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粽子|原乡

(端午节的粽子,图片来自网络)

端午节来了。
        现在端午开始放假了,据说是为了尊重传统。在一个快速向工业化信息化物质化过渡的国度里,放假是否有传承历史的效果,存疑。
        小时候乡下生活贫困,端午节一般也正是农忙季节,是鸽麦插秧的时令,哪有什么假期!
        但无论大人小孩,对端午节个个记得很清楚。而且家家必过端午节。
        虽然很多年没有过过端午节了,但坐在电脑前,小时候过端午的影像,一一在心海中回放起来,那么的真切,那么的清晰。
        尤其是小时候端午节必吃的三种食物:粽子、白酒(方言,甜米酒的意思)和咸蛋,更是激得今晚尚没吃饭的我,胃咕咕叫了起来。
         古人望梅止渴,今晚我是想起故乡的粽子白酒咸蛋,胃里更难受。
         我有多久没有吃到家里端午节的粽子了?
         想想, 1986年之后,好像再也没有吃过。不,1989年还吃过,那是最后一次吃祖母母亲裹的粽子。
        这些年在外折腾,粽子倒是见识了很多,粤式的,北派的,海派的,甜的,咸的,荤的、素的,见过不少,偶尔也一尝,但几乎没有什么记忆,事实上我也很抗拒。
        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没有理由。
        想来,一定是这外面的粽子,少了吸引我的味道吧?
        老家人过去要吃粽子,一定只有在端午节。
        不像如今,什么时候都能吃到,只要你想。
        一个东西普及化越高,其内在的价值,消损一定最大。
        粽子就是其中之一。
        小时候,临近端午,正是黄梅季节,东西容易发霉。
        老家人总是提前要把往年积存的陈粽叶,或者买的新粽叶,洗净晒干。那个时侯,一个村上,家家户户,或门口场地上支着的晾衣杆上,或是窗户上,都挂晾着粽叶。也算是比较独特的乡村景像。

(芦苇叶,用于裹粽子)

粽叶其实就是芦苇叶。我们周边,虽然河多,芦苇却不多,即便有,叶子也很小,不好包粽子(我们家曾有过一畦芦苇,包粽子也不行)。所以,一般都是到街上去买灵台运村那边湖里的芦苇叶,那里是滆湖的芦苇。湖里苇叶宽大厚实,包粽子很好。
        不仅是粽叶要洗净晒干,赤豆、糯米,也要洗净。
        老家的粽子,早年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白粽子,就是只用糯米。还有一种就是赤豆粽子,糯米掺杂着赤豆。
        我小时候喜欢的是赤豆粽子。
        包粽子,自然是女人的活。
        小时候,这都是奶奶和母亲活。
        我偶尔也会打打下手,也学着包,见样学样。
       比如,把粽叶先转成一个圆锥体,里边灌上糯米和赤豆,也学着大人用筷子把粽叶包裹起来的糯米和赤豆戳实——用粽叶包粽子强调结实,不能松松垮垮的。否则,一煮,粽叶必然散开。
        但我总是包不结实。
        所以,至今也没有真正学会包粽子。
        所以,家乡的粽子味道,在我这个游子这儿,注定消失了。
        把糯米和赤豆倒在包成圆锥体的粽叶里,灌满,扎实之后,上面再用粽叶盖上,包紧,这一过程之后,用专用的粽线炸紧,粽子最后就成了三角形了。
         现在外面的粽子,有用一般缝衣服的线扎的,甚至也有用尼龙绳扎的,殊不知,这一煮之后,完全破坏了传统粽子的味道。
         包粽子,要用专门的绳线。
         我已经记不起家里用的棕线是哪一种茅草做的了,总之,它也是自然之物,也是一种茅草(后注:其实就是杆棵茅针的外壳晒干浸水敲韧撕开作绳线的)。

(杆棵,其叶可以裹在粽叶外,其开花后的花穗外壳,裹粽子时撕条用来包扎粽子,很有韧性)

有时,也有人会在粽叶之外,再包上一张杆棵叶(也是一种能像芦苇一样长的茅草,只是旱生,每年冬天要收割,老的可以用来扎篱笆或搭瓜架),杆棵叶最常用在冬天蒸团子,不易沾锅。
        按照现在的说法,都是纯天然东西混搭,放在灶台上的大铁锅里,用柴火一煮,满屋清香!
        端午节吃粽子时,条件好一些的,一般还要用糖蘸着,尤其是白粽子。
条件好的,会有些白糖,但一般用黄糖,黄糖现在很少见了。
        与冬天蒸团子一样,端午做粽子,也会做上够吃好几天的,放起来,连续吃。
         后来我想,也许是因为做粽子本身费事,加上农忙期间,能够一次做了放起来,也算是一种运筹学吧。
        不过,端午期间,天气已经热了,所以,煮好的粽子,凉之后,一般要用井水浸泡起来。
        过了端午节,下田干活忙时,大人总会带上几只或早上新蒸过的,有时干脆是凉的粽子,放在田间地角,当饭吃。89年夏天我就是这样吃粽子的。
        按我们老家的说法,糯米不易消化,吃了不容易感到饿。
        不过,我不吃粽子已久了,尤其是家里的粽子。
        这些传统,对于生活在城市时间超过故乡的人来说,渐行渐已远。
        甚至,我都不知道,家里,母亲和弟妹,是否还会在端午节包粽子(糯米每年总是种的)。我也没问过。
        内心已经失去传统的城市和人群,是永远无法续接传承乡土产生的文明和传统了。
        即便把它奉为节日,也不过是城市消费主义消费传统的说辞。
        想想也是,正在农忙中的人,如何享受这国家的法定节日呢?
        我也无地自容。

(原文写于2010年6月15日)

关于老朱煮酒

更多分享,敬请期待

(0)

相关推荐

  • 别争了,谁家粽子天下第一?答曰:皆万物裹糯米!

    又要到端午节了,其实最爱粽子.小时候在老家,奶奶开始提前几天浸泡的艾叶,便开始数着指头盼包粽子.这一天,麻麻备好各种佐料,肉.香菇.虾米.干贝.芋头等,待糯米和豆子等微炒后,便开始在门边包粽子,这一坐 ...

  • 天竺美食 | 人间至味是清欢---天竺素粽

    时间过的飞快 如白马过隙,忽然而已 又将一年端午时 榴月花炽,情系粽香-- 法净禅寺现推出了手工素粽 以馈天下道友.同仁.善信 希望给您带来夏日盛情的问候与美味 今年天竺素粽 分香菇粽和赤豆花生粽 味 ...

  • 故乡的河,只在记忆中流淌|原乡

    ["那些河流的名字仍旧陪伴着你. 那些好似无止无境的河流啊! 你们的田野绵延于荒芜, 城市的塔楼今非昔日. 你站在门槛,默然无语."(米沃什:<忘记>) 故乡曾是有名的 ...

  • 记忆中地衣|原乡

    衣 嘉泽晶莹透亮的地衣 前几日回故乡,到师妹在嘉泽花木市场的花也工作室小坐.嘉泽是故乡一处以在全国栽种花木闻名的乡镇,曾经举办过世界花博会.此地也是苏南模式的核心区,却关掉了乡镇企业,而以花木栽种交易 ...

  • 烟雨江南,记忆中的鹁鸪鸪|原乡

    (图片来自网络,图中所示,与我少年时代的记忆略有不同,感谢网友提供) 三月初,江南蚕豆开花时,我写蚕豆开花的旧时记忆,自然而然会写到鹁鸪鸪.因为蚕豆开花时,鹁鸪鸪"啵咕咕啵咕咕"叫 ...

  • 记忆中的那些鸟窝|原乡

    去年夏日休年假回家探亲,太座告诉我,院子里的葡萄藤上,有一个鸟窝.果然. 我很好奇,鸟窝做在葡萄藤上,很罕见的.父亲说,是小白头翁做的鸟窝.白头翁做窝做到院子里来,更是罕见. 仔细一瞧,这白头翁的窝, ...

  • 记忆中的烤饼|原乡

    办公室已经放了好几盒朋友送来的月饼了. 小时候,月饼是个很稀罕的东西.如今,说实话,有些怕月饼了,家人吃得少,我一人吃不完. 看着这凌乱放着的月饼,突然间想起了小时候中秋家里自己做的烤饼. 记忆中,那 ...

  • 记忆中的扁豆|原乡

    故乡周一鸣老师的工笔画,扁豆花 前些日子,故乡未谋过面的网友周老师给我发了几张她画的工笔画扁豆花照片.周老师问我江南旧闻中写没写过扁豆,很惭愧,扁豆我确实没写过.周老师的画,也勾起了我对扁豆的记忆. ...

  • 为粉丝烹饪一道记忆中的葱烧香菇,能让你念念不忘的味道是什么呢

    为粉丝烹饪一道记忆中的葱烧香菇,能让你念念不忘的味道是什么呢

  • 你记忆中的韩国音乐? 来自 李家焕

    #好音乐# 在你记忆中,韩国音乐或许仅仅是男团和女团,偶像组合,又或是唱功平平,作品表面的三流歌手,本贴带你探究真正的韩国乐坛. 首先,韩国或许是世界唯一一个在流行乐坛拥有完整体系的国家.我们先从喜闻 ...

  • 家乡的味道丨停留在记忆中的“弹棉花”。

    说起弹棉花,不禁让我想起在农村的生活,只是,弹棉花你还记得吗? 01 弹棉花是一种老手艺了,虽然如今在城市里已经不多见了,部分农村还保留着弹棉花的老手艺.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慢慢被机器或者其他材料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