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发热,中西医认识大不相同——从发热一症的细分来感受中医学的严谨性

导  语

时常有人会说中医学基本以症状为论治基础,不如西医学的检验、检查结果更加精确。诚然,现代医学发展对人的认识更加微观了,但这只是观察人的一个角度。中医学整体上以宏观角度观察人和自然,但并非浅薄粗陋,仅从发热一症细分即可感知中医学理论的严谨性。

现代医学对发热的认识

人是一种恒温动物,虽然因为性别、年龄、活动强度、疾病等原因,体温有一定程度的波动,但总体上体温相对稳定,这是因为人体能够调节产热量和散热量,使两者保持相对平衡。比如,在寒冷环境下,人体需要及时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相反,在炎热环境下,人体则需要通过增加散热、减少产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人体是通过温度感受器来感知体温变化的。在寒冷环境下,人体内的冷觉感受器感受到外部温度变化后就会变得兴奋,并将这种兴奋通过神经传导至下丘脑,下丘脑内部的体温调节中枢也会兴奋起来,将应对寒冷的信息通过神经再传导出去,命令体内产热的相关部位,快速反应起来。比如“打哆嗦”就是产热的重要功臣“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

病理状态下,当人体受到病原体感染后,来自病原体的某些特殊物质会被人体的免疫系统所识别,后者会释放一些细胞致热因子。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使身体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应激反应,最终促使人体局部或者全身发热。

中医学中发热的分类

由于人类是一种恒温动物,只能在很窄的一个体温波动范围内生存。因此,发热症状和疼痛一样困扰人类很久了。现代医学发展到今天,其实对于发热真正的机制还是没有完全弄清楚。但凡测定体温高于正常的基本都可以进行解热治疗,其方法无外乎物理降温、解热药物发汗降温、利尿降温等。

中医学虽然是基于症状进行治疗的医学,但对于症状本身的判断有独到的理论体系进行指导。单纯从发热症状,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发热,怕冷,头痛,全身疼痛,无汗,脉浮紧而数的患者,这一类很可能是伤寒(中医学意义上的伤寒,不是西医病名伤寒,以下提及伤寒均为中医学意义上的伤寒。)初期太阳证的表现。

2、发热,怕冷,一天之内反复发作,口苦,恶心呕吐,脉弦而数,这种很可能是伤寒少阳证。

3、发热,下午更明显,腹胀,便秘,舌苔黄腻干燥,这种是伤寒胃家实证。

4、发热,怕冷,头痛,汗出,口干,咳嗽,脉象浮数,这种一般属于风温证。

5、发热,口干,烦躁,出现昏迷等意识障碍表现,舌尖红绛,这种很可能是温病热入心包证。

6、发热,口干舌燥,出现昏迷,胡言乱语等意识不清表现,手足抽搐,脉象细数,这种可能是温病中的痉厥证。

7、发热,怕冷头痛,项背强直,角弓反张,脉象弦紧,这种往往是痉病。

8、发热,脚发凉,口干但是不想喝水,胸闷,恶心,小便少,小便颜色黄,脸色晦暗,舌苔黄腻,这种一般属于湿温证。

9、发热,怕冷,头痛,鼻塞,咳嗽,舌苔薄白,这种临床常见,大家一看也知道是伤风感冒证。

10、发热,腹部胀满不舒服,呕吐酸臭的食物,腹泻,舌苔厚腻,这种中医多见于饮食不合理,吃得不合适,造成的伤食证。

11、发热,一般都在午后,咳嗽多是干咳,痰毕竟黏稠,气短,多汗,脉象虚细而数,这种多见于肺脏气阴两虚证。

12、发热,同样也在午后,自我感觉热度不高,手心、脚心热得明显,夜里盗汗,颧红,脉象细数,这种中医多归在肝肾阴虚证范畴。

以上只是简单列举常见的几种分类,中医学对发热的辨证还不止这十多种。但仅仅从这部分介绍即可感受中医学理论严谨性。中西医观察世界、观察人体的角度不同,对健康和疾病的定义自然也就不同。临床应用,中西医并重,以患者为中心,方能得到最佳治疗效果。

撰稿:陈振宙

审核:王   广

于国泳

审阅:龚燕冰

作者简介

陈振宙,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六批师承项目,首都国医名师李乃卿教授师承弟子。

(0)

相关推荐

  • 【金梅:《伤寒论》伤寒、中风、温病的鉴别要点】

    麻黄汤为太阳伤寒第一方 桂枝汤为太阳中风第一方 所以麻黄汤证与桂枝汤证的鉴别主要是指太阳伤寒与太阳中风的鉴别. 1.有无汗出 桂枝汤证在发热的高温持续期,这个时期人体刚刚开始散热,而人体散热常见的方式 ...

  • 说疾解病:寒与伤寒

    与暑热一样,寒冷是远古人类最常遭遇到的气候变化之一,中国古人通过"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思维方式,将寒冷的气候与人体的怕冷感觉联系在一起,并由此演绎出一套独特的中医学"伤 ...

  • 阴证和阳证的诊断鉴别

    阴证和阳证的鉴别属于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诊断学中的一部分,希望中西医助理医师考生认真复习,顺利通过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 阴证和阳证的鉴别,按四诊对照如下: 1.阴证 ①望诊面色苍白或暗淡,身重蜷卧, ...

  • 仲景急证治疗学【一点资讯】

    中医能否及时有效地治疗急危重症?答案是肯定的. 中医重大的优势就在于急危重症的治疗,这可以从中医药的形成与发展史上看出端倪.张仲景和他的<伤寒论>就是在天灾人祸.疾病横行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

  • 这样接触面积太小,大电流更容易发热,不推荐!

    这样接触面积太小,大电流更容易发热,不推荐!

  • 今日启明星︱期待中西医两大系统殊途同归——访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所长梁倩倩研究员

    梁倩倩 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所长 近年接触了一批上海中医药界的中青年临床科研骨干,他们大都在中医药大学完成本硕博学习,基本都具有国际化训练的背景,他们对中医药理论的理解更多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 ...

  • 发热到 39℃ 才能药物退热?盘点关于发热的 9 大误区!

    发热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对发热的认识和治疗有一些知识点容易出现错误,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特列出常见的 9 点误区,供大家参考. 01  体温升高 = 发热? 正常成人体温维持在 37℃ 左右,昼夜波动范围 ...

  • 健康育儿 | 孩子不吃饭、发热、脾气大,试试这些方法

    LILI 红龙丹心幸福家 今天 孩子每次生病都吃药打针 对孩子身体的影响非常大 长久下来不仅孩子对药物的依赖更大了 而且影响自身的免疫力 不吃饭:孩子前面跑,父母后面追 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但脏腑 ...

  • 《伤寒论》笔记:大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6.大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癎,时瘈瘲 ...

  • 常见胃病中西医12大分类及联合用药

    在一些医学书籍上引起胃病的原因特别多,在这里归纳提纯一下.对于药店来说最应该与顾客交待清楚的病因可归纳为六个,分别是:胃酸.幽门螺杆菌.各类刺激.消化道黏膜.消化酶.胃肠道动力. 我们研究所有疾病都要 ...

  • 为什么会得类风关?中西医说法大不相同,看看你是哪一种?

    相信大家对"类风湿关节炎"这一词肯定不陌生,一谈到"类风湿关节炎"大多数人会想到:下雨天,天气潮湿,关节疼痛这就是类风湿关节炎! 其实这只是关节炎的一个表现而已 ...

  • 发热中西医诊治

    发热(fever,pyrexie)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是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应.作为临床的常见症状,常见于传染病和炎症性疾病.也可由其他如血液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心血管疾病 ...

  • 发热 肝脾大 双下肢无力

    病历摘要 患者 女性, 22岁.主因反复发热1年余, 双下肢无力20余天, 于2016年10月26日入我院.患者于1年余前 (2015年5月) 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发热, 体温最高达40℃, 外院实验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