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视角 | 长乐塬的小路
序
把光阴分为两半,一半为凋零,一半为收获,一半为春夏,一半为秋冬,一半为别离,一半为启程。
这里看不到,“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也寻访不到,“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更难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就是长乐塬的小路,从民国走到今天的小路。
从塬下走到长乐塬上,有一条像斜躺着的Z的大路可以走汽车,还有几条掩映在林中的小路,与大路交叉互连。
看得出当年小路修筑的十分讲究。记得小时候,只有公家盖的房子才使用青砖或红砖砌成的柱子和窗台,其余墙体全是土坯。长乐塬的小路,只要是筑在坡上都是青砖铺设台阶和道沿。
岁月流逝,小路上的青砖没了棱角,多了凹陷。“苍苔满山径,最喜客来稀。”
走在这里想起贾平凹。路细而乱如绳索,缠着山却往山上走。(贾平凹《路小路作品集·序》)
走在这里想起陈忠实。白鹿原至今仍流传着这个皇帝那个皇帝在原上或纵马或郊游或打猎的轶事趣闻;大诗人王昌龄在原上隐居时,种植蔬菜,下原到灞河逮鱼,也少不了吟诗;王维走得更远,从长安城东的灞桥乘一叶小舟,沿着白鹿原下的灞河逆水而上直到秦岭山中的辋川,留下千古绝唱;刘邦从鸿门宴的刀光剑影下侥幸逃生回到白鹿原上,也许是从我家的猪圈旁边的小路爬坡上到原上的驻地。(陈忠实《白鹿原》创作手记)
走在这里想起沈从文。小时候,总是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即使是上学的那段小路,每天似乎也总是有些新鲜事儿。去看剃头师傅刮脸,看杀牛,抓蟋蟀和木匠聊天……
走在这里想起徐志摩。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徐志摩《邂逅》)
半山腰传来阵阵唢呐声响,听不出来是什么曲子。转过一道弯,影影绰绰中唢呐声清晰了许多。像是秦腔苦音,伤感中透着怀念、怀念中流着悲怆。像是在诉说塬上的那群老房子……。
千年琵琶万年筝,一只唢呐吹一生。长乐塬的小路曾走过多少人的一生。
图文来源 | 石上清流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