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到抢七时,是四巨头更稳还是发球大炮更狠?三组数据给你答案

抢七局(Tie-break)是网球比赛独特的规则。对球员来说,打到6-6之前还可以偶尔开个小差放松一下,或者试一试不常用的技战术,一旦到了抢七局,形势陡然就紧张起来,每一分、每一个发球、甚至每一拍都可能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对观众来说,由于抢七局持续时间并不长,且极具观赏性和刺激性,观众能在较短时间内看到更为精彩的比赛甚至最终结果,这颇具足球比赛最后的点球大战的味道。

相较于前面的发球局,抢七局对球员技战术水平,尤其是心理调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短时间内球员全面实力的集中比拼。作为球迷,你可以错过前面平局时所有的精彩球,但你绝对没有理由错过精彩刺激的抢七局。

我在4月13日的《过去十年Ace球谁最强?六大原因致使发球大炮不能成为超一流球员》文章里说过,发球大炮的保发能力是很强的,而一旦打到了抢七局,是发球大炮们更狠,还是以四巨头为代表的超一流球员更稳呢?换句话来说,打抢七局时,四巨头和发球大炮相比起来,哪一个赢面会更大一些呢?

我们以过去十年(2010年-2019年)内的抢七局数据为分析对象,将相关数据分为3组,最后采用数学模型对部分球员抢七局综合表现进行评价,试图为上面的问题找到合理的答案。

第1组数据:赢得抢七局总数

过去10年(2010年-2019年,以下同)内,伊斯内尔以赢得了372个抢七局位居榜首,第二是卡诺维奇(229个),第三是拉奥尼奇(216个),其后分别是:费德勒(189个)、安德森(180个)、F·洛佩兹(179个),前10名具体如下图所示。

第2组数据:抢七局净赢数

我们将球员赢的抢七局数减去输的抢七局数,得到该球员的抢七局净赢数。过去10年,伊斯内尔以净赢得130个抢七局位居榜首,第二是费德勒(104个),第三是拉奥尼奇(85个),其后分别是:德约科维奇(63个)、纳达尔(57个)、瓦林卡(49个),前10名具体如下图所示。

第3组数据:抢七局胜率

过去10年,费德勒以64.51%的抢七局胜率位居榜首,第二是纳达尔(63.23%),第三是德约科维奇(63.18%),其后分别是:拉奥尼奇(62.25%)、穆雷(61.57%)、伊斯内尔(60.59%),前10名具体如下图所示。

为合理评估上榜球员三项数据之间的差距,我采用与昨天《德约科维奇的接发能力到底有多强?四组数据足以说明!排名第二的当然是……》一文中的类似方法,将每名球员的数据在本项数据中所占的百分比确定为该球员的指标值。比如,13名球员赢得抢七局总数为2285局,伊斯内尔赢得了其中的372个抢七局,则伊斯内尔本指标所得分值为372/2285≈0.1628。其余两项指标的球员得分计算方法以此类推。

按上述方法将三项数据值变换成指标后,我用雷达图对球员的接发球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上述13名球员的三项指标在雷达图上合围成13个三角形,我将每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设为a,b,c)求出来后,再根据已知三边长求面积的海伦公式计算出每位球员的三角形面积。

根据雷达图的性质可知,某位球员的三角形面积越大,则他的抢七局综合评价越高。

计算结果显示,13位球员的三角形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是:伊斯内尔、费德勒、拉奥尼奇、德约科维奇、纳达尔、瓦林卡、特松加、西里奇、安德森、穆雷、卡诺维奇、F·洛佩兹。

根据以上名单排序,我们可以发现,打到抢七局时,发球大炮们赢下抢七局的几率更大一些,但费纳德三巨头的稳定性依然不可小觑。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谨慎性的结论:打到抢七局时,如果对阵双方是发球大炮和非巨头球员,那么发球大炮赢的概率会较大一些。如果是发球大炮对阵四巨头,那又分为两种情况,如果一方是顶尖的发大炮(比如伊斯内尔、拉奥尼奇),那四巨头获胜概率可能在50%以下;如果一方是非顶尖的发球大炮(比如安德森、卡诺维奇),那四巨头大概率会赢下来。

最后要特别说明两点。

第一,本次统计数据来自于某国外网友的Twitter(原始数据可能来源于某体育类数据库网站),统计的起止时间是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为检验这些数据的准确性,我以纳达尔和穆雷为例,在ATP官网上查询了两位球员过去10年来的所有比赛记录,验证结果与该国外网友提供的数据基本吻合。

第二,可能有人会对我的计算和评价方法提出质疑。我在昨天的文章中已经作了解释,在此不再赘述。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或其他意见建议,欢迎在留言区与我们一起分享。

谢谢各位的阅读。(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云卷云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