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南方的浙江小城缙云,却传承北方黄帝祭祀数千年,是何原因?
每一年的清明节对陕西黄陵县来说,无疑是一年当中最繁忙、最重要的节日。从黄陵这个地名就可以看出,这里是传说中的“黄帝轩辕”的“黄帝陵”所在地。如今这里成为黄帝祭祀的最重要的场所之一。当然,黄帝祭祀大典并不仅在陕西一处,在河南、河北、甘肃等地也都有不同层次和规模的黄帝祭祀仪式。有人可能要问了,为什么这些祭祀场所都在北方,南方就没有黄帝祭祀吗?答案当然不是,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的黄帝祭祀,可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传承。
位于陕西的黄帝陵
一、黄帝与缙云
如今富庶的江南,其实在远古时期乃至秦汉时期,还是一片“烟瘴之地”,是蛮夷生活的地方。彼时的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都聚集在所谓的“中原”地带,即以河南为中心的包含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在内的北方各省,因此这些地方成为先秦时期王朝与大国的聚集地。而作为远古时期具有号召力的部落首领,黄帝主要活动于中原地区,那他为什么会和浙江缙云产生关联呢?
影视剧中的黄帝形象
在今人的研究当中,关于黄帝与缙云的关系有多种说法,目前来说最主流的说法是“缙云”本身就是生活在上古时期的陕北高原的部落,他们因种种原因迁移至百越族居住的南方地区,即今日的浙江缙云县附近,并建立了名为“缙云”的国家。这批远离家乡的人始终没有忘记对故土的热爱,他们在对祖宗神灵祭拜时,发现境内有一山峰,即鼎湖峰,其形状挺拔且独立,就仿佛是祭祀的“神主”(祭祀时用的木牌)一般,所以他们便带领着国土内各部落种族以此峰为祭祀部落始祖,即黄帝轩辕的神主牌位。随后历经商周数代,在鼎湖峰下祭祀黄帝的习俗被保留继承下来。至东晋时代,人们在鼎湖峰附近修建缙云堂,这是有文字记载以来第一座专门用作祭祀黄帝的正式场所。在历史演变中,缙云堂更是直接被改名为“黄帝祠宇”,其祭祀黄帝的功能直截了当地凸显出来。
缙云境内的鼎湖峰
二、黄帝祭祀一脉相承
自汉末道教兴起,并将黄帝作为其道教始祖开始,作为南方仅有的黄帝祭祀场所,缙云开始被越来越多的道教追随者所熟知,而缙云也成为道教中人用来修炼的重要地点。随后一直到宋代,由于朝廷对道教的推崇,缙云地区的黄帝祭祀仪式一直被人们所重视,在北宋时期,黄帝祠宇更是被改名为“玉虚宫”,并进行超大规模的改造与扩建工作。但就在北宋末年的方腊反宋战争中,玉虚宫被毁,此后历经数代虽多次重建,但始终没能恢复到以往的状态,清初玉虚宫再度被毁,此后便再也没有被重建。
玉虚宫是道教的重要宫殿(图为武当山玉虚宫)
1994年,在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推动下,缙云当地开始在鼎湖峰附近重建玉虚宫,并希望能够恢复祭祀黄帝的千年传统。1998年,也就是缙云黄帝祠宇完工的当年,政府与民间便联合举办了第一届黄帝祭祀大典,再度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此后在每年的清明节时期,都会举办黄帝祭祀仪式,至此缙云地区的黄帝祭祀传统得以再度恢复。
今日的缙云黄帝祠宇
今日的缙云祭祀仪式,在尽可能地借鉴历史祭祀仪式的同时,还增添了更多的时代色彩。例如黄帝祭祀大典要在上午的9时50分开始,寓意黄帝的“九五之尊”的地位。在黄帝广场的两侧摆放着56面旗帜,其数量象征着中国的56个民族。仪式开始后要击鼓34下,寓意今日的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撞钟15下则寓意如今散布在全球各地的炎黄子孙有15亿左右。敲鼓撞钟结束之后,则由政府与企业代表人员上香与进献花篮,随后则是献供工作人员将六畜、五谷与美酒进献给黄帝,最后再由司仪朗读祭文,并由舞蹈人员献上舞蹈,黄帝祭祀仪式至此就算是结束了。
清明节缙云黄帝祭祀大典
当然黄帝祭祀不仅仅局限在清明节这一天,就像我们过年要吃水饺,但并不意味着只有过年才会吃水饺。对于缙云当地来说,民众日常生活中进行的黄帝祭祀,更能代表黄帝在人民心中的影响力,更能看出人们对黄帝的尊崇与敬仰之情。在今日的黄帝祠宇中,每一天都会进行的祭祀仪式是早上9时50分的朝祭,其过程先后为司仪唱礼、奏乐、敲钟鼓、三拜九叩、献祭品、敬香、祈福,每次朝祭都能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祭拜。相较于一年一度的官方祭祀来说,日常的朝祭则更具有“古风”,其形式也更加随性与自由。
黄帝祭祀仪式
三、从皇室祖先到国人之祖
黄帝祭祀是一项传承千余年的历史传统,缙云的黄帝祭祀虽有过一段时间的断裂,但却始终没有被人遗忘。从宏观上来讲,缙云乃至全国各地的黄帝祭祀传统是没有发生改变的,但具体到不同时间段,黄帝祭祀的意图与内涵却有着较大的不同。
如果说在上古时代,缙云作为一个部落从陕北迁移至江浙地区,其热烈的乡土情结使得黄帝祭祀成为思乡的体现,那么自汉末道教兴起之后,尤其是那些十分重视道教的王朝,或将黄帝与玉皇大帝合二为一,将黄帝视作道教祖先从而对其进行祭祀,或认为黄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帝王”,举行黄帝祭祀仪式则纯粹是要“攀高枝”,想将自身的王朝道统与黄帝扯上关系。
影视剧中的玉皇大帝形象
但这一切自晚清以来开始发生改变,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社会中,是没有所谓的“民族”概念的,更没有所谓的“中华民族”与“炎黄子孙”的概念。这一切的一切都要从晚清以来,西方现代国家与民族国家的概念传入之后才发生改变。一大批知识分子,例如梁启超或革命党人,为了使中国由“天下观”占主导的前近代国家迈向现代国家,开始借助黄帝等上古人物,并极力将其打造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而我们每一个人也便成为了“炎黄子孙”。正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之下,黄帝祭祀仪式已经超越了最早的离人思乡以及后来历代王朝攀附血统的意义,而成为整个国家用以塑造共同身份认同,打造现代统一民族国家的方式。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在陕西共同举行黄帝祭祀仪式,除表明两党的合作关系之外,更为重要的即是向国人与日本人宣告,无论是国还是共,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中国人。而在今日,无论是北方的黄帝祭祀,还是南方缙云县的黄帝祭祀,其所承担的塑造民族与身份认同的意义,依旧极其重要。
文史君说
“炎黄子孙”的概念可谓是妇孺皆知,但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概念却很少有人知道。作为南方仅有的黄帝祭祀场所,缙云的黄帝祭祀仪式打上古起便开始出现,并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得以保留传承下来。历史长河流淌不息,缙云黄帝祭祀也早已超脱了离人思乡的狭隘意义,而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身份认同,是海内外炎黄子孙血脉相连情相依的重要寄托。
参考文献
王旭瑞:《黄帝祭祀:公祭与民祭》,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钟梦迪:《缙云轩辕祭典的传统再造问题研究》,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