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相】应梦兆张俭辅佐辽帝,为相二十余载清简自律
张俭质朴无华的举止给皇帝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示意图,图为《御府绘林珍赏册.无款松屋高士》。
在中华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契丹建立的辽国也曾辉煌过,而这与辽国皇帝仿汉制治国、推行中华文化密不可分。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开始,辽国就逐步实行汉化政策,尤其是契丹贵族们的汉化程度非常高。辽道宗曾说“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自然,在辽国的朝堂上,汉人朝臣也不在少数,而且能力出众者亦被重用,这其中就包括辅佐辽圣宗辽兴宗两朝、为相二十多年的张俭。
张俭,字仲宝,宛平(今北京)人,出身于官宦世家。其为人正直严谨,不喜欢虚夸矫饰。辽圣宗统和十四年(996年)考中进士,且名列第一。之后,历任顺州从事、署棘寺丞、范阳令,后调任云州任幕僚。他的长官和同僚对他的人品和才干都十分敬重。
这一年,辽圣宗到云州一带游猎。按照当时的惯例,皇上御驾所经之处,地方长官一定要有所献贡。然而,云州节度使在面见辽圣宗时却如此奏道:“臣辖区内没有什么特产,只有幕僚张俭,为一代之宝,愿以此为献。”
有意思的是,就在到云州前,辽圣宗曾做了一个梦,梦见有四个人侍奉在身旁,他还赐给每个人两口食物。因此,当他听到云州节度使要献上“一代之宝”张俭时,他恍然大悟,原来梦兆应在了张俭的身上。“俭”字不正是四人和二口吗?
于是,辽圣宗马上召见张俭,刚见面,张俭质朴无华的举止就给皇帝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再就治世之事询问,张俭也是侃侃而谈,还当面上奏三十多件事情。
这一年,辽圣宗到云州一带游猎。图为五代 胡瓌《出猎图》。
从此,张俭开始受到重用,历任监察御史、司门外郎等职,号称“明(智)干(练)”。其后因父亲去世丁忧三年,复出后任礼部郎中、太常少卿等职。太平元年(1021年),张俭被拜为左丞相,进封鲁国公,改赐推忠匡时守节功臣,后被封为异姓王韩王。为官期间,张俭为辽国的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太平十一年(1031年),辽圣宗驾崩,张俭接受遗命辅佐太子,即辽兴宗。辽兴宗即位后,依旧十分倚重张俭,拜其为太师、中书令,加尚父。
重熙五年(1036年),辽兴宗亲临礼部贡院,亲自考察进士,而这些事情都是张俭亲自督办的。张俭一心要为辽国选出更多人才。在张俭觐见时,辽兴宗为以示尊重,不仅未直呼其名,还赐诗加以称赞。张俭有五个弟弟,辽兴宗想一并赐给他们进士及第出身,但张俭坚决推辞。
正直的张俭为百姓鸣不平,也不怕触怒皇帝。一次,有司抓获了八个盗贼,并很快处死了。可是不久抓住真正的盗贼后,才发现那八个人是被冤枉的。他们的家人上有司诉冤,张俭听说后,三次上奏请求重新审理。辽兴宗勃然大怒:“爱卿难道是想让朕为他们偿命?”张俭道:“八家老小冤苦无告,如果能稍稍加以存问抚恤,使他们能够收尸下葬,就足以安抚活着和死去的人了。”辽兴宗遂听从了他的建议。
张俭为官清正廉洁,生活中也是以勤俭朴素闻名。他穿的都是用粗糙的粗布做成的衣服,吃的也都是简单的饭菜,省下的俸禄则去接济亲朋故旧。一次,辽兴宗去其家吃饭,张俭拒绝了宫中御厨,而是献上了自家做的蔬菜汤羹和米饭,辽兴宗吃得还很高兴。
张俭为官清正廉洁,生活中也是以勤俭朴素闻名。图为清 徐天序 山水画〈坐禅〉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有一年冬天,张俭在便殿奏事,辽兴宗见他穿着一件破旧的袍子,就让近侍暗中在这件袍子上烙了一个洞,作为记号,想看看他到底能穿多久。结果发现张俭一直穿着这件袍子,从没有换过。皇帝问其原因,张俭说,这件袍子他已经穿了三十年了,舍不得扔掉。当时朝廷奢靡之风盛行,皇帝知晓张俭是希望以身作则,使奢靡之风有所收敛。虽然如此,皇帝还是慨叹其家之清贫,遂让张俭到内务库中随意拿取一些财物,可奉诏前去的张俭只拿了三匹粗布。人们愈加敬重他,辽兴宗也更加看重他。
辽兴宗即位后,辽国西边的西夏和南边的北宋爆发了战争,北宋接连战败,辽兴宗打算借机攻打南宋,夺取其关南十县之地,并决定亲征。出兵前,辽兴宗到因为年老已经归第的张俭家中询问他的意见。反对战争的张俭分析了战事利害,并劝说兴宗不要亲征,而只需要派一名使者去宋朝责问就行。辽兴宗遂放弃了出征的打算,还赏赐给张俭不少东西。
重熙十一年(1042年)正月,辽兴宗一面在边界派重兵,一面派遗南院宣徽使萧英和翰林学士刘六符与北宋交涉,北宋则派富弼与辽方谈判,并于九月达成协议,即在澶渊之盟规定的赠送给辽国的岁币的基础上,再增加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史称“重熙增币”。虽然宋朝付出了一定代价,但双方最终还是避免了战争的涂炭。同年冬,辽兴宗因张俭献策有功改封他为陈王。
张俭在相位二十余年,“裨益为多”。《辽史》说他:“功看两朝,世称贤相,非过也。”1053年,张俭以91岁高龄去世,敕葬宛平县。1969年,其墓志铭于北京西城区出土。
参考资料:
《辽史‧列传第十》
《张俭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