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车:来得猛,去得快,未来在哪?

“走到今天的地步,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自焚’。”在失联了三天之后,共享汽车平台EZZY创始人付强又走进了媒体视野,这是一次告别。10月25日,EZZY发布致用户书,正式宣布终止服务,EZZY运营公司大梦科技有限公司将解散,并已进入清算及清偿阶段,这是继友友租车后又一家分时租赁公司宣布停止运营。

付强说,EZZY的失败只是个案,不代表共享汽车没有未来。

是的,眼下正是风口,随着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的施行,在城市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碳排放的发展诉求下,国内基于信息技术的汽车共享行业发展正当其时,市场潜力巨大。但是有利也有弊,重资产、高成本、配套少等也让共享汽车这个行业“行路难”。

1

即使经常让投资人看到,也融不到钱

创立于2014年的EZZY,最初是作为即兴社交平台上线,随后经历过一次转型。2016 年 3 月,EZZY宣布转型成汽车分时租赁平台正式上线运营。今年5月,EZZY还在北京希尔顿酒店高调举行战略发布会,宣布全新的品牌形象、产品和车型上线。从转型到落幕,短短的一年半时间。

“造成EZZY倒闭的最直接原因是融资失败,而根本原因是成本管理没做好。”今年2月,EZZY拿到了一笔2000万的融资,但是这并不足以支撑EZZY下一阶段的运转,每天,付强都在寻找新的融资。

友友用车的联合创始人蒋擎也曾表示,要在这个市场胜出谁的资源更多,融资能力更强是最重要的。

经营不下去的公司,直接原因都一样,没钱了。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IT时报》记者,目前投资者对于共享汽车是很热忱的,最近还有融资成功的企业。几乎是在EZZY遣散员工的同时,另外一家共享汽车平台途歌则正式宣布2200万美元的B轮融资。“资本层面一直非常感兴趣,会进行全产业链布局,比如指日可待的无人共享汽车,在解放了司机双手和视觉的同时,也需要内容服务商提供车上服务,投资人也会投资内容服务商。”这位业内人士表示,但热潮之下,投资人还是理性的,如果成绩足够好,投资人会给出新一轮的估值,接着下一轮的融资。如果看不到财务优化和盈利前景,投资人不会掏腰包,投资圈里没有“傻钱”。

EZZY在北京投放的核心区域是国贸,表面看来和EZZY的高端车型、高端用户相匹配,EZZY会员押金2000元,但国贸也是投资人经常出现地方,在业内人士看来,EZZY的投放只考虑到了表面风光,当然,资金盘面的比拼是很重要,但如果没考虑真正出行的场景,自身也缺乏造血能力,高端化之路是铤而走险。

2

一个调度人员  只能“管好”一辆车

“国贸地区的投放成本非常高,如果一个用户一单支付了30元,背后的成本很可能是60元。这样最终导致的结果,一方面是高达90%的用户黏性,用户能做到长期使用并且不断续费充值。但因为每做一单都要赔钱,融来的钱很快花完。”付强坦言。

实际上,运营成本和效率是EZZY的不可承受之重。此前,EZZY以宝马i3为荣,还有奔驰、奥迪等高端车型,总共100多辆车。据了解,这些车并非EZZY购买,而是通过租赁或者资源置换的形式所得。有业内人士告诉《IT时报》记者,每辆车的租车租牌成本至少是4000-5000元/月,此外,还需要支付停车费、油费或者电费、保险费用、路桥费以及日常运维等成本。

大多数共享汽车都有一个短板,就是不能像共享单车那样随用随取,大多数共享汽车平台都有固定取还车区域。不可否然,EZZY试图突破这个短板,实现随意免费停放。但是,EZZY的主要运营车辆是宝马i3,是纯电动车。“当前一个用户结束行程,把车停在某一地方,如果电用完了,而且没有充电桩,则要靠运维人员来拖车,不仅需要足够的运维人员,而且车子停放、拖走、再充电,都是在浪费运能。”在行业内,有一个数值叫运维人车比,行业平均水平是1:5,但按照EZZY的运营模式,必须达到1:1才可持续下去。

“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不停地调配车辆;为了避免用户因停车场停车费用而减少使用,我们承担了所有的停车费。”付强说,为了保持车辆流动性,最多的时候,EZZY有30多个调度人员,别人雇1个调度人员,他们要雇10个。最后半个月,资金紧张的EZZY无法再支撑这么庞大的车队运营,地图上已经很少有车了。

在业内人士看来,车辆成本高、运维成本高以及运营体制不可持续,是EZZY倒闭的关键原因,“有的平台能做到一个人调度15辆车,这已经是很高的水平了,但依然会增加运营成本。”

3

10%的平台只能活两三个月

“现在大家都关注EZZY的倒闭,实际上,还有很多不知名的共享汽车平台早已停止运营。”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全国注册的共享汽车平台有七八百家,其中10%左右只能活两三个月。

在共享汽车行业,有两棵大树,一棵是资本,一棵是车企,有整车厂背景的共享汽车平台的确有先发优势,像EVCARD、首汽Gofun、盼达用车等,车辆规模比较大,规模化是共享汽车制胜的必要条件之一。有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无整车厂背景的共享汽车平台仅有三四家投放车辆超过1000辆,大多数投放量不足500辆。

但在宝驾出行创始人兼CEO李如彬看来,相对于有整车厂背景的共享汽车平台来讲,互联网创业公司拥有更多的技术应用、运营和用户体验等方面的经验。

“明年,将是一个明显的分水岭。”多位共享汽车平台负责人告诉《IT时报》记者,“可能会像共享单车、网约车那样形成业内大佬,随后开始兼并。”

好就好在尽管互联网创业企业面临资源短缺、运营成本高等问题,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车桩位等创业公司的进入以及部分城市对共享汽车政策的放开,互联网创业企业仍有机会弯道超车。

比如李如彬建议,互联网创业企业可以和整车厂商合作,“很多整车厂商想通过共享汽车以租代售的方式推销新车,双方合作。也可以互相利用大数据,实现变现能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