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札记之——五谈关于写作这件事情
笔者是土身土长的上海人,在上海的方言俚语词语当中,有一个词语叫做“磨洋工”,这是一个贬义词,它的意思是在说:“做起事情和工作来,是属于懒散拖踏型的,能拖则拖,直至最后一刻才去完成它,有时候迫于压力会装模作样,还有应付了事的味道在内。”
笔者曾看到某位文学方面的爱好者,去撰写过一篇有关于写作方面的文章,他说道,为了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与能力,也曾尝试过给自己增加一点点的压力,看看一篇5000字左右的文章,自己到底需要花多长时间,才能去把它完成。他还认为,不管去做什么样的事情,哪怕是去撰写文章,也不管文章是长还是短,坚决不应该去“采用磨洋工”的态度的,最好能以最最快的速度,去撰写好一篇文章!
虽说自己也是文学和写作方面的爱好者,也去撰写过各式各样的文章,时至今日已然是走过二十六个春秋。然而,在撰写每一篇文章时、在写作的全过程当中,就“去采用了磨洋工”的态度,从开始撰写文章,直至整篇文章撰写完毕,不管文章写的长还是写的比较短,并非是一蹴而就、立马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去完成写作任务的。
还虽说,自己在写作之前,既会去收集和文章有关系的各种资料,也会去做好各种写作之前的准备工作,也可以说是“加足了油料”。不过,自己在写作的全过程当中,依旧还会“去采用磨洋工”的态度,自认为,若非如此去操作的话,是不能够去撰写好各种文章的。
个人的写作和别人是有不太一样的地方的,等通篇文章都撰写完毕以后,自己会在文章的末尾处,即最后一行,署名自己的网名“杜老倌侠客居”和本名“陆伟”这两组词语,以此来表明文章是由自己来撰写的,并且自己还会去注明撰写完毕时的“年月日”和“星期几”,为什么要如此去操作呢?!只因为个人窃以为,写作不单单是个人的历史,也可以算作是历史的范畴,注明撰写完毕时的“年月日”和“星期几”,则表明自己在哪个时间段里,去撰写过什么样的文章。
还有的就是,虽然在文章的最后一行,去注明了撰写完毕时的“年月日”和“星期几”,自己并非是在第一时间内,把撰写好的各类文章发表到各类写作APP软件当中去的,最最起码也要等到第二天时,才把自己所撰写的文章,发表到各类写作APP软件当中去的。之所以会如此去操作,皆是因为自认为,文章写好了还是不算数的,在发表之前,还需要去好好的修改一下的,去看看通篇文章当中,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有不通顺的地方、用词是否有词不达意之处……也唯有自认为基本上没有什么大问题以后,才能安心的去发表文章。
文章在发表之前,多去修改几次、好好的去修改修改,就会减少错别字、语句不通顺方面的差错率,即便是这样去操作了,也不能保证自己所撰写的每篇文章,不会有什么错误的地方。在有些时候,当自己回头去看看曾经撰写的某篇文章时,发现了有几处错误的地方,依旧会有语句使用的还不够通顺、在文章中去使用了错别字……修改,总比不修改要来的要好很多,还能去减少差错率和失误率!
个人不管去做什么样的人事物情,就算是再怎样的认真与仔细,免不了也会有疏漏的地方,写文章的时候,也同样是如此的。为了避免产生差错率和失误率,文章在发表之前,就要去做好修改方面的工作。还况且,现在的写作软件,往往都是自带有语音读音软件的,就算没有,也可以从网络上去下载一个这样的软件,当文章撰写完毕以后,既不想去产生差错率和失误率,又不想去看已经写好的文章,或一时间看不进去时,可以通过语音读音软件,来朗读自己所撰写的文章。如若说,从中是有差错和失误的,顺手就能去修改过来,是极好的一件事情哩,无非就是要比别人多去花一点时间与功夫罢了,从而还能去提升文章的质量,面对着如此的好事情,又何乐而不为之啊?!既然文章都已经去撰写了,就没必要去在意时间花的多与少了!
伴随着网络、科技和智能手机的大力发展与广泛普及,笔者得以在网络上有幸结识了一些文学与写作方面的爱好者,也会相互间去交流写作方面的心得与体会,相互间还会去讨论某篇作品的好与坏。不过,笔者和大家都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些文学和写作方面的爱好者,多少是有点甩手掌柜的味道在内,当某篇文章撰写完毕并发给大家传阅时,既出现了不少的错别字,也有语句使用不怎么通顺的地方,有些文章还是错别字连天、有多处的错别字。文章撰写的好与坏,是没有关系的,保证文章不出现错别字、不去出现语句不通顺的地方,这也是最最起码的一个要求啊,这应该是做得到的吧,可偏偏有人会接二连三的出现这样的问题,自认为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去把好最后一道关卡,最后未曾去朗读并修改撰写好的各类文章!
不是说笔者在撰写文章时,就不会出现上述这样的问题,而是本人也同样是存有这样的问题的,还因本人深知自己也有粗心大意的坏毛病,等文章撰写好了以后,为了避免出现上述的问题,就比别人多去花了一点点时间,用语音读音软件,去朗读自己已撰写好的文章,至少要去朗读两三遍。在有些时候,本人不是等文章全都撰写好了以后,再去拿来朗读修改的,而是撰写好几段文字以后,就用语音读音软件去朗读一下,还有可能会多次去朗读,凡觉得有不好与不对的地方,顺便、顺手修改过来,从而大大的减少了差错率与失误率。
文末,笔者只想去说,写作并非是草草了事就行了,既要下一番“磨洋工”的功夫,还要一遍又一遍的朗读、打磨与修改,往往一篇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由朗读、打磨、修改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