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五台山论道:井内井外,何人井内?(六)

前五篇中,也就是真正的论道了,接下来我们再看看智玄大师与丁元英结束收尾的一些对话,智玄大师对丁元英的评价,“以施主之文笔言辞断不是佛门中人,施主参意不拘经文,自悟能达到这种境界已属难能可贵。以贫僧看来,施主已经踩到得道的门槛了,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前半段也没什么可以说的,后半段不过我们就要细细品一下了,前面的对话已把这佛的本原说的清清楚楚,对丁而言何有门槛,智玄大师的差一步为何?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又哪来的净土?哪来的凡尘?,此依旧在二元的思维里,同于前面说的袈裟与红尘,何来'袈裟'?何来红尘?,此处就已清清楚楚说明参悟何人高何人低,这差一步,是指在智玄大师的思维里,离进入大师'佛井'里差一步,属于圆满佛里的放下,其不知,丁元英哪有放下与不放下,即无放下又无不放下,这是在不同层次的思维,不同层次的人看别人的不同罢了。这一步放下在智玄大师那里是难如登天的,是他的'井'的边缘。在他的思维里,那就是天的边界了。然而跳出了这'井',哪来的净土,又哪来的凡尘!

听到了大师对自己的评价,所有的一切丁元英已经明白,忙止住了这论道,于是就客套的回答大师了,那就用所谓佛家用语吧,'承蒙大师开示,惭愧!惭愧!佛门讲一个‘缘’字,我与佛的缘站到门槛就算缘尽了,不进不出,亦邪亦正' 【注:亦邪亦正,电视剧里是删除的】用'缘'来止甚是合适,这不进不出才是真正的如是本来,相信邪正这词对大多数人太过敏感,本ID也就不说这个了,以防心幻之人过激,还是各自自性去感悟吧!也算是本ID留下的一点'抚慰灵魂的慈悲'吧。'与基督而言我进不得窄门,与佛而言我不可得道',这窄门与佛的得道那一个又不是自己'井'的天之边界,里面的人会觉得那就是天,而外面的自知这是层次的界分。亦知何人穿越这一步是难如登天。

一句'我是几等的货色大师已从那首词里看得明白,装了斯文,露了痞性,满纸一个‘嗔’字。今天来到佛门净地拜见大师,只为讨得一个心安。',来结束这论道更为合适,给对方更大的尊重,忙话风一转,转到讨个心安上。若心细,细细品这丁元英的回答,还有丁元英有一个早餐买油条的细节片段,为何丁元英明知给了摊主钱,却又给了摊主钱。

吃早餐先拿出钱是丁元英的一个习惯

同样是先付钱的习惯

再次给钱,且只是脸上稍稍迟疑了一下。

既然聊到了这里,那本ID再加上一个问题?丁元英一套音箱就40多万,吃个饭也只是一个地摊,住房时空调也不安装,过年吃饭也只是买了两箱方便面,穿着又是如此这平凡,放到人群中你都不知道有这么一号人存在,又如同你不可能知道那个叫李红英的人会是谁,那个缠中说禅的人又是男是女,亦或究竟那位,明白了这一切,那一切也就如是本来了,也就再无什么净土凡尘了,即无处不净土,无处不凡尘,若有分之,皆自幻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