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凄美重阳词,作者是否为李清照争论近千年,你能分辨出吗?

如今传统节日的氛围淡了很多,并且有很多传统节日,逐渐被大众给遗忘了,只有少许古风犹存的村镇,还留存着几分痕迹,以及上一辈的老人,依旧对于这些节日怀有特殊的感情。

大家对于节日的期待和欢迎,也多来自其所带来的假期时间,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中,放松一下身心。

当然,大众对于传统节日并非是不重视,如今非遗文化、传统文化都受到了重点关注,只是说,即便这些节日文化,被郑重地写在各种正式文本文件上,作为万古流传民俗,大众依旧感受不到其中意蕴。

因为如今的生活环境,与古代大不相同了,很多节日承载的底蕴丧失了,节日残存一个空壳,自然也就成了冰冷的文字,没有鲜活的生活气息。

就如重阳节,这个节日是古人非常重视的一个节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所以古人把九月初九称之为重阳。在这一天,他们会携亲朋好友登高祈福、秋游赏菊、祭祀拜神、宴饮亲朋,是非常隆重的一个日子。

古代交通通讯不便,对他乡游学、谋生、行商、做官等人来说,节日就是他们承载思念的支撑,和情感的宣泄点。

所以,我们在读古诗词的时候,总能读到许多关于重阳的,这些作品无一例外,充满着真切深刻的思念,笔尖落下的那刻、词句出口的瞬间,是诗人悄然滑落的泪水。

李清照也写过不少有关同样的诗词,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那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其实,还有一首十分凄美的重阳词,有人说是李清照的作品,但也有人认为非李清照所作,不知各位诗友是否能辨别?

《行香子》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初尝。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恓恓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在很多人眼中,春季是生机勃勃的,是多彩缤纷的,秋季则是悲凉的,是萧瑟的。但自然造化,即便是一花一草,也有上天赋予的美,秋季自然有春日所不及的地方。

深秋时节,天高气爽,枫叶似火,江湖清碧,这都是,独特的秋光,然而面对这样的景色,李清照却无心欣赏。

词人前半生,是原本安逸而又富贵的生活,就像贾宝玉生活在大观园中一般,平时写写诗,分分茶,赏赏花。然而南渡之后,李清照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尤其是赵明诚去世之后,她失去了依靠,如无根之萍。

那首《醉花阴》也是在这之后写的,感叹自己又在晚年悲苦孤独的生活中过了一个重阳节。当然,这首悲伤的情绪没有《醉花阴》那么浓,但当秋风秋雨袭来,词人还是一阵黯然,而看着那金黄的菊花,她又想起,时节已是重阳佳节了。

薄衣是指粗糙的衣服,绿蚁则是新酿的酒,因为上层浮了一层细小的绿色泡沫,故有这个名称,白居易就有“绿蚁醅新酒”的句子。

思乡、思人,至少有个目标,可对于李清照来说,是家破人亡,思念无处寄托,唯有独自饮酒遣怀。上阙的最后一句,又回到景,呼应前面的“转转”,一番番风雨,令人感觉一阵秋凉,是身凉,也是心凉。

黄昏时刻,更加重了悲凉萧瑟的感觉,寒冷与黑暗逐渐侵袭而来,院子里空空落落,独自一人,只觉凄惶无比。李清照毕竟是个女子,面对这些,只觉有些恐慌和不安,可又能如何呢?只能一醉方休,让所有的情绪,埋藏在酒里。

然而,当酒醒之后,所有的往事和情绪,就都一起涌现了出来,上眉头,上心头。明月和重阳一样,是令人承载相思的美好意象,漫漫长夜,词人抬头望见明月,自己独倚空床,只觉无尽落寞空落,心,像是压了一块巨石,又像轻飘飘的没了重量。

明月依旧皎洁,同枕之人已不在了,一乐景,一哀景,单单是放在一起,就令人神伤。四野寂静,最后只听见虫鸣,更漏声。

词到此为止,但意犹未尽,最后的更漏声,让人似乎看到了,词人倚靠在明月上,一夜未眠。

关于这首词,争论了近千年,部分学者认为不是李清照所作,但也有认为此词艺术风格和李清照词风相似,是她的作品,并且《漱玉词》也记载了这是李清照的词作。各位师友,有熟悉李清照词风的,不知能否判断这是否为李清照之作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