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的“中国药神”王振义:发明药物治疗急性白血病,却放弃申请专利,拯救无数患者的生命!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益美传媒(ID:YeeMedia)
一部《我不是药神》让大家开始关注慢粒白血病,药品的研发成本决定了他们的价格注定高昂,无数患者无奈地死于“穷病”。。。
白血病有十多种,有一种白血病,直到上世纪80年代,它还让人闻风丧胆,因为一旦确诊,基本活不过一个月。
但现在这种白血病不但可以治,而且治病的药物只要290元一盒,并已纳入医保。这种白血病就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患者一旦发病,短期内全身都会被异常的白细胞占领,所有血液和脏器功能快速瘫痪。轻轻碰一下就会大片淤血,刷个牙就血流不止。。。
当年大热的《蓝色生死恋》,剧中的宋慧乔得的就是这种病,一个年轻貌美的姑娘身体状况突然就急转直下。。。
不了解的人可能以为这不过是韩剧的套路,但现实中急性白血病患者甚至比她还要严重得多,不少患者在手术后几个小时就离去了。
▲ 发病后会变得憔悴苍白
和其它恶性肿瘤可以采取动手术的治疗方案不同,由于血液的特殊性,很长一段时间,得了这种白血病就可以和绝症划上等号。
但有一名中国医生,几乎是凭一己之力,使这种病的五年存活率提高到93%以上。
他是世界顶级血液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王振义院士。
3
货真价实的“药神”
第二年,机会终于来了。
一位叫严怡君的5岁小女孩子得了这个病,绝望的家属怀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心情,都准备好了后事。
但王振义努力说服了夫妻俩,不试肯定死路一条,试了不可能有更坏的结局。
用药几天后,孩子的各项指标就开始恢复,仅仅一个月后,孩子的生化指标全部恢复正常!!
▲ 20年后,2006年小女孩长大了回来感谢老爷子
王医生带着严怡君从鬼门关中走了回来!这是世界上第一例急性白血病治愈的案例!也是世界公认的诱导分化理论让癌细胞“改邪归正”的第一个成功案例。
有了这个良好的开始,当年就有24位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得到治疗并好转。
1987年,《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发表,震惊全世界!急性白血病竟然被这个中国的老爷子攻破了?
这个“上海方案”让患者五年生存率从10%提高到93%,让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成为第一个可基本治愈的成人白血病。
不少药厂蜂拥而至,想要联系老先生获得专利授权,承诺说可以给到巨额提成。
王振义问,你们这样做一疗程要多少钱?
药厂回答,估计一疗程几千块吧,这种药,卖多少都会有人买的,咱不愁卖。
王振义却说,看病的大部分都是老百姓,这个费用谁出得起?!80年代的几千块对普通家庭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于是他直接放弃了专利申请,不收取任何专利费。
于是全反式维甲酸刚上市时只要13块钱就能买一盒,最多十盒就能缓解,不过130元。
而在国外这种药,一盒就要180美金,10盒换算成人民币12000人民币,要知道在80年代末,普通职工一个月只能赚100元左右,一万多能买一大套房了。
时至今日,一盒十粒装的全反式维甲酸的售价仅为290元左右,并且进入医保。让老百姓不但有药可吃,并且吃的起。
老先生可以算得上真正的“中国药神”!
<section style='background-position: 0px; width: 2.5em; height: 3em; color: rgb(255, 255, 255); line-height: 3em; font-size: 1em; display: inline-block; background-image: none;' 100%;'='' 640?wx_fmt='gif');background-repeat:' mmbiz_gif='' mmbiz.qpic.cn='' hbogkjgmibbw9bgocicfh1zttfkf13ygxd5fjnogmaicnyrdlejfbmzlpkrxm9xreq41dhtzqgdzwtft3aym9so2a=''>
4
人生的最后阶段依然发光发热
王振义院士共发表论文310篇,主编专著五本,参加编写著作17部。
共培养了博士21人,硕士34人。在王振义的学生中,有陈竺、陈赛娟这对著名的'院士夫妻'、'973'最年轻的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强。
已经94岁的高龄的他,每天依然出现在医院里,他也深知自己年岁已高,所以就更加注重学生的培养,希望这项事业能够后继有人。
直到现在,王振义教授也完全没有退休享福的想法,他还在带着医学生们一起研究病例,甚至几乎每年都坚持给交大医学院的学生们做报告,教导他们不懈奋进。
▲ 教授认为奋斗在一线,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作用,才是能够走完最后一段人生的最好方法
“ 我觉得首先要培养他们的思想,怎么样热爱科学、热爱人民,你所做的工作是为谁,不是为了自己。当然,你的技术高了,你的地位也会高。
但是这个不是最后的宗旨,最后的宗旨,你学了技术为人民、为国家。所以你要培养一个学生,首先你要培养他的德,怎么样做人。”
“ 我觉得首先要培养他们的思想,怎么样热爱科学、热爱人民,你所做的工作是为谁,不是为了自己。当然,你的技术高了,你的地位也会高。
但是这个不是最后的宗旨,最后的宗旨,你学了技术为人民、为国家。所以你要培养一个学生,首先你要培养他的德,怎么样做人。”
▲ 王振义教授一回学校
就会被同学们团团围住要签名
关于教育好学生们“如何做人”,王振义院士除了医德高尚,在淡泊名利方面也是以身作则,是广大学生心中的灯塔。
1996 年 8 月 31 日,他获得了年度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奖金高达100 万元人民币!那可是1996年,100万人民币是现在的n倍。
但他坦然地把这笔奖金中的 40%捐献给上海第二医科大学,40%捐献给上海瑞金医院,10%留在上海血液学研究所。
▲ 获得高昂奖金后
王院士的生活依然简朴
医科大和医院希望以他的名字成立基金,却被他拒绝了“培养学生又不是为我扬名,不要写我的名字”。
从那之后,王振义院士一直热衷公益慈善事业,他发自内心的认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帮助他人,是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2016年,王振义院士和其它11名院士一起,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设立了“院士博爱基金”。他不愿透露自己的捐赠数额,只是对记者说:
“我的生活水平算是中产阶级。收入能维持一个不错的生活水平。我已经老了,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应该用来帮助需要的人。”
他一生国内国际获奖无数:凯特林肿瘤研究大奖(1994年)、瑞士布鲁巴赫肿瘤研究奖(1997年)、法国台尔杜加科学奖(1998年)、美国血液学会海姆瓦赛曼奖(2003年)。。。
记者到他家里采访,却发现家里一张奖状奖杯都没有,只有整面整面的书籍资料放在醒目的位置。
书柜里除了书籍,就是病人写的感谢信,还有为表感谢,给他叠的手工小星星等礼轻情意重的东西。
“很多人说是我给了他们生命,其实这话不全面,他们也给了我生命,每治好一个病人我感觉我就能多活几年,我今年93岁了,这些生命都是他们给我的。”
“很多人说是我给了他们生命,其实这话不全面,他们也给了我生命,每治好一个病人我感觉我就能多活几年,我今年93岁了,这些生命都是他们给我的。”
这也许是连死神都被感动,舍不得带走王教授,希望他能在人间多救一些病人吧。
最后想说,益美君在搜集资料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发现,这么德高望重,妙手仁心的医生、科学家,网上能找到的信息竟然非常有限。
他上过的节目寥寥无几,好不容易找到的一个半个小时访谈,模糊到不行,播放量不过千。。。真心希望有更多人能知道这些踏踏实实做科研的院士、科学家,他们是大国脊梁,真正值得我们尊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