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估值思路
做啥事才是值钱的,这是个大问题,因为大多数有钱人并不是因为勤快做得多,也不一定是有水平能把各种事情做到最好,而是选择了最值钱的事情去做,而且,大多数最值钱的事,并不一定是最难的事。
这就需要一些线索,一些评估的方法。
有钱人大多数是因为很早发现了这些线索和方法,所以总是能在各个时期选对了事情。
我发现了三个线索,可以参考:
第一个线索:
如果说人类社会的所有努力,都是在通过资源(富余而且熟悉的事物)去组合出目标(稀缺而且陌生的事物),那么,可以把所有的生产和创造,都看成是一种——“定位”的过程。
为啥这么说呢?怎样理解我说的定位呢:可以看看我下边这篇笔记:
世界是算力的结果
1,所有形象都有记忆力的参与
我们人类能看到的所有形状、形象,都不是瞬间感知的结果,而是有大脑中所有记忆信息共同参与了“计算”的效果。
一般人有误解,以为自己每次看到的眼前的景象,只和视觉、视力有关,其实,如果没有大脑里储存的之前的所有感知以及记忆信息的运算,我们的眼睛是无法直接看到任何形象的。
这个好像很难理解,我细说一下:
假如,我们并没有一个可以储存之前记忆信息的大脑,只有眼睛或者其他感官器官的话,那么,虽然眼睛可以不断地感知事物,但是每个瞬间经过眼球传导到视觉神经上的信号无法被存留,无论是从左到右的扫视,还是前后的视觉对比,都无法在大脑的视觉中枢区域被存留——(记忆力其实就是信息被存留、储存的效果),那么,视力再好的人,都只会看到的是无数个点状的信号,显然,点状的信息,是无法构成任何形象的,更无法由无数个形象来共同形成“世界”的印象。
所以,与其说眼前的世界的形象是视觉的效果,不如说是记忆力的共同呈现。
而被大脑储存的所有信息,它们也不能直接共同呈现出任何形象和形状,而是要经过大脑特定模式的“计算”。
这个基本的算法,可以参考我之前10月16日写在本号的一篇《减法怎样创造了世界》.
不同的大脑,算力不一样,不同物种的动物的大脑,算法都不一定,而算力取决于算法和载体。
其他生物体,比如其他动物,它们有不同于人类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所以它们的算法也和我们有显著的不同,再加上它们的记忆储存量也和我们有很大不同,总体而言,它们“眼里”的世界肯定和我们完全不一样。
就算猫和狗,我们觉得它们似乎也能看到我们人类能看到的许多事物形象——因为我们和它们相处的时候能感受到它们会对我们也同时发现的动态有类似的反应,但这也不能说明它们眼里的世界和我们相同或者相近,其实,肯定是差异巨大的。
算力,就是计算能力,也就是一个大脑能同时将储存的多少种信息差异放在一起进行比对,比对的结果被量化的速度有多快,而且,第一次比对的结果能被储存得有多清晰,它被再次提取出来参与到新一轮的差异比对的效率有多高,诸如此类的,这些因素和指标决定了一个大脑的算力水平。
比如,低级动物的大脑能分解和储存的信息差异量特别少,存留的时间也不长,那么,它们每次感知到新信息的时候,能够参与到与新信息比对的记忆信息就特别少,那么,它们眼里的世界的形象应该就很简陋。
所以我们也能看到一些昆虫啊、鱼类啊,它们是无法辨识细致的形象差异的,这也是人类在捕猎和对付其他动物时能显出的明确优势——比如动物就无法区分陷阱,鱼类也无法逃过渔网和钓饵,这就是它们对各种事物形象无法形成强大算力的后果。
算力,对生物体有什么价值呢?
2,算力的价值
算力,就是指任何一个生物个体或者智能硬件的计算能力,计算的过程是为了什么?计算的结果的那个数字,对生物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任何的比对差异信息,将比对的结果量化,将每一次比对的量化结果再次参与到新一轮比对的计算中去,这一切的运算过程,都是为了求得两个差异信息之间的更准确的差异。
把长的和短的线条在一个空间位置叠起来,就能显示出它俩的差距;这是最基本的计算方式。
再复杂一些的计算,就是让更多的线条叠在一起,就能显示出其中一条与其他线条之间的不同的差距;
再进一步的复杂计算,就是让两条线之间的比对结果在此储存起来,让它可以清晰地参与到新一轮的其他比对过程中,这种累加的次数越多,得到的计算的结果就越精准。
而我们只有通过更多事物之间的准确差异,才能通过其中一个比较熟悉的事物迅速而准确地“找到”另一个事物的形态和所在“位置”。
所以,人类和一切动物的生存活动,都建立在不停地通过这样的计算来或的事物之间的准确差异,差异被计算得越准确,人类和动物就能更快、更准确地找到所需的事物,或者组合成最符合需要的新事物——组合新事物,也是需要计算事物之间的差异关系才能进行准确的组合。
或者说,组合任何新事物,其实也是要把合适的事物放在准确的位置才能实现组合:
人类或者其他动物,之所以能够才去的行动是有效的,在于人类或者其他动物的大脑能够专区地设计和执行一种共同的任务——把特定的事物摆放在特定的位置。
我们可以把人类每天的所有行动都概括为——把特定的事物摆放在特定的位置。
有极其微观的操作——比如把正确的词语放在特定的位置,组合起来就是动人的文学作品;
或者把特定的分子摆放在准确的位置,组合起来就是各种药物、新材料;
或者把特定的声音摆放在正确的顺序,组合起来就是一首动人的歌曲;
还有稍微宏观一点的,比如把米放在锅里,把火放在锅的下面,组合在一定的顺序和时间,生米就煮成了熟饭。
更大一点的操作还有,把一群士兵放在在特定的位置,士兵再把特定的武器投放在特定的位置,就能打击一些敌人。
包括思考本身也是这样一种操作——把特定的信息在大脑里和其他信息组合在特定的位置,就成了想法,再复杂一点的组合就是“观点”。
咱们再说说大脑不太发达的动物界,比如狮子把肌肉结构不断地放在特定的位置,组合起来就可以形成奔跑的效果,然后它把爪子放在奔跑的兔子的准确位置,就可以形成厮杀的效果,最后它再把兔子肉放进自己嘴里,就可以填饱了肚子。
一切生物界的现象,都可以分解为生物个体在用身体进行着以上这些“确定位置”的操作,
而作为生物体的我们,就像所有动物一样,我们身体和大脑的存续,以及大脑计算能力的延续,都建立在要不断地从世界中组合正确的物质才能维持这种计算的游戏。
所以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和所有的动物一样,要依靠自身大脑的计算能力去捕捉和确定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关系,才能不断地从熟悉的事物找到陌生的事物,才能把简单的事物组合成复杂的符合我们需要的目标状态,才能维持我们身体和大脑的算力水平,而维持这种算力水平,就是这个循环的目标。
所以,动物的存在,仿佛就是生物载体意外地在地球上建立起这种计算方式之后的良性循环的成果。
3,自我是永恒的
我一直觉得,其实死亡是一种表象的错觉,自我这种感觉,可能是永恒的,——因为没有谁感觉到过自己的死,看到的都是别人的死,但你又不能代替死掉的那个人的自我感觉,所以说,所有的自我,都是永续的。
那么,自我是怎样永恒地存续着呢?
在很多的描述和传统的学问里,给了我们每一个人这样一种错觉——仿佛我们的这个“自我世界”,是在出生之前一片漆黑,在我们死后一片漆黑,而眼前我们的人生在永恒的生前时死后之间的一道时间夹缝里存在?
这不可能,因为哪有这么巧合?哪有这么巧,我们的自我恰好掐的这么准确、恰好处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夹缝中?所以我说,这肯定是一种错觉。
真相应该是什么呢?真相就是,我们目前这种自我感觉,其实会一直延续,也就是,我们的自我,永远都会感觉到自我在某个世界的现实中存在。
有几个证据:
第一个是,其实我们的身体每天都有大量的微观结构在“死去”,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每天每分每秒都有物质成分在瓦解形态,在离开我们的身体回归自然界,但是为什么我们并不会因为它们的“逝去”而感觉到自我也逝去呢?
因为自我的感觉,它也是一种算力的效果,这种算力的运作,永远只能存在于可以支撑它的某种载体上,或者,它会不断地从一种被淘汰的旧载体转移到新载体上——这就是我们的身体不断地“逝去”,但是我们的自我感觉,却不会同步地逝去。
这是一个微观层面的证据,由此可以推导,我们的自我感觉,可能永远只会在适合支撑它算力的载体中存续,所以,活着,是一种算力被延续的效果。
而且,自我这种感觉,它的边界其实是模糊的,我们确切地感受到一个明确边界的自我,其实也是一种错觉,可以说,一个边界模糊的自我,不断地从不适合支撑它的载体中转移和连接着,所以,自我是永恒在计算着的。
其实,我们自以为自我的感觉很明确,其实也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组合计算的结果,这种计算也不停地延续中,直到我写下这一行字的这一刻,我的自我的计算还在进行,目前这个自我和上一分钟的自我,其实已经是不同的计算结果了。
所以,评估一个人的能量和存在价值,也可以看他到底拥有多大的算力,他是否创新了算法,它使用了哪些更强大的载体在支撑着他的算法。
4,
不同的动物物种之间,为什么存在着很明确的生存竞争的优劣地位排序?其实就是看每个物种的身体内能拥有的算力的高低,按照这种算力的高低,就可以给动物的生存地位排序了。
能在身体内进化出更强大脑,那么就能储存更多的记忆信息,也就能同时在一个时间范围内将更多的差异信息进行更多轮次的比对,将每一轮比对出来的差异量化结果再次储存,再次参与到新一轮的比对当中,所以,同时参与到比对的信息被一个载体容纳得越宽,每一轮比对结果参与到新一轮比对中的效率更高,比对结果被储存得越清晰,就可以说这个载体是更强的载体——算力来自于载体的结构。
载体的结构决定了算法的产生,也决定了算力的高低。
所以,反过来,我们人类也在反向运用这个道理,创造出各种新的载体,让各种更新的算法可以再新载体上呈现运作,也通过创造新的载体,提升了算力,来帮助和扩展人类整体的算力水平。
所以,人类可以把所有要做的事情,都理解成一个简单的模式——把某种算法在在某个合适的载体上,让它展开发挥,产生计算结果,最终获得是如何摆放事物正确位置以获得目标状态。
以上事我关于“算力”和“定位”的解释,下边继续讲我的第二、第三条线索:
第二个线索:
如果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我们发现他(它)所创建的某种可以帮助人们定位出目标需求的算力特别强大——算力强大的效果表现在可以更快、更精准地帮助人们在茫茫事物之海洋中迅速地定位出目标(也包括组合出目标状态),而且这个公司在某个方面的算力明显在速度和精准度上超越了所有其他公司,那就意味着它在算力上有明显优势。
这样就意味着,所有的别人都想要去连接到它的算力——我把所有的购买、消费某种产品和服务的过程都理解为“连接”到某种强大的算力,因为消费的过程,其实就是在使用某种产品和技术关于某个目标状态的“计算”方式。
第三个线索:
如果某人或者某个公司所掌握的关于某个目标的算力和算法,具有很强的壁垒,也就是别人很难获得同样的算法和载体——我把算力归结为算法+载体,那么所有的人都只能来找这家公司连接这个算力,因为其他人和公司没有复制出这种算力和算法以及载体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在算法和载体上具有鲜明壁垒的公司,会源源不断地获得前来要求连接这种算力的人的交换财富,所以,在算力上具有鲜明壁垒的公司会越做越大。
总结一下,我怎么对公司进行估值?
第一, 寻找在某种需求上具有独特的、高效率的算力的公司;
第二, 寻找在某种算法和载体上具有鲜明壁垒的公司。
我不太需要去推算或者预测一个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或者利润,我只需要关注它的算力高度以及壁垒是否坚固,因为只要符合这两点的公司,所有人都需要去连接它的算力,某个领域所有的钱最终都会是流向它的。
这个原理也可以用在写文章或者其他文化创作上,比如,一篇文章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对主题目标的算法。那么,如果一篇文章的算法和载体(比如故事,也算是一种载体)也具有鲜明的壁垒,那么这篇文章也会是最有价值的。
最后,我隆重推介一个来自武汉的神秘美女的号~“昨夜长风123”,她是独立经济学者,资深楼市投资者。用最通俗、最跳脱的语言揭示经济学本质,洞悉真相,妙趣横生,欲罢无能。关注她,带你解锁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