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山丨杂谈·超越人体极限会致“过劳死”
杂谈·超越人体极限会致“过劳死”
作者:王金山
早在2015年5月7日,中国新闻网披露,湖北省宜昌市一名叫杜志勇的医生18个小时内连续做了8台手术后,因劳累过度,右耳突发神经性耳聋丧失听力。经治疗,该医生右耳情况有所好转,但还未恢复听力。
如此敬业,令人感动。不过,对这种超越人体极限犹如拼命的做法,不宜提倡。
前不久,一组医生手术后汗流浃背睡倒地板的图片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火了。照片中的男子是河南省洛阳市中心医院心外科医生陈兴澎。他做的一台手术需要从下午2时持续到第二天下午1时,凌晨3时30分左右,在手术间隙,穿着手术服、过度劳累的陈医生来不及走到休息间,直接躺在手术室过道的地板上就睡着了。
照片上的一幕,或许经常发生。睡倒在地板上的一瞬间,让人感受到了一个白衣天使为拯救生命所付出的辛劳。医师们尽管意识到这是一种超越自我人体极限的做法,但也无奈。患者为大,拯救生命分秒必争,至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岂能考虑周全?只有靠医院的管理工作者“心疼”了。
据报载,深圳36岁的IT男张斌被发现猝死在公司租住的酒店马桶上面,当日凌晨1点他还发出了最后一封工作邮件。张斌是清华计算机硕士,生前就职于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下称闻泰公司),负责一个项目的软件开发。据其妻子闫女士说,张斌经常加班到凌晨,有时甚至到早上五六点钟,第二天上午又接着照常上班。闫女士认为,张斌猝死与长时间连续加班有关,“他为了这个项目把自己活活累死了”。
互联网行业工作压力大以及经常超越人体极限一直为人所共知,业内有玩笑称IT业是“女人当男人使,男人当牲口使”。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约有60万人。而工作节奏极快的IT、互联网领域成为重灾区。
在一次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健康研究中心举办的“过劳死”问题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公安、新闻、IT 、文化演艺、企业、国家公务员、科教界成为中国人“过劳死”的高发区。在对92个个案分析后的结果显示,他们“过劳死”时的平均年龄为44岁,而科教界、IT、公安和新闻行业“过劳死”人群的平均年龄已经在44岁之下,IT阶层年龄最低,仅仅为37.9岁。
2014年11月3日,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2013年《中国医生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显示,医生健康状况评估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为54%,处于疾病状态者为9%,一线城市及三级医院医生尤为突出。这份报告的调查对象为全国30个省(区、市)各层级医院的在职医生。
另外据悉,2014年10月份,北京两家知名三甲医院接连倒下了3位“精英”医生。10月12日,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任医师张普柱医生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55岁。10月24日,42岁的阜外医院麻醉医生昌克勤在手术室内突然昏迷,发现时已无呼吸,经专家会诊后认为预后极差,目前仍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10月25日,积水潭医院骨科的骨肿瘤专家丁易在泰国参加亚太骨科年会期间,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48岁。而2020年初因新冠状病毒感染而去世的医生、护士、警察以及其他公职人员,其主要原因也与过度劳累或曰长期疲劳导致机体免疫能力下降而被感染造成的。
“过劳死”,指劳动者较长时期内处于一种超出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和强度的工作状态,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最终导致死亡。
“过劳死”者,平时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肯定超过了人体条件的极限。所谓人体条件,是指人的外形体貌,如人体的大小、高矮、胖瘦、强弱等外表形态。人体主要包括身材、体形、体态、动作姿态、生长状况、生理状态、自然生成的外形体态而言。所谓人体极限就是人体承受各种打击的最大限度,这种打击包括意外伤害、疲劳、饥饿、干渴、酷热、严寒、缺氧和疼痛等多种因素。探讨极限问题,就必须超越极限,超越极限就意味着死亡,因此,人们只会去挑战极限,谁也不敢去超越人体的极限。
那么,人体极限究竟有多大?据悉,人如果不吃饭,不喝水,只能生存5天左右;如果不喝水,只吃饭,可以活1—2周;而不吃饭,只喝水,则可以生存40—50天,说明水是人生存中最重要的物质。再比如,人体约有4000—5000毫升血液,相当于一开水瓶的容量,如果急性失血达30%以上,即1000毫升以上就可能达到人体代偿的极限,而危及人的生命了。再比如睡眠,1966年日本学者对一个23岁的男性进行禁眠试验,结果是101小时8分30秒并没有出现身体的变化,而且食欲旺盛,体重还增加了1.5公斤,但出现了错觉和幻视等精神活动能力的降低。再比如人的体温,若降到36摄氏度,人的反应和判断能力都会被消弱;降到30摄氏度时,人就会完全失去知觉;降到20摄氏度时心脏将会停止跳动。等等。当然,关于人体极限的问题,男女有别。如女性的生理耐受力比男性强,在遭受同等的打击时,女性的耐受能力要比男性强。这一方面与女性体内的激素有关,另一方面与女性体内的脂肪较多有关。
可见,我们要了解人体极限,又不可片面挑战极限,因为,过度劳累、饥饿和寒冷等的刺激是有害健康的,甚至很容易引起过劳死。科教界、IT、公安和新闻行业等工作者的“过劳死”屡屡发生,很可能与他们的职业有关。
为此,由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人类生存与发展国际基金会、人体条件挑战组织等机关机构,为提高人类对各种灾害的抵抗能力,增加自我体能,1993年5月26日在联合国提议设立的“世界向人体条件挑战日”,又称“向人体条件挑战世界日”,其目的是挑战人体体能,应对挑战,避免灾祸的发生和发展。
人体挑战日,就是人向自己挑战,向自然挑战的过程,我们其实并没有奢望生命会很长寿,但是却奢望自己能心情愉快的度过自己人生的每一天,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活的有意义,让幸福快乐永远充满自己的人生,这样的生活才应该是最充实的。
为此,为了防止“过劳死”,人们应该按照自身的生理节律来安排作息,学会主动休息,因为人体持续工作愈久或强度愈大,疲劳的程度就愈重,消除疲劳的时间也就愈长,主动休息不仅可保护身体少受或不受疲劳之害,而且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经常运动,以增加体能储存;学会调节生活,短期旅游、游览名胜;爬山远眺、开阔视野;呼吸新鲜空气,增加精神活力,让紧张的神经得到放松。另外,平时要保持心情舒畅。古文《幽窗小记》
里有这样一幅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另外,养生要做到“勤俭”。勤俭是什么?笔者认为,勤是勤快,俭是俭朴。勤俭是对好兄弟,光勤不俭,大手大脚,就是再勤快,也弥补不上“花钱如流水”的消费“空洞”!光俭不勤,俭的背后懒惰,不思进取,不积极奋斗,就是再节约,早晚也要被吃空花空的!如果放在“养生保健”这个“框子”里来说,勤就是经常锻炼身体,如走路、跑步、游泳、骑车、做操等,俭就是别贪吃贪喝,晚上早睡,早晨早起,别迷恋电视、电脑等,同时保持不急不躁、“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心态,如此,勤俭“结合”,才是真正的美好的最“帅”的“生活观”、“做人观”、“养生观”。
链接
哪些人容易过劳死?
1.有事业心的人,特别是称得上“工作狂”的人。
2.有遗传早亡血统又自以为身体健康的人。
3.自我期望高,并且容易紧张的人。
4.夜班多,工作时间不规则的人。
5.几乎没有休闲活动与嗜好的人。
6.长时间睡眠不足的人。
文/王金山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王金山,男,65岁,安徽省中医院退休医生。年轻时喜欢写点文章,也发表了不少,但大都昙花一现。我的座右铭是:默默耕耘,不问收获;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