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工分的日子
挣工分的日子
飞翔
研究生在华为上班,每月拿2万多元的月工资,有人心里还抱怨收入不高。
农民工在日企上班,每月加班加点也只能拿4000多元的工资,有人觉得工作很累。
你们知不知道50年前的农民,辛苦劳动一天,拿10工分就喜笑颜开?我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深有体会,报酬多少并不很重要,只要心里满足就有幸福感。
《社员像朵向阳花》《甜蜜的事业》这些老歌曲唱出了农民的喜悦,唱出了翻身农民当家作主人的自豪。
我的父亲土改在地方供销社工作,1954年发洪水,我的祖父患痢疾没有及时治疗,刚满60岁就去世了。伯父是铁路工人,家里几亩地靠我的母亲和大妈是种不来的。父亲决定离开供销社,回家种地。后来被社员选为大队干部,也是每天拿工分,还要时而参加农业劳动。他每年带领社员上水利工地,离家就是3个多月。父亲没有觉得当农民干部不划算,提出撂挑子。他勤勤恳恳干到56岁才退出干部队伍,安心当种地的农民。
人民公社成立后,实行集体核算,社员在生产队劳动记工分。男劳力最高10分,女劳力最高7分,少年有5分、4分的,老年人有8分、6分的。开始的工值10分等于2毛钱,就是说你劳动一天,也只拿2毛钱。
生产队的粮食、油料、柴草、鱼豆等一律按人头和家庭劳动工分分配。收入低,社员家庭普遍生活苦。尤其是1959年至1961年,天旱无收,家家分几分田自救,种红薯糊口。
农民劳动拿工分我地有25年整。没有哪个农民嫌弃种田划不来,出外做生意的。没有哪个社员嫌弃农村苦,选择自杀的。当年有句流行语,叫做“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民,确实不怕吃苦,不怕流汗。
我们普遍住土屋,点煤油灯,穿土布衣服,步行上学,吃瓜果去野外偷,用泥巴沱捏泥人、打炮,戴草帽学习解放军作战。心里还是痛快的,没有就医难、购房难、养孩子难的议论。
不过姊妹多的家庭,有好多女孩子不读书,留在家里挣工分。我的妻子就是一个代表,她念书一周,书包被别人偷了,自己就闹着不读书,怕父亲责骂。后来一直下地劳动,挣工分养活自己,帮助父母养活弟弟,供两个弟弟读书,直到25岁出嫁来我家。她出生于新社会,但成为了文盲妇女。
我能够上学读书,可是上小学一年级就学会下地插秧、抱谷、捡粪、割猪草,为家里挣工分我是积极的,起早贪黑下鳝鱼是快乐的。18岁高中毕业,回乡当农民。生产队看见我是一个白面书而生,给我评每日9分。我到学校教书,还是每天记10工分。拿10分的老师,社员们还是很羡慕的。说教师太阳嗮不着,雨水淋不上,周末、暑假、寒假休息还拿工分。
那个时代很落后。没有家用电器,身穿的衣服靠母亲夜里纺线织布,亲手缝做。家里点煤油灯,我要熬夜看书母亲就生气,说我没当家不知柴米贵。花几毛钱去书店买一本书,父亲就指责我是败家子。收音机、手表、电视机、电风扇统统没有。
挣工分的日子让我难忘。它培养了我吃苦的习惯,它磨练了我的筋骨,它让我懂得了不当工人就很辛苦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