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女院士火了:如果你想要什么,就勇敢去争取
你知道我们通用的“北京时间”怎么来的吗?
在你看来,作为女性应该是什么样的?
最近,95岁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叔华火了。
火的不仅是她作为95岁高龄依旧奋战在工作岗位上,同时,火的是因为她用一生都在践行她所说的“打破天花板”。
1
出生于1927年的叶叔华,正处于积贫积弱的中国。
年幼的她,品学兼优,却由于侵华战争的影响而饱受颠沛流离之苦。
也由于出生的环境,更让她懂得国家强大的重要性。
她说:“经历过战争的人,更知道强国意味着什么。”
新中国成立不久,叶叔华和丈夫从香港来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求职。
可现实却给她泼了冷水,紫金山天文台给她的答复说,只打算招一名男性。
不服的叶叔华立即提笔写信给时任紫金山天文台台长的张钰哲,质问为什么只招男性,并且一口气列举五大理由为自己鸣不平。
很难想象,当时台长收到这份“特别”的信心中会有多大的震撼。
最终,这封信也说服了台长,进入了当时紫金山天文台所属的上海徐家汇观象台,成为这里的第一位女性工作人员。
上学时,叶叔华认为天文学是浪漫的学科,但真正从事这行之后,不仅乏味,同样还痛苦。
在这里,叶叔华和另一位年轻人轮班观测,通常一个晚上观测20多颗星,每天上午11点整和下午5点整把准确的时间用无线电发播出去。
观测室的屋顶可以移动,天一黑就得开着让设备散热。
夏天蚊虫叮咬还能忍受,到了冬天,观测员在寒风中冻得手脚发麻,也不能戴手套,否则操作望远镜时手指就不灵敏了。
不过,叶叔华心中为“新中国贡献力量”的信念,却是坚持了下来,并战胜了眼前的痛苦。
2
说起“北京时间”,真是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而天文不仅是观测浩瀚的星空,还要对时间的把控非常严格。
在当时,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国家进行大规模资源勘探、水利矿山建设、铁路工程建设、精密地图测绘……对授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徐家汇观象台设备陈旧、人员也少,测量的时间精确度处于全世界末位水平,提供的标准时间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在1955年的一次测绘工作会议上,一位专家直言:
“不用你们的结果还好,用了你们的结果,反而把我们的工作搞坏了。”
这对叶叔华刺激很大,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提高徐家汇观象台的授时精确度。
两年后,经中科院数理化学部鉴定,徐家汇观象台发播被认为已满足国内大地测量、航海、航空、工矿等各界进行测绘的需要。
1958年起,徐家汇观象台着手筹建我国自己的世界时综合系统,才32岁的叶叔华挑起了这个担子。
她苦苦寻求适用于我国综合世界时的数据处理方法,经过反复试验,最终采用了独特的方法——对观测员根据其误差的变化而取平均值。
1965年,我国综合世界时系统通过国家鉴定,正式作为我国的时间基准,向全国发播。
结果证明,它的精确度超越了由4个国家共17个台站参加的苏联标准时刻系统,仅次于巴黎天文台的“世界时”。
“北京时间”横空出世,举世震惊。
我国综合世界时的数据处理方法持续沿用了20多年,叶叔华也被称为“北京时间”之母。
这年她才38岁,就带领我国世界时测时精确度跃居世界第二。
多年后,她胜任天文台台长,受邀到法国交流,临别时,异国同行为她祝酒:“为女台长干杯。”
叶叔华说:“希望几代以后,男台长与女台长一样多。”
遗憾的是,至今在这个领域,女性仍是少数。
3
1994年,天空中有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叶叔华星,这是国内第一颗以女性名字命名的星星。
“您有特意观测过这颗行星吗?”
“我不在意这些,名利都没用。”
“您跟星星打了一辈子交道,知道自己是什么星座吗?”
“我不知道,那都没用。”
“如果给你一个换专业的机会,文学和天文学,你会换吗?”
“文学不一定要作为一个职业,作为你一生的爱好都可以。”
她的心寄望在天文学事业,从十几岁到90几岁,八十年的坚持,换来我国天文学与世界的不断接轨。
在这个行业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她所遭过的性别歧视、区别对待,远比我们想象得都多,叶叔华和我们一样有过很多坚持不下去的时刻。
“晚上躺在床上,我就在想,真的尽力了吗,这件事既然会对国家好,那就再努力一把吧。”
4
在近日,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她”论坛上,叶叔华用流利的英文演讲,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以行动争取男女平等。这条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刷了屏。
她说自己曾参加过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一次会议,当时有一位欧洲女科学家发言,说科学界里对女性存在偏见,她们的头顶有一个“玻璃天花板”,女性很难获得很高的职位。
自那以后,联合会中男女有了更平等的地位,有好几位主席都是女性。
她表示:“如果你想要获得平等,你必须为之奋斗,你要展现你的能力,只要我们女性努力做到更好,女性的地位会越来越高。”
参加完上下午的两场分论坛后,叶叔华没有离开会场——到了当晚的“开放科学”活动,她仍在台下认真“听讲”,直到旁人提醒“该休息了”才悄悄起身。
如今,她的子女们都在其他城市生活,她自己住在上海,每天仍到上海天文台的办公室里工作。
对她而言,没有“儿孙绕膝”反而自在:“年轻人还要为家庭忙碌,我没有这方面的负担。”
在全球科研领域,男女失衡的现象一直较为突出——以诺贝尔奖为例,从诺贝尔奖诞生以来,得主中只有3%是女性。
在一些人的刻板印象中,女性的温柔、细致意味着她们更容易受到家庭和孩子的牵绊,这往往会成为她们科研上的劣势。
但事实上,也有许多像叶叔华一样的女性突破藩篱,让世界看到了女科学家的能力与魅力。
5
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科研界施展才华。
就在今年7月,科技部、全国妇联、教育部等13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出台政策,旨在为女性科技人才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玻璃天花板”也许仍然存在,但无数女性用她们的努力,不断抬升着天花板的高度。
正如叶叔华所言:“只要你锲而不舍地去做,总会有属于你自己的成就”。
此外,在今年有一部以叶叔华与天文70载的纪录电影《星河一叶》上映,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缔造的女性科学家的传奇。
叶叔华说:
“如果你想要什么,就勇敢去争取。”
“如果你想要获得平等,你必须为之奋斗,你要展现你的能力,只要我们女性努力做到更好,女性的地位会越来越高。”
所以,希望女性朋友,以叶叔华院士为榜样,不管在何年龄段,都要勇敢去争取自己平等的机会,去展现你的能力。
不管处于何年龄,你都能努力,让自己做得更好,成为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