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24
NO.124
阿史那承庆陷入了沉思。
想来想去,他觉得史思明的话似乎也不无道理,加上现在他是在别人的地盘上,人数又处于劣势,真要对抗起来也未必占得了便宜,因此最后他决定还是按照史思明的要求暂时收起武器,先入城再说。
毕竟,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史思明真的没有异心呢?
可惜在这个世界上,万一的事是99.99%都不会发生的。
进入范阳城内后,史思明将阿史那承庆和安守忠两人引入内室,盛情款待,宾主双方言谈甚欢,阿史那承庆也就逐渐放下了戒心。
此时的他也许根本不会想到,自己已经成了光杆司令!
他带过来的五千士兵,竟然一入城就被史思明的部队缴了械,随后被告知了两个选择:愿意回家的提供路费;愿意留下为史思明效力的则重重有赏。
在高额奖金的诱惑下,这些士兵除了极少人选择回家外,大多数都开开心心地跳了槽,随后被打散分配到了史思明麾下各营。
没有了自己的部队,阿史那承庆和安守忠自然只能任人宰割了。
史思明下令将安守忠斩首,阿史那承庆则被关进了大牢。
之后史思明又联络了自己的老搭档——驻守大同(今山西大同)的叛军河东节度使高秀岩,两人一起派使者前往长安向唐朝皇帝李亨递上降表,表示愿以所辖十三个郡和八万士兵投降。
李亨喜出望外,当即封史思明为归义王、范阳节度使。
史思明归降的消息,仿佛春风融化冰雪一样将李亨心中本来还有的些许担忧一下子全都化为了乌有。
他只觉得心旷神怡心花怒放,浑身每个毛孔都是那么舒泰!
是啊,曾经蔓延了大半个帝国的叛乱至此已经基本被扑灭了,虽然安庆绪还占据着河北南部的邺郡一带,但已是苟延残喘、命悬一线、兔子尾巴长不了了……
由于自认为大局已定,李亨没有派兵直捣邺郡(从后来的结果来看,这是他犯下的又一大错误),而是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别的地方。
排在首位的,是他始终魂牵梦绕的“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要事——奉迎太上皇李隆基还京。
公元757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得知李隆基一行抵达凤翔(今陕西凤翔),他马上派三千精锐骑兵前往迎(监)接(督)。
老到的李隆基当然知道儿子是什么意思,立即识趣地命自己从成都带过来的扈从军队将所有兵器都存入凤翔郡的库房中——那意思就和看到警察拿枪指着自己就举手抱头差不多——我不会反抗,我也没有能力反抗。就算虐我千百遍,我也不会有意见!
十二月三日,李隆基抵达了长安以西四十里的一处行宫——咸阳望贤宫。
一年半前他逃离长安时也曾经过这里。
旧地重游,但他的心中却并不激动,只感到有些不安。
因为他知道,李亨会到这里来接驾。
已经当了皇帝的儿子会怎样对他呢?
他心中并没有底。
很快,李亨来了——他穿的,不是天子专用的黄袍,而是臣子所穿的紫袍。
远远见到站在望贤宫南楼的父亲,他立即翻身下马,随后如大臣面见皇帝一样小步前行,跪拜于楼下。
李隆基见状连忙下楼,伸手想把李亨扶起来,激动的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
李亨没有动,只是抱着父亲的大腿哭泣不止。
李隆基命人取来黄袍,将其披在儿子身上。
李亨还是跪在地上,一再推辞。
李隆基苦口婆心地劝他:天意、人心都已归属于你,你就不要推辞了。我现在能安度晚年,都是因为你的孝心啊!……
然而不管他说什么,不管他怎么说,李亨都不答应,只是不停地摇头。
过了很久,直到腿跪得麻得受不了、脖子晃得酸得受不了、尿也憋得胀得受不了了,李亨才不得不勉为其难地穿上了黄袍。
可他的表情却依然是那么不情愿,那么委屈,看上去似乎不像是要他当天下地位最高的皇帝,倒像是一个良家妇女让人骗进了青楼被老鸨逼着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