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浅析曹操的用人之道

魏武用兵,仿佛孙吴。临敌制奇,鲜有丧败,故能东禽狡布,北走强袁,破黄巾于寿张,斩眭固于射犬。援戈北指,蹋顿悬颅;拥旆南临,刘琮束手。振威烈而清中夏,挟天子以令诸侯,信超然之雄杰矣。——《三国论》

王勃曾赞颂曹操用兵如神,堪比军事家孙武和吴起,当属三国时期最杰出的英雄。不仅如此,曹操每与下属讨论治国方略时,常将周公、孔子挂于嘴边,可见其博学多才。

然曹操起事之时,兵卒不过数千,声望不及袁绍,何以能笑到最后?除了文韬武略,其高明的用人之道也不可忽略啊。

在探讨曹操的用人之道之前,本文先引入一个概念: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企业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有其诞生、成长、壮大、衰退直到死亡的过程,一个企业从其诞生到其死亡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就叫企业的生命周期。伊查克·爱迪思把企业成长过程分为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贵族期、官僚初期、官僚期以及死亡期共十个阶段。

企业生命周期提出后,许多中外学者又对其进行了修正和改进。有学者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把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企业生命周期

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其主要矛盾和特点不一样,那么所采取的战略也会不同。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作为企业战略中的重要部分,当然也必须适应企业的各个生命周期。

如果把魏国看作一个大型企业,那么我们可以试着用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来分析它的人力资源战略,也就是曹操这个CEO的用人之道。

考虑到曹操去世之时,魏国正处于强盛时期,所以本文只分析前三个阶段。

众所周知,影响企业的因素有许多,由于本文所分析对象的特殊性,故只考虑市场占有率、知名度两个指标。市场占有率原本是指企业的市场份额,这里特指曹操(魏国)所拥有的土地份额。

  • 01 创业期

189年,世语曰:陈留孝廉韂兹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觽有五千人。

189年,曹操为了讨伐董卓,变卖家产,募集义军5000人。

190年,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刺史陈温、丹杨太守周昕与兵四千余人。还到龙亢,士卒多叛。魏书曰:兵谋叛,夜烧太祖帐,太祖手剑杀数十人,余皆披靡,乃得出营;其不叛者五百余人。至铚、建平,复收兵得千余人,进屯河内。

190年,各路诸侯起事后,曹操剿灭董卓心切,孤军深入,与董卓部将徐荣在荥阳狭路相逢,一番激战后,曹操兵败。后前往扬州招兵买马,扬州官吏赠其4000余人,但回到龙亢时,大部分士兵叛逃,仅剩500多人。加上在铚、建平两县所招募的1000多人,曹操进驻河内郡时,其士兵不过1500多人。

河内郡当时是袁绍的地盘,袁绍时任伐卓盟主,曹操在他那里挂了个奋武将军的头衔。其他几路诸侯动辄拥兵数万,曹操与他们相比,要土地没土地,要人没人,所以他不得不暂时委身于名噪一时的袁绍处。不过,正因为如此,曹操才有机会大败黑山贼寇,晋升为东郡太守。

192年,信乃与州吏万潜等至东郡迎太祖领兖州牧。遂进兵击黄巾于寿张东。追黄巾至济北。乞降。冬,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

192年,曹操一战成名,很快便引起了鲍信等人的关注,前来请其坐镇兖州。曹操不负所望,击溃黄巾军,得降兵三十多万,收编精锐,创建“青州兵”。

接下来,曹操南征袁术,东击陶谦,于195年被汉献帝册封为兖州牧,196年又晋升为大将军,后让于袁绍而被改任为司空。

程昱说公曰:“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觽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公曰:“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同年,刘备前来投奔曹操,程昱认为他有雄才大略,建议杀之。曹操则答道:“如今正是招揽贤才之时,为杀一人而失天下人心,得不偿失。”

公元196年的三国地图

短短七年间,从揭竿而起时的5千人到现在的数万人,从陈留的弹丸之地到如今的沃野千里(如图),从被人忽视的奋武将军到汉献帝册封的司空,从刚开始连小兵都留不住到鲍信、刘备等人前来归附,曹操始终秉持着积极的用人策略,为了吸引天下人才,宁愿将来人负他,也不愿轻言杀之。程昱的眼里只有一个刘备,而曹操的心里想的是千万个刘备来附。

还记得,韩信在断头台上对着滕公大声说:“汉王不想成就统一天下的功业吗?为什么要斩壮士!”刘邦因少斩一颗头颅而获得了天下。昔者管仲差点一箭射死齐桓公,齐桓公摒弃前嫌而成就霸业。饱读史书的曹操又怎会不懂其中玄机,众多归附者之中只要能有一个韩信或者管仲就足矣,所以他才愿意敞开大门,翘首期盼四方有识之士的到来。

另外,在事业的初创期,创业者的热情和雄心都会吸引外部的人才,所以应当充分发挥创始人的人格魅力、创造力和影响力。而曹操面对强敌,总是处变不惊,常常出奇制胜,这份胆识和诸多以少胜多的战绩让将领们莫不心悦诚服。

可见,曹操在初创期,由于市场份额小,而推行积极的用人政策,同时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从而吸引人才归附。

  • 02 成长期

经过了七年的洗礼,曹操已有资格傲睨群雄,而接下来的三大战役更让其独霸中原。

198年,太山臧霸、孙观、吴敦、尹礼、昌豨各聚觽。布之破刘备也,霸等悉从布。布败,获霸等,公厚纳待,遂割青、徐二州附于海以委焉,分琅邪、东海、北海为城阳、利城、昌虑郡。

198年,曹操东征吕布,屠彭城,破下邳,诛杀吕布,却盛情款待其将领臧霸等人,并委以重任。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曹操对毕谌的包容,当初张邈叛乱,劫走毕谌一家老小,曹操便好心辞退毕谌,然毕谌却发誓绝无二心,曹操曾为此感动得流下热泪。未料,毕谌离开曹操后,马上便归附了张邈。如今毕谌被擒,曹操却不计前嫌,因其孝顺而拜为鲁相。

199年,洪、尚率觽降,封为列侯,还军敖仓。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初,公举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既下射犬,生禽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张绣率觽降,封列侯。

199年,射犬一役,张杨旧部薛洪、缪尚率众投降,被封为列侯。当初,曹操曾以为魏种对自己一片忠心,得知其叛逃后,便发誓日后决不饶恕他。如今抓获魏种,曹操又因爱惜其才华而亲自为其松绑,并封其为河内太守。

接着,南边的张绣、庐江太守刘勋纷纷率部来降,皆被封为列侯。

200年,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冀州诸郡多举城邑降者.

200年,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收缴到手下和袁绍私通的信件,立即烧毁。冀州各郡纷纷献城投降。

官渡之战

202年正月,公军谯,令曰:“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其举义兵已来,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以后之,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为存者立庙,使祀其先人,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

202年,曹操下令厚待无后的遇难将士,找到其亲戚作为后嗣,并安排他们的生活和教育,让那些烈士可以后继有人。

公元202年的三国地图

从前后两幅地图可知,6年间,曹操的市场份额(领土)扩展了接近2倍,三大战役后,曹操将中原地区一截为二,袁绍的去世更让袁氏内部分崩离析,为曹操统一北方提供了有利条件。再回顾189年共同起事的诸侯们,皆已消失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唯有曹操独自笑到了最后。

袁绍

在此阶段,曹操都有哪些特别的用人策略呢?

  • ① 曹操延续了创业期优待降兵的政策,按照其原来官职予以封赏,打消了降兵们心中的顾虑,换句话说,你们不过是换了个老板,该干啥还干啥。
  • ② 曹操诛杀吕布却善待其部下,这一招着实厉害,动摇了其他诸侯的军心,不管胜负如何,其部下将不会被论罪。那些实力不济的诸侯必然会重新考虑是坚决反击还是投降,如果坚决反击,那么一旦失败,自己必死无疑;如果投降,除了向曹操俯首称臣,其他并无多大变化。孙子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于是,曹操不废一兵一卒,就让张绣、刘勋等人俯首称臣。
  • ③ 曹操迅速毁掉部下与袁绍的来往信件,可谓一举两得,既安抚了那些曾有异心的将领,为军队留住了人才,又稳定了军心。反之,如果处理不及时,一旦信件流出,那么军队内部必定产生难以估量的负面情绪和恶劣影响。
  • ④ 曹操下令优待阵亡烈士,竭尽所能为其处理好身后事,此举也是对前方杀敌的将士们的一种激励措施。

从这阶段可以看出,当曹操的市场份额快速上升、声名鹤起后,其人才策略也随之调整,从创业期单纯地招募人才已经逐渐向留住人才倾斜。

  • 03 成熟期

官渡一役后,曹操替代袁绍成为中原最新的霸主。

203年己酉,令曰:“司马法'将军死绥’,故赵括之母,乞不坐括。是古之将者,军破于外,而家受罪于内也。自命将征行,但赏功而不罚罪,非国典也。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

203年,曹操下令:“古代将军临阵脱逃要处以死刑,但我之前只奖有功之人,而不罚有过之人,这不是国家的法律。现在宣布:以后众将出征,打败者要依法治罪、免去爵位。”

  • 1) 论功行赏,安恤烈士家属

207年春二月,公自淳于还邺。丁酋,令曰:“吾起义兵诛暴乱,于今十九年,所征必克,岂吾功哉?乃贤士大夫之力也。天下虽未悉定,吾当要与贤士大夫共定之;而专飨其劳,吾何以安焉!其促定功行封。”于是大封功臣二十余人,皆为列侯,其余各以次受封,及复死事之孤,轻重各有差。

公元207年,曹操对众将士论功行赏,免除烈士子女的徭役租税。

209年辛未,令曰:“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

公元209年,曹操下令:“凡是烈士家中生计困难者,政府必须供应粮食、给予慰问救济。”

218年六月,令曰:“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周礼頉人掌公墓之地,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后,汉制亦谓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宜陪寿陵,其广为兆域,使足兼容。“

公元218年,曹操下令:“凡是公卿大臣和众将有功之人,都应在寿陵陪葬,要扩大墓地的范围,让它足能容下众人。”

  • 2) 举荐人才

210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公元210年,曹操下令:“天下还未平定,正是需要贤才的时候。各位一定要帮我明察举荐出身低微的有才之士,只要有才就举荐,使我能够重用他们。”

211年乙未,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公元211年,曹操下令:“有德之士,未必能够上进;上进之士,未必都能有德。才智之士即使有缺点,难道就不能重用吗?各级官府要仔细考虑,弄清这一点,那么,有才能的人就不致被遗漏,不致不被提拔。”

公元220年的三国地图

曹操兼并袁氏国土后,西略马超和韩遂,除了南面的孙权和刘备,曹操已完成了西部和中北部区域的大一统,成为了三国时代名副其实的枭雄。

那么在此阶段,除了延续优待降兵政策之外,曹操的人才策略又有什么不同呢?

  • ① 曹操从原先只奖不罚的军功赏罚制度,改为有奖有罚、奖罚分明。
  • ② 曹操前后用三道命令,对将领论功行赏,对烈士家庭给予生活照顾,将有功之人都纳入陪葬的范围。
  • ③ 曹操连下两道命令,不拘一格求人才。

从这阶段不难看出,曹操在拥有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及知名度时,开始恢复了军功赏罚制度,军功奖赏的侧重点也从原来的奖励前线将士转为安恤烈士家属。

除此之外,曹操更是求贤若渴,唯才是用,无论其出生,亦不管其德行。而曹操多次提起陈平、管仲、姜子牙等人,无不是治国的旷世奇才,因此也可看出其对人才的需求也在悄悄地改变,从起初攻城略地的武将到现在治国平天下的管理人才。这也说明在魏国进入成熟期阶段后,曹操考虑更多的便是如何更好地管理国家。

结语:

曹操,魏国的缔造者。早在2000年前,便根据魏国发展的不同阶段来制定相应的人才战略。

  • 1) 创业期:市场份额小,知名度低。曹操推行积极的用人政策,凭借着个人的文韬武略吸引人才归附,并且优待降兵;
  • 2) 成长期:市场份额、知名度迅速提高。曹操继续优待降兵,不战而屈人之兵,使得弱小诸侯纷纷来降,同时重视留住人才,抚恤烈士家庭;
  • 3) 成熟期:市场份额、知名度到达鼎盛,曹操恢复赏罚分明的军功赏罚制度,军功奖赏侧重点转向抚恤烈士家属,同时不拘一格求管理人才来满足新时期的需求。

李瓒曾曰: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曹操果然不负其望,最终名冠诸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而曹操以其出色的才华将永载史册。

参考资料:《三国志》、《三国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战略管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