禁卫军管带,官居二品,在当时的同龄人之间,还没有在成就上超越他的。
1912年底,29岁的蒋百里官拜少将,出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值得一提的是,这所学校是当时中国第一所正规的陆军学校。
进入保定军校后,报国心切的蒋百里一心想将这批学生培养为最优秀的军官,以建设国防,他在就职训话中立誓:“方震如不称职,当自戕以谢天下。”
而后,蒋百里很快对学校制度实施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凭借着自己在日、德习得的军事经验,和学生们同吃同住,亲自授课,深受爱戴。这所本无生气的军校在蒋百里的手里竟很快焕然一新。不过与此同时,矛盾接踵而至。
随着改革深入,被撤职的旧军人开始跟新提拔的军官不断产生摩擦,加上当时以段祺瑞为代表的北洋旧军人对这种新式培训方法并不认同,处处刁难,最后连经费都不拨了。
1913年6月,蒋百里又一次到北京陆军部请求拨款未果,对官场失望之余,他认为实在愧对自己的学生们。
6月18日凌晨,蒋百里紧急召集二千余名师生在操场列队集合。那日,他身着军服,腰佩指挥刀,神情严峻,站在石阶上对全体师生说:“我要求你们做的,你们都做了,但是你们要求我做的,我没做到,所以我要惩罚我自己。”
话音刚落,就在一众师生还不明所以时,蒋百里掏出手枪对准了自己的胸膛。一声枪响过后,大家才反应过来。而此时他们敬爱的校长已经倒在了地下,胸前的军装被鲜血染得通红。
02-因祸结缘
不幸中的万幸,好在蒋百里自杀时,身旁的勤务兵上前夺枪,及时拉了一把,子弹才没有打中他的心脏,只擦伤了肺的表面。
正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继这一次自杀未遂之后,蒋百里的人生中竟也因此多了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爱情。
蒋百里自杀未遂的消息当时在全国军政界引起轰动后,袁世凯顶着压力,亲自下令寻找最好的日本医生为蒋百里疗伤。在这期间,日本护士佐藤屋登闯进了蒋百里的生命。
当时,蒋百里因子弹打偏,虽没有伤及要害,但是身体情况变得十分脆弱,日本医生认为蒋百里需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静养。适逢此时袁世凯传话:必须留下一人照顾蒋百里。于是,日本医生将一同前来的护士佐藤屋登留了下来。
在看护蒋百里期间,佐藤负责每日为蒋百里把脉、测量体温、递送饮食。由于蒋百里曾在日本留过学,他与佐藤之间的交流并无障碍。但是在这期间,他每天都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说话。佐藤这才发现,这位中国军人所受的精神创伤远比肉体来得严重。
在疗养期间,蒋百里常以休息不好为由,每天向佐藤要一粒安眠药。他偷偷将这些药攒起来,准备再次自杀,而这个秘密很快被佐藤发现了。佐藤对此很是激动,她本是一介弱女子,不懂什么军政,但她明白一个朴素的道理:一个人无论如何不该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
面对这样一个视死如归的硬汉,佐藤懂得怜悯不是什么好事。聪明的她开始用激将法鼓励这位低落丧气的中国军人:“自杀是最轻松的逃避方法……但你的生命,不只属于你自己,你还属于你的国家。你只有活着才有机会报效国家。”她还以日本的“忍字诀”规劝他:“忍是大勇者之所为,自杀不是勇敢而是逃避人生责任。”
佐藤作为一介女流的见地很快让蒋百里也感到惭愧。他这才不再想着结束自己的生命了。一方面,佐藤帮助他重新认清了军人的使命;另一方面,蒋百里逐渐发现,自己的内心正因为眼前这个美丽坚定的日本姑娘而逐渐变得柔软。
没错,在这段时间的相处中,蒋百里慢慢爱上了佐藤,他爱她的美丽柔和,爱她的细心体贴,也爱她的坚定大气……在蒋百里的心目中,这个将他从人生的泥潭中拖出来的姑娘,就是他心目中理想的伴侣。只不过在这之前,蒋百里已经成婚。
早在1910年,蒋百里留学归国后便在父母的安排下娶了浙江查家的闺女查品珍。查品珍有个非常出名的侄子叫做查良镛,也就是后来著名的作家金庸。
遗憾的是,由于是包办婚姻,加上查品珍本人没有上过学,蒋百里和她并没有产生感情,这位蒋夫人后来一生都只在老家服侍蒋百里的父母。在这种情况下,蒋百里对爱情的向往也愈发强烈。
03-跨国之恋
随着身体一日日恢复,蒋百里预感到,若再不开口向心爱的人表明心意,也许再也没有机会了。于是他找到一个时机,意味深长地告诉佐藤:
“你打消了我自杀的念头,我是因为你才没有再自杀,如果你离开我不在我身边,我万一又要想自杀呢,又有很多悲观的念头的时候怎么办,所以我希望你能够长久地留在我身边。”
面对蒋百里突然的表白,佐藤十分意外,并在不久后匆匆奉命回京。很显然,她将这一切当成了一场职务上的误会。但是蒋百里追求她的心意似乎已经坚定。
1913年10月,在天津疗养了一段时间的蒋百里也来到了北京,并辗转来到了佐藤工作的日本医院继续修养。期间,蒋百里决定正式向佐藤求婚。他找到了最初将佐藤留在自己身边的主治医生,委托他代自己向佐藤求亲。
蒋百里的执着让年轻的佐藤陷入了两难。这一年的佐藤年仅23岁,风华正茂,面对蒋百里这样一位俊朗儒雅,又血气方刚的中国男人,说她毫不动心是假,但是真正动心了又如何?她和蒋百里之间,确有两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其一,他们的国籍不同。蒋百里作为军事家,他的战略目标正是佐藤的祖国日本,这样的关系如何能够联姻?
其二,蒋百里在老家已经有一个名义上的妻子,嫁给这样一位已婚的中国男人,显然非常不合适。
不止是一同工作的医生如此提醒佐藤,连远在东洋的父母也来信劝告她:日本不是没有好青年,何必嫁给一个身带暗伤的中国男人。
经过冷静的思考,佐藤给蒋百里的最终答复是:“你爱你的祖国,我也爱我的祖国。我未想过会和你在一起。”
为了避免尴尬,也彻底隔断和蒋百里之间的联系,佐藤不仅离开了医院,而且离开中国回到了日本。
可是即便如此,蒋百里还是放不下这个东洋姑娘。他又动用各种关系找到了佐藤护士在日本的住址。就这样,一封封热情洋溢的求爱信还是越过大洋送到了佐藤的手上:
“我是为你活下来的,如今你要不嫁给我,我还是要死,我死也是为了你。你要是不给我回信,再不理我,我要找到日本去,我死到你们家去。”
久而久之,这些情意深长又立场坚定的信渐渐融化了佐藤心中的感情壁垒。国籍不同也好,已经有过一次婚姻也罢,总之,她不愿写信的这个男人为她再死一次。
当佐藤的父母得知女儿决定为这个中国男人离开日本后,很是吃惊。直到女儿拿出蒋百里写给她的近百封信。佐藤的父母在读完后,又是惶恐,又是感动。他们最终为这个中国青年的情意打动,决定不再反对这桩婚事。
父亲最后对佐藤说:“如果你认为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年轻人,如果你愿意嫁给他,你就嫁到中国去吧。你若是受了委屈,随时可以回国来,我把你应得的一份产业留下来等待你。”
04-终成眷属
1914年冬日的一天,随着佐藤乘坐的轮船缓缓驶入天津塘沽口,蒋百里终于盼到了自己心爱的姑娘。
在佐藤回到中国当天,他们在天津德国饭店举行了婚礼。新婚之时,蒋百里为她新婚的爱妻起了一个全新的中文名——蒋佐梅。其中,佐字取自佐藤的原名,梅则取自蒋百里生平最爱的梅花。
婚后,二人一同回到北京,过上了一种精神富足而物质拮据的生活。当时蒋百里在北洋政府每个月的薪饷是两百元,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这是很大一笔薪水,但是对于蒋百里这样一个交际广泛的京官而言,这笔钱甚至不够每个月的应酬。加上他为官一向清廉,多年来不仅没有留下存款,还欠了不少外债。
好在佐梅对这一切都不以为意。她凭借日本传统女性的治家天赋精打细算、量入为出。身兼妻子和保姆的双重身份的她每日种花、养鱼、扫除,把家里整理得井井有条,还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缝纫。
1916年,蒋百里辅佐老同学蔡锷忙于讨袁大计,四处奔走,佐梅心有忧戚,却很少干涉,只是站在背后默默为他治家善后,以示自己的支持。
期间,蒋百里感念妻子的付出,决定拿出家里仅剩的四千元积蓄为她买一枚钻戒,然后送她归日探亲。谁知佐梅不仅不为所动,还反过来劝慰他说:“此款还是留作家用,你的美意我愿嵌之心坎,而不愿套在指头上。”在佐梅看来,她所求的爱情和婚姻,无非是长相厮守。
然而,嫁给一个军人,却又注定她的婚姻要充满动荡和不安。
1917年年初,在大女儿蒋昭出生后的第二天,蒋百里便为政事入川。此时恰逢四川军阀争权内讧,死伤惨重。当时避乱于天津的佐梅误听传言,以为丈夫已经死于乱军之中,哭得晕了过去。由于悲伤过度,奶水断绝,佐梅此后不得不以牛奶喂养婴儿。直到几天后接到蒋百里电告平安,她才释然于怀。
继蒋昭之后,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里,佐梅又先后为丈夫生下了蒋雍、蒋英、蒋华、蒋和四个女儿,个个漂亮可爱,号称蒋家的“五朵金花”。蒋百里也在人生中难得风平浪静的这几年,尽享家庭的快乐。
只不过,在重男轻女的中国,清一色的女儿还是让佐梅倍感压力,尤其是对蒋老太太而言。因为原配儿媳不孕,她一直以来希望佐梅能给她添个男孙。遗憾的是,五个孩子都未能让她如愿,这也让佐梅一直深感愧疚。
但是1923年,蒋老太太去世后,蒋百里却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让妻子做了绝育手术。
佐梅生下第五个孩子这一年,其实才33岁。若说继续生育,事实上一点问题都没有,何况蒋百里还没有儿子。
然而,蒋百里却心疼妻子为这个家庭日夜操劳。多年来,不断的生育和繁重的养育负担已经让佐梅苍老了许多。关于这一切,蒋百里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如果说母亲在世时还必须为了她而有所迁就,那么现在他已经不愿为了所谓的“传宗接代”让妻子沦为生育机器。
05-无怨无悔
蒋百里在生活细微里处处体恤佐梅,而佐梅也以同样的方式扶持着自己的丈夫。
1925年,蒋百里在投吴佩孚、孙传芳等人后,先后遭受政途上的打击,一度意志消沉、曾欲归隐田园,佐梅担心丈夫身心抑郁,宽慰他说:“你不是山林之材,我们在上海省吃俭用也是过得下去的。”随后她便退掉了租住的大宅,重觅小屋居住,以行动表示同甘共苦的决心。
1929年,蒋百里因被牵扯进反蒋案,被捕入狱,时值佐梅在上海医院里养病。佐梅临危不乱,她独自带着七岁的四女儿蒋华和四岁的五女儿蒋和前往南京,在三元巷附近租了一所房子住下,每日带着孩子给丈夫送饭送物。
为了在精神上鼓励丈夫,佐梅搜集了不少中外名人的狱中生活,简抄下来,寄给狱中的蒋百里参考。
由于没有经济来源,孤苦无援的佐梅只好咬紧牙关,自己节衣缩食,让狱中的丈夫吃好穿暖。尽管两个女儿骗父亲说妈妈是做股票赚了钱,但是蒋百里还是看出了真相,感动得热泪盈眶。
1931年底,蒋百里在度过20个月的铁窗生活后终于出狱,一向隐忍沉默的佐梅在接到通知单后,第一次放声哭了出来。
六年后,抗战爆发,夹在这场两国之战中间,佐梅毅然选择了正义的一方,她不仅与日本断绝一切往来,而且坚定地说:“中日交战,是日本军阀侵略的过错!”
为支持抗战,蒋百里把自己的轿车捐给国家,蒋佐梅则变卖了许多首饰及值钱之物、买来布匹、纱布,与女儿们一起夜以继日地赶制军衣及绷带纱布,送往前线,救护伤员。
1938年,蒋百里因过度劳累,心脏骤停过世,佐梅悲痛到不能自已。而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她被怀疑杀害了自己的丈夫。蒋百里生前的好友冯玉祥因佐梅的出身之故,还特意在香港报纸上发表文章说蒋将军是被佐梅用毒针害死的。
蒋华知道后立即打电报否定此事,但冯玉祥仍然信誓旦旦。此时的左梅不仅要承受丧夫之痛,还要承受世人冷酷审判的目光。战时她带着女儿辗转于昆明、重庆等地,所受的苦难异于常人。可即便如此,这个柔弱的女子还是义无反顾选择带着五个孩子留在中国。
期间,她坚持几十年不说日语,只说华语,完全按照中国的习惯和方法教导孩子,使得五个女儿身上没有一点东洋味道。
抗战时期,她带着孩子们一同上街头募捐,不辞辛苦亲赴前线为中国的伤兵治疗服务。她对别人说,她这样做是因为深爱丈夫和他的国家,她认为中国的战斗是正义的。
在佐梅和蒋百里的五个女儿中,除了早逝的蒋昭之外,二女蒋雍、四女蒋华后来定居美国。五女蒋和居住在北京。三女儿蒋英曾在德国学习音乐,后在1947年与科学家钱学森结婚,成就了史上的一段佳话。晚年的蒋佐梅一直住在北京女儿的家里,直到1978年去世,享年88岁。
1984年,蒋英护送母亲的骨灰至杭州,将其与父亲合葬于凤凰山下南山墓。墓碑上篆刻的名字为“蒋佐梅”——一个传统中国妻子的名字。
End.
在阅读中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更多名人轶事,文学解读,欢迎关注我的账号@晓读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