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杨守敬
昨天上午(1月9日),“杨守敬书法作品展暨艺术研讨会”在实庐书院举行,也是一种雅集。发起者为刘阳、李俊杰,涂廷多先生也参加了活动。杨守敬(1839年5月27日—1915年1月9日),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泉币学家、藏书家。今后很难再出这样的大家。受邀参加的人不多,并且每一个人还测了体温,均正常。虽然体温不高,但发言者见地很高,都像杨守敬书法那样,有正大气象。我也很有感慨,简而言之有四:
1.文以载道,以文养道。文化是杨守敬标志性的存在,学富而眼高手高,这也得益于他7次会试未过而终于不再参加科考,始潜心学问而成为一座文化高峰。形而上者谓之道,杨守敬的文化品格是用坚毅和灵魂温养出来的。
2.著述宏富,学究天人。他一生著述达83种之多,4000余万字,被誉为“晚清民初学者第一人”,代表作《水经注疏》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三大绝学”之一,是郦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3.碑帖融通,无意于佳。杨守敬书法走的是碑帖并举、融会贯通之路,但他的书法成就却是属于“无意于佳乃佳” 的范畴,同时他也无意把书法作为安身立命之技,但书法史却偏偏记住了他。
4.远见卓识,承前开新。杨守敬不仅有书法创作,诸体兼擅,还有《学书迩言》等理论研究成果,书法成就不仅载入史册,还被日本书法界尊称为“现代书道之父”,影响深远 。
通过对杨守敬书法的欣赏,对其人其文的了解,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书法要写出点名堂,必须下功夫、学问富、有天赋;杨守敬活出了传统文人的理想状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所以,要想学问富必须下功夫。
在受邀者中,还有杨歧山、杨晓琳二位方家,我笑称“这就是三杨开泰”。真心希望2021年否极泰来,国泰民安康。
—— 20210110晨,融斋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