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诗苑】张治国‖关于意境的四大毛病

意境,是诗歌创作和欣赏的一个重要美学标准。优秀的诗作大多是“意”“境”和谐、交融无间的。然而,也有些作者在意境的创作上出现毛病。这毛病大致有下面四种:

一、有境无意

严格地说,没有一首诗是有境无意的。因为凡是形象,总会带有作者的某种情感或观念,不能绝对没有。这里所说的“有境无意”,是指有境,意弱,弱到不能与境构成艺术整体的程度。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在于作者未能注意物境以深沉的思想和强烈的感情,而是“为赋新诗强说愁”造成的。它的直接恶果是:虽然为读者的想象活动提供了一些依据(形象),却未能为读者的想象活动规定明确的方向和范围,从而也就不能清楚地表达出诗的主题思想来。如《夜》这首小诗:
笔下,涌着感情的河流,
灯下,跳着思想的蝌蚪,
邮票,随着最后一口香烟飞上信封,
窗口,伸进了太阳的大手。
一连串的形象(笔、河流、灯、蝌蚪、邮票、香烟、信封、窗口、太阳、手)虽然各在其位,但由于作者思想的模糊,未能有效地使他们各尽其职,服役于主题。诗中尽管有“感情的河流”和“思想的蝌蚪”等字样,但当我们通览了全诗之后,却无法知道这“激流”般的“感情”究竟是喜、是怒、是哀、是惧、是爱、是严、是欲;我们也弄不清这“蝌蚪”般的“思想”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无法知道(也无法腾飞想象)主人公通宵达旦,一边抽着香烟,一边写的究竟是一封什么样的信。其结果,正如诗题所表示的“夜”一样,在读者的大脑中,同样笼罩着漆黑的夜色,而不见主题思想的阳光。这首诗是失败的。因为它的“意”太弱了,弱到人们几乎难以察觉、无法捕捉的程度,就更谈不上什么意境了。这是作者构思立意的失败。

二、意 俗

先看《梦》这首小诗:
窗前传来一声鸡鸣,
我从梦中猛地惊醒。
心爱的“大芦花”呵,多么可恨,
我醒了,还怎能作那美梦?
美梦中,我正在写博士论文,
送你来的芦花姑娘坐我房中。
我们谈论着当了博士后,
怎样去作环球旅行……
这首诗不仅有“境”,也有“意”。那么,毛病在哪里呢?毛病还在这个“意”上。这首诗中附托形象而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是不正确的。当博士是个美好的愿望,但要实现,只能靠持之以恒地钻研和脚踏实地地攀登,不能靠“魔手套”之类的“梦想”;其次,博士是个学衔,是一个学有专长的人的渊博学识的标志。取得了学位之后,首先想到的,不该是旅行游乐。如果象诗中所写那样,以学衔作阶梯,爬上去之后,就吃喝玩乐,会不会有庸俗化和低级趣味之嫌?不难看出,这首诗的“意”太俗了,这是由作者的思想(立意)混浊造成的。由此可见,作者思想的千差万别,会导致意境的高低雅俗之分。

三、有意无境

一首好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总是含蕴在众多鲜活的形象中,而非赤裸裸地直接显露(我们说的概念诗)。这是诗作为艺术的一门类,必须受形象思维规律制约的结果。作为想象的艺术,诗必须为读者的想象提供一种依据,即形象。但在我们的诗坛(诗社、诗刋链接)却常见一首首有“骨”没“肉”的所谓诗篇。这里就不举诗友的劣诗了,看看《跃进抒怀》口号诗(老干体、政协体)吧:
天大旱,人大干,
要用大干夺高产。
今年亩产一万斤,
明年还要翻三番!
诗中似乎洋溢着豪情、滚荡着一种改天换地的气势。但它并不能感染我们,因为它没有具体形象,全是大话、空话和赤裸裸的抽象的思想。这里,作者缺乏对生活的真知灼见,没有深厚的生活积累以提供鲜明独特的形象,又不尊重读者的理解能力和再创造的想象能力,只是罗织一些空洞乏味的誓言和口号,因此,必然流于失败。

四、境 乱

一首诗的意境必须完整、和谐。这就要求诗中的“意”是明确的(但绝非直露),“境”是可感的。在一首诗中,往往是“意”制约着“境”,“意”统帅着、驱遣着形象的千军万马。可是,如果“境”是零乱的、不协调的鸟合之众,那么“意”就顾此失彼,无法驾驭形象的散兵游勇,从而造成意境的琨乱、模糊,削弱或窒息诗的效果。
抄首《歌喉》大家看看:
抢起大锤放声唱,
嘹亮的歌声满厂房。
歌喉是在炉旁练,
五线谱里淬过钢。
唱得砧子直跺脚,
唱得笑声满炉堂,
唱得吊车迎风舞,
唱得钢花开四方。
我要用歌喉唱四化,
热汗润喉歌声响。
我要用歌喉唱爱情,
献给司炉的好姑娘……
这首诗似乎充满诗情画意,有个完整的境界。但仔细品味,就会发现它的毛病有:
1,主人公抡起大锤,在紧张的劳动中怎么还放声唱呢?这违背劳动纪律又是体力不能支撑的;
2,退一步讲,你唱歌抡大锤,歌喉加过温、淬过钢,但在锤声铿锵、吊车轰鸣的厂房里,你的歌声也无法“满厂房”,更无法“献给司炉的好姑娘”;
3,“砧子直跺脚”就无法确保产品质量,“吊车迎风舞”也无法保证安全生产;
4,爱情是美好的,但在工作时间里,就不应该神不守舍,借歌献“佛”;还在紧张抡大锤锻打,还想姑娘,则不仅要影响产品质量,还易出安全事故。
不难看出,作者有悖于生活的真实,忽略了形象同环境的关系,尤其是忽略了与诗中所表达的“意”的和谐,故造成了“境”的混乱。

作者简介

张治国,出生于成都,随后迁回自贡至今。务过农、做过工,经过商,从过政。从小爱好诗歌,时有纸刋发表。近年来参加网络写作参赛,获得土茅赛杯一、二等奖和其他赛大奖。现在多参与诗群写作和管理,其中在滨城诗社副社长、群管,受到诗友和同仁的好评。另还自办五个诗社,吸收一千五百多位诗友,参与绝律词写作,出过多期诗刋。

5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