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情深】常恩满||​为霞尚满天

为霞尚满天

——写在张发奎团长《金戈铁马南疆行》面世之际

常恩满

手捧张发奎团长赠予的《金戈铁马南疆行》文集,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这本书承载了张团长人生的心路历程;这本书是对长眠于南疆的138师413团高福胜等十三名烈士的最好祭奠;这本书是对在战场上负伤和活着的战友心灵最深的抚慰;这本书是张团长七十六周岁以后历时近两年时间的呕心沥血之作;这本书是张团长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精彩华章之浓缩;这本书是张团长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真诚人生告白;这本书是张团长传给世人和后代的宝贵精神财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020年5月初,已经在家闲居多年的张团长收到了一个链接,那是《军旅原创文学》微信公众号平台,推送的原陆军138师413团作训股股长沈顺根写的《战地芭蕉坪》系列文章首篇。
一石激起千层浪。老团长阅读完沈股长的文章,心中仿佛打翻了一个陈年五味瓶。当年的金戈铁马鏖战南疆的场景,顿时浮现在脑海,历历在目。
紧接着,张团长接到了沈股长从江苏吴江打来的电话。沈股长希望张团长能够在他的《战地芭蕉坪》文章后面,写上几句读后感言或者鼓励的话。
张团长听了“嘿嘿”一笑,回应道:“我倒是想写,可是我不会写,我不知道怎么写呀!一来是我多少年没动笔了。二来是我不会玩手机。我不知道怎么在手机上写,不会上传,也从来没写过这种文章,你就原谅我吧!”
然而,沈股长有一股紧咬不放的劲头儿。张团长最终还是没有经得起他的软磨硬泡,拿起笔在稿纸上手写了感言要点,用手机拍成照片传给沈股长。沈股长依照张团长的手写要点编辑成文,在文章的留言栏里面粘贴发表了感言。
随着那篇感言的粘贴发表,413团很多战友与久违的张团长在链接文章中相遇相逢了。受《军旅原创文学》微信公众号平台之邀,沈股长再一次向张团长发出了邀请:“张团长,你作为413团在芭蕉坪的指挥长,依照你的视角,能不能也写几篇关于参战的文章,以示纪念呢?”
张团长听后“哈哈”一笑,说道:“那是政治机关同志们的事啊,什么时候看过我写这样的文章?我可从来没有写过!”
然而,面对沈股长的反复动员和劝说,在一次次回绝之后,终于在沈股长许下帮助打字校对、编辑整理文章的承诺以后,张团长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和心理准备,开始下决心书写回忆文章。张团长的思绪风起云涌,张团长的心情激荡澎湃。那些金戈铁马的战事,那些壮怀激烈的岁月,镌刻在骨血之中,须臾不可忘怀。张团长仍然不会打字,不会操作电脑和手机。他颤颤巍巍握着轻巧而又沉重的笔,尝试着在稿纸上开始写作。
自此以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张团长改变了原有生活规律和日常习惯,开始了人生的追忆回眸,开始了文章的谋篇布局,开始了往昔的细思琢磨,开始了较劲儿的咬文嚼字。
随着张团长的回忆文章,一篇接着一篇在《军旅原创文学》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受到了熟悉的战友们和陌生的读者极大喜爱,给予了很高评价。大家纷纷在文章后面跟进留言,抒发自己阅读文章收获的教益与感受,情真意切,动人心弦。这些评论留言极大地刺激着张团长的神经和情感,极大地调动了张团长写作的冲动和热情。
他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重新找回了人生的坐标和生命的价值,重新找回了青春的自我和军人的豪迈。他每天晚上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回想起当年往事,时而老泪纵横,时而笑声朗朗,时而“嗷嗷”怒骂几声……每天天一亮,他就趴在床上,以睡枕当作桌面,开始了一天的写作,常常是废寝忘食。
在写作过程中,每当遇到记忆不清的人名、地名和情况,他要么在家中翻箱倒柜寻找资料,落实细节;要么就打电话向熟悉的战友索要资料,核实信息。家人觉得他的转变明显而又巨大,话多起来了,精神面貌好起来了,生活中多了趣味快乐和人伦温情,少了沉默寡言和烦心苦闷。家人评说他:每天不是在写作,就是在写作的路上。
老团长也察觉到自己的变化,像是找回了重返战场的激昂。他越写越有劲儿,越写越乐呵儿,越写越觉得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然而,虽说诸事向好,却也好事多磨。张团长以提纲式写作方法,将文稿源源不断地传给沈股长。沈股长那边渐渐地感到应接不暇,力不从心。实际上,负责文稿梳理、打字校对、编辑文档、配置照片等等一系列工作,并不是一个简单轻松的活计。而且,事实上已经与他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回忆写作发生冲突。张团长如此能写,干劲十足,写下的文字和内容如此之多,频繁跟进,且不说是沈股长,就是全体熟悉张团长的人,包括他的家人也是始料未及。沈顺根股长十分无奈,只好向团长告饶。
团长手写文稿没有人给他打字了,他的文章就无法向《军旅原创文学》微信公众号平台及时发送。突如其来的变化,令团长思路堵塞,渐成心病。
于是,他开始目光内视,向他的小儿子求助,希望小儿媳妇能够承担帮他打字的任务。团长的提议得到了小儿媳妇的同意,心病也就即刻解除。这样,他的文章保证能够每周定时发给朗夫战友编辑整理。之后,朗夫战友再传给《军旅原创文学》社社长、作家梨花雨。梨花雨每每都会在第一时间调整修饰张团长的文章,转交思维主编及时推送。一条完整的作业链,就这样接力形成了。
张团长在不停地写作,小儿媳妇在不停地打字,平台编辑在不断地整理,理词顺句,插花摘草,最终呈现给读者的是一幅幅充满着青春岁月、戍边硝烟、亲人离世、甜蜜爱情、解甲经商、与病抗争、政府关怀等等精彩章节、片段和画面。一篇篇令人阅后回味无穷的华章,入360文库,上“百度”页面,被更多的人们追读。
好事多磨,曲折坎坷;事有凑巧,难免蹉跎。没过多久,张团长的小儿媳妇要参加一个很重要的考证工作,认真备考已经刻不容缓。在为父亲打了十余篇文章以后,不得不婉言提出“休工”。
张团长面对现实,又一次陷入无可奈何之中。然而,团长终究是团长。在战场上能够打胜仗,在生活中也能够巧安排。这一次,他将目光转向大儿子。大儿子每周双休日依照惯例要回来吃饭,他便对大儿子提出了新要求——每周双休日提前一个小时到家,先打好一篇文章,再坐在一起吃饭。
此时,他的文章已经在《军旅原创文学》微信公众号平台推送了将近四十篇。有一天,他的老伴梁教授心疼地对他说:“发奎啊,我看你的文章写到这个时候,就见好就收吧,再写就没人看了。”
张团长听了,执拗而自豪地争辩道:“怎么没人看?点击量那么高,留言评价那么多,都是满满的正能量,怎么会没人看?”
梁教授忍不住埋怨他,说道:“你要写,就写你打仗时候的那些事。你把咱俩搞对象和咱们家里的那些事儿,都往外写啥?”
张团长理直气壮地说道:“你是烈士的孤儿,你爸爸在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中牺牲了。你是军人的后代,也是英雄的后代。我是军队的团级干部,参加了自卫反击作战,咱们对国家做出过贡献,怎么就不能写?”
面对老伴儿的劝说,团长来了犟脾气。他认准的道理,十匹马都拉不回来。老伴儿很无奈,只能悄悄地做大儿子工作,让大儿子别给爸爸的文章打字了。张团长的大儿子张良,自幼在母亲的呵护下长大。那个时候父亲远在千里之外的军营,一年也见不到几面。张良自然听命于母亲,找借口回绝了打字的工作。张团长这回可真的傻了眼——
余下的13篇文章,已经一篇一篇写好了。没有人给他打字,他就无法传给朗夫战友。团长急得吃饭不香,睡觉不沉。
还真是应了那些老话俗语:“苍天不负有心人”“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有一天,张团长出门散步,突然发现小区外面有收费打字的门头。他立刻回家拿起文稿,一头就探了进去。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对方以每打好一篇文稿付费50元的价格,同意为剩余的13篇文章代劳。
这一下可把张团长给乐坏了!每天早上一起床,他就赶到小区外面的打字门头忙活。有一天,负责打字的女士突然一边打字一边乐了起来。
张团长十分好奇地问她:“你乐呵啥?”
那位打字的女士急忙回答:“1986年在安丘县景芝镇发生部队战士和地方青年打架死人的时候,你是那个部队的团长?”
张团长愣了一下,说道:“那当然了!你打字的文章里头,不都说清楚了吗?如假包换!”
张团长的思维判断足够敏锐,他知道那位女士不会无缘无故发笑,就追问道:“你咋对这个事儿这么感兴趣呢?”
打字的女士“噗嗤”一下乐出声来,笑道:“我家就在景芝镇,这个事儿我还记得。当时我只有十多岁,我哥还带着我去看热闹呢。他家在我们那块儿是个杀猪的,可有钱了……”
张团长闻听,不由地感叹道:“哎呀,已经过去了36年。世界这么大,咱俩竟然在同一个潍坊市还能唠起这个事儿,真是巧合,真是奇迹……”
文章全部打好以后,张团长就每天守在手机屏幕前,等待着前一篇文章被《军旅原创文学》微信公众号平台推送出来。对于张团长来说,观看自己的文章已经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了。他最爱看的,是战友们和读者朋友们在文章后面的留言。他觉得那些战友们和读者朋友们的留言,比文章本身还要耐读耐看,还要精彩纷呈。
每当一篇文章发表出来以后,他即刻便把已经准备好的第二篇文章再次传给朗夫战友。而浏览战友们、读者们的点评,细细品味那些精彩留言,已经成了团长生活的重中之重。一年多时光,53篇文章,凝聚了团长的多少心血啊!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顽强坚持着笔耕不辍,捡拾着岁月的点滴,捡拾着岁月的沧桑,捡拾着人生的意念,捡拾着人生的温情。他是以自己的刚强坚韧作笔,他是以自己的澎湃激情为墨,他是以自己的坦荡真诚当纸,在堂堂正正、工工整整抒写着一位伟岸的军人形象!
他是从东北黑土地走出来的懵懂青年,曾经胸怀精忠报国之志,曾经饱经风霜坎坷苦难。最终选择用书写文字的方式,映照他曾经无奈的苦涩和绚丽辉煌的人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团长写得是活体书。这既是他人生的荣光,更是413团的一件盛事。可喜!可贺!可敬!可赞!团长展现出来的英雄豪迈,既是他军旅历程的一曲悲壮赞歌,更是中国军人铁血精神的巍然巅峰。可歌!可泣!可颂!可扬!
事实上,在团长已经写作完成的文章里,他不止一次遗憾地告诉我,还有两篇文章忍痛割爱,没有拿出来发表。一篇是讲述我团一名战士参战之前和参战以后、立功之前和立功以后、提干之前和提干以后,女朋友情感态度明显变化,引发了较大的纠葛。张团长得知此事后,亲自代表组织果断予以处置的经过。再一篇是讲述部队进入前线开上阵地以后,张团长发觉我团与友邻团结合部出现防守空档。在向上级报告以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补漏,以致于遭受敌人偷袭的战例。
张团长在写完这两篇文章以后,他最大限度地征求当事人意见,完全尊重当事人意愿。一再权衡,慎之又慎,最终把文章压下来不予发表。这对南疆防御作战回忆录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
写作文字,是艰辛的、单调的、枯燥的。对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来说,尤为如此。但是,张团长奋笔书写三十万箴言,带给读者巨大的心灵慰籍,非常不容易,非常难得,非常值得。他浸润其中,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欢愉欣慰。
张团长,春去秋来,您趴在床上笔耕不缀写了一年多。您心中有着怎样的期盼等待?您精神有着怎样的毅力支撑?为什么没有任何人、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住您写作的决心和勇气?现在,我似乎懂了:您是想让生命之花渐次绽放!您是想让生命之树繁茂常青!您是想让思想和精神代代传续!
在文稿将要进入编辑成书之际,您精挑细选将53篇文章的配图照片,分装成53个信札快递给朗夫战友。这又遇上了一个问题——编辑完成书样,竟然达到1000多个页码。单册太厚,难以完成装订工序。您果断决定:“宁可把我的照片删减大半,也不能删减战友的留言!”
您一生节俭朴素,过着俭朴的生活。而印刷出书,需要花费数万元积蓄。当战友们提出,愿意付出工本费获得书籍的时候。
您不止一次表明毅然决然的态度:“我的书要免费送给大家看,我不能收战友们的一分钱。战友们在前线跟我过过命,我当团长的写本书,怎么能向战友们要钱呢?我要发表一个声明,我的书就是要免费送给战友们看!”
我忍不住大声回应道:“你就是个'张军阀’!你要是连印书出书的工本费都不收,你让拿到书的战友们怎么想?如果是免费享受'文化大餐’,我们就不敢要你的书了!”。
我深深懂得:张团长写书出书,坦坦荡荡,童真无瑕,光明磊落,真情无悔。
这就是我们可亲可爱可敬的张团长。
张团长赠予的《金戈铁马南疆行》,是在殷切告诉后辈:父辈是为国为民出生入死,有责任、有担当的中国军人。正因为有了父辈的英勇无畏,赴汤蹈火,流血牺牲,一生奉献,才成全了后辈们的幸福生活。
团长也是在深情告诉爱妻:此生能够娶到你,已是我的荣幸,今生今世足矣。
张团长说:“我的书印出来了,战友们、同志们看到了,我的人生别无所憾,别无所求了……”
我为张团长的无憾无求所感动:您的愿望实现了,未来的岁月里,我不劝您“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然而,江河滚滚,时代向前,岁月无痕,灵魂如初。我惟愿您: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一路多珍重,今生多灿烂。

 ★军旅原创文学与您一路同行★

 【作者简介】

常恩满,湖北武汉人。1983年入伍,赴滇轮战期间担任413团政治处领导警卫员兼报道员,在各级报刊发表作品100余篇,荣立三等功。1987年回地方从事新闻记者工作,曾荣获湖北省先进新闻工作者称号。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本科学历,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在央企武汉钢铁公司从事多項管理工作,高级政工师。喜欢摄影和文学艺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