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公开硬怼董明珠,这个从草棚里发家的卡车品牌,哪来的底气?
2019年3月5日,全国两会期间,对政治不是特别上心的家哥还是被一则新闻给吸引了眼球——格力电器的董明珠竟然和东风汽车的董事长竺延风互怼了,这一下子激起了家哥的八卦之心。
○ 图丨竺延风回怼董明珠
这里家哥了解了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原来这次竺延风的霸气回应是针对3月4日董明珠在央视《对话》中对中国汽车的评价。董明珠原话:
我对中国的汽车行业,那个汽车我说实在话,我是不满意的。不满意在哪里,就是因为它的精度不够。它没有精准的模具,它做不到那么精致,它的磨合、配合就有差距。所以这时候就会看到中国的汽车有一点粗制滥造,但是你的成本实际上并没有减少多少。
○ 视频丨回顾一下事件原委
在这里家哥也想说说自己的看法,竺延风说中国汽车制造水平世界第一就有点以偏概全了。我国有世界一流的工厂,但也有非常一般的工厂。
国内的汽车生产制造水平,只是单纯的制造而言确实有非常领先的,就比如宝马在国内的发动机工厂,整车厂都是目前最新最先进的东西。
目前世界领先的造车工业被誉为德国的工业4.0,而国内不少先进的汽车制造工厂也可以达到同样先进的技术。
可以说,中国的汽车制造水平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并不夸张,但是要说是世界第一就不敢确定了。
自信回怼遭嘲讽
竺延风的“自信回怼”引发了网友热议。多数网友认为竺延风此言过于膨胀,纷纷开启吐槽模式。
有网友直接回怼“既然世界第一,为什么世界上没卖出几辆?”;
有网友表示担心“直面问题的勇气都没有,还指望这样的人去解决问题吗?一声叹息……”;
有网友对此调侃“又一个没醒酒的”,也有网友直言“自信和自大是有区别的!”
○ 图丨网友评论
家哥认为,国产汽车行业虽说渐入佳境,但仍需严把质量关口,更需要提升核心技术。
在某些核心技术上,不能完全依赖从国外引进,要想保持长期竞争力就必须提升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
当时家哥对于这则新闻的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一个是因为涉及到家哥感兴趣的汽车行业;另外一个是因为事件里的话题人物之一的董明珠。
董明珠是谁,家哥不必多介绍,相信很多人家里都用她们的电器。而今天的故事,就要从互怼事件中的另一个人物说起,他就是竺延风。
竺延风是谁
上面提到了竺延风,圈内人士想必都很清楚是谁,但是对于部分卡友们来说可能还是了解甚少。所以家哥今天就给大家讲讲竺延风以及他和东风的故事。
○ 图丨竺延风
1979年09月——1983年08月,浙江大学化工系化工自动化及仪表专业学习;
1983年08月——1986年02月,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一汽)热电厂仪表车间技术员;
1986年02月——1992年07月,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计量处技术科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1992年07月——1994年04月,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计量处研制科副科长;
1994年04月——1997年03月,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对外经济贸易处处长兼一汽集团进出口公司经理;
1997年03月——1997年04月,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1997年04月——1998年11月,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兼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1998年11月——1999年02月,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党委常委;
1999年02月——1999年12月,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常委;
1999年12月——2000年08月,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常委、集团董事长;
2000年08月——2007年12月,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集团董事长(2002年9月,兼天津汽车董事长);
2007年12月——2008年01月,吉林省委常委、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
2008年01月——2012年05月,吉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政府党组副书记;
2012年05月——2015年05月,吉林省委副书记;
2015年05月——至今,东风汽车公司(2017年11月更名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业内还有传言,说竺延风的爷爷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科学家竺可桢。
这个八卦家哥也不知道真假,毕竟竺延风对家室好像不愿过多提及。但如果是真的话,那就变相的解释了为什么竺延风一毕业就被分配到一汽工作。
1983年,竺延风到了一汽热电厂仪表车间做了一名技术员。雷厉风行的做事态度让他在1999年就执掌一汽,彼时的他只有38岁,成为当时三大汽车集团中最年轻的少帅。
这一段历史也是挺有料的,但是今天家哥只谈竺延风与二汽(东风前身)的故事。
2007年,在一汽工作了24年的竺延风选择步入政坛。历任吉林省委常委、副省长,吉林省委副书记等职务。
竺延风对于一汽还是有感情在的。据家哥在一汽的老朋友说,在离开一汽前,竺延风曾独自驾驶一辆红旗轿车,从一汽的5号门出发,向外开到宽屏大桥,然后再折返回来。
就在人们以为竺延风会一直从政的时候,2015年5月一纸调令又把他拉回了汽车老本行:竺延风出任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但回到热爱的汽车行业,家哥猜测,竺延风也并没有感到多高兴。当时的东风,因为合资对象众多,被大家戏称为“妻妾成群”。
而是为什么用上了这种贬义词,家哥的想法可能是因为合资对象多,从而导致东风集团内部也是混乱不堪,身为东风人也要先理清自己是哪一个东风,而外人就更难解其中的奥妙了。
浅识东风
说起东风,家哥印象最深的还是当年作为“共和国长子”的一汽的援建第二汽车制造厂(东风前身,以下简称二汽)的故事。
为了回忆那段时期的故事,家哥特意翻了一遍东风集团的官网,浓浓的国企式宣传口号映入眼帘:
○ 图丨东风集团官网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央直管的特大型汽车企业,总部位于“九省通衢”的江城武汉,现有总资产3256亿元,员工16万多名;
事业分布在武汉、十堰、襄阳、广州等国内20多个城市,在瑞典建有海外研发基地,在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区域建有海外制造基地;
累计产销汽车超过4000万辆、上缴税费超过4000亿元,经营规模超过400万辆,位居中国汽车行业第2位;
销售收入超过6000亿元,位居世界500强第65位、中国企业500强第15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3位。
东风集团于1969年创立于湖北省十堰市,前身是“第二汽车制造厂”,1992年更名为东风汽车集团。
从上面这样的描述,家哥可以了解到以下几点:
东风目前是中国汽车行业的老二
东风海外的厂子都在热带国家
1992年之前,东风都叫“第二汽车制造厂”
而我们今天的故事,就要从这“第二汽车制造厂”讲起。
二汽的历史发展
○ 图丨二汽开工典礼
第二汽车制造厂,简称“二汽”,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52年底,在经历了“两下三上”的漫长波折之后,于1969年9月正式开始在湖北省十堰市进行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直至上世纪90年代,厂里都还主要生产“东风牌”卡车。
从地域上看,原二汽总部十堰市,位处湖北、重庆、河南、陕西四省交界,深入中国腹部;从地形上看,群山环抱,只有一条铁路和公路通进来。(这一段家哥直接捞了一下百度百科的描述)
○ 图丨二汽厂址原始地貌——十堰老街一角
家哥觉得这里还要套用一下欧阳修的文章,才能够让大家深刻体会到当时二汽所在的十堰市,简直就是“环堰皆山也”。
1981年4月,以二汽为主体,以“东风”系列产品为纽带,二汽组建了跨部门、跨省区的“东风汽车工业联营公司”,从而打破了我国汽车“品种单一”“各自为战”和“小而全”的格局,“东风”系列产品也是在此时开始备受关注。
1978年至1983年的五年间,二汽大力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管理方法,完成了技术中心、教育中心和装备中心等三大中心的建设任务。
虽然现在的东风贵为汽车行业的第二,但是在他创立之初,还是遇上了不少的磨难。
历经三折终上马
第一次上马与停建
1952年底,在一汽建设方案确定之后,毛泽东主席就作出了“要建设第二汽车厂”的指示。
○ 图丨毛主席
主席一张嘴,地下跑断腿。次年,第一机械工业部就组织拉开了二汽筹建工作的序幕,并在武汉成立了第二汽车制造厂筹备处。
1953年至1955年,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筹备组在武昌选择二汽厂址,编制总体平面布置方案,并与苏联专家接触谈判。
1955年9月7日,国家计委正式决定二汽厂址由武汉迁至四川成都东郊的保和场一带。
但是因为高层对厂址和规模等方面的争论一直未达成共识,到1957年3月27日,汽车局只好宣布第二汽车厂暂时下马。
第二次上马与停建
1958年6月下旬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建设重新提了出来。
当时正值入朝志愿军要回国,当讨论不对如何安排时,毛主席就说调一个师到江南建设第二汽车厂。
○ 图丨援建二汽的员工,奔赴施工现场
这人有了,汽车局也遵照当时李富春副总理的指示,组织力量在湖南开展了选址工作。
但光有人不行,1960年4月30日,第一机械工业部批复同意筹建二汽,并且还办了一个800人的技工训练班,但由于国家当时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所以第二汽车厂第二次下马。
第三次正式上马
在前两次计划目标未能实现的情况下,国家并未放弃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的设想。
1964年,毛主席提出三线建设的意见时,又提到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的项目。
随后,第一机械工业部作出筹建二汽的决定。
1965年12月21日原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发出《关于成立第二汽车制造厂筹备处的通知》。筹备处成立后,各项筹备工作全面铺开,进展迅速。
○ 图丨广大职工与农名在山上架设铁架
1969年初,筹备组在湖北省十堰召开了二汽建设现场会议,成立了第二汽车制造厂建设总指挥部。
○ 图丨二期筹备组人员
下半年,当初号召的十万建设大军陆续进入十堰基地。9月28日,第二汽车制造厂大规模施工建设正式拉开序幕。至此,二汽终于成功上马。
“马上”之旅也不太平
二汽创立之初,条件非常之艰辛,一盏马灯、一根扁担、一双草鞋就是拓荒者创业的全部装备。
甚至于当时的员工这样描述彼时的情形:
一进山,满眼都是芦席棚。我们用油毡铺顶,用芦席隔成小间,再安个芦席门,窝就建成了。同事之间都是'棚友'。芦席棚挡不了炎热与寒冷,老鼠的啃叫与奔跑为我拌眠,偶然还有蛇与你照面。
○ 图丨芦席棚内试装车
1970年,第一代二汽人硬是用榔头和锤子,在四面透风的芦席棚里打造出了第一辆“政治车”——2.5吨越野车EQ240。
EQ代表“二汽”,240代表产品型号,这款车型的主要技术基础是来自一汽的解放。
家哥认为,说它是政治车,主要是因为当时为了应对部队需要,在不具备生产条件的情况下,强行用手工单件加工拼凑出来的。
○ 图丨EQ240装配
○ 图丨EQ240下线
1975年6月,EQ240历时8年研发,最终定型。1975年7月1日,生产能力胜利建成并投产。
○ 图丨1975年7月1日,EQ240生产线胜利建成
这时的EQ240已经不是棚里敲出来的了,在马力大、速度快、耗油低、轻便灵活、视线开阔等特点的加持之下c位出道,在部队里大火了一把。
虽然火了,但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随着战争结束,部队每年只需要1000多辆,导致二汽产能严重闲置。
同样是1978年,二汽“计划亏损”3200万,成为“湖北省和一机部系统最大的亏损户”。
后来,二汽在EQ240的基础上研发出5吨民用版EQ140,才开始扭亏为盈。
○ 图丨EQ140
这里不得不提一件令人意外的事,1978年12月,在对越南自卫反击战中,一辆二汽生产的2.5吨军用越野车EQ240不慎从山崖上摔下,导致驾驶室严重变形。
但就是这样一辆重度摔伤的车,仍然完成了战斗突击和物资抢运任务。
在整个自卫战中,没有一辆EQ240因为质量问题出现事故,而EQ240也被战士亲切的比喻为“功臣车”“英雄车”。
○ 图丨EQ240参加对越南自卫反击战
EQ140型5吨载货车当时是在“以军为主、军民结合”的原则上,在EQ240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用载货车。
它与一汽的换代产品基本上是处于同一产品等级,一汽在这期间也将自己的五吨载货车CA10的技术无偿转让给了二汽。
1978年底,二汽超过了国家原定2000辆的计划,生产了5120辆汽车,第一次向国家上缴利润130多万元。
其中EQ140超产3120辆,闯过了“亏损关”。二汽从此正式开启了创造市场效益的帷幕。
○ 图丨驻港士兵站在EQ140上进入香港
1997年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批驻港士兵就是乘坐着EQ140,通过落马洲口岸和文锦渡口岸进入香港。这也成为EQ140历史上的高光时刻。
更名之后求发展
○ 图丨职工庆祝更名
1992年,这个年份对于东风来说非常有纪念意义。这一年的9月1日,东风由原来的二汽正式更名为东风。
也是从那年开始,东风正式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 图丨原二汽与雪铁龙签约
1990年12月20日,还没改名的二汽与法国雪铁龙公司签订了合资协议,共同成立了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1994年5月,第150万台东风汽车下线,这台车的下线也代表着东风新一代5吨卡车全面转产。
○ 图丨东风第150万辆汽车下线
1996年,合作了十余年的东风与康明斯终于决定结束恋爱正式结婚了。
当时,在两家公司的生产技术许可证协议到期后,两家公司决定各出资50%,成立了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
○ 图丨东风&康明斯
1999年7月27日,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便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了。
○ 图丨东风公司干部大会
上市后,东风的发展一直波澜不惊,平稳运行,和国际大腕的联姻也更为频繁。
在前几年和雪铁龙以及康明斯合资之后,东风又先后和韩国起亚、法国雷诺、日本本田和日产等达成合作合资协议。
2000年前后,东风推出了小霸王系列车型,过硬的技术和质量为它赢得不错的口碑。
○ 图丨东风小霸王宣传广告
2002年,东风与法国PSA集团签订扩大合作的合资合同,将标致品牌全面引入国内,成立了东风标致。
○ 图丨东风标致
2007年,历时4年研发、试验的东风猛士军用越野车开始批量装备部队。
○ 图丨东风猛士
时间来到了2014年,这一年在家哥看来是东风最黑暗的一年。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那一年东风内部被爆腐败贪污的丑闻。
○ 图丨中纪委官网截图
据当时的新闻报道,在巡视组进驻东风汽车一个月零四天之后,有多达55人被公开通报处理。
这部分内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了解一下,这里家哥由于篇幅原因就不过多赘述。
由于贪污丑闻的影响,上头的人对于东风新一任领头人的委任也是颇为上心。也是在这个时间,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再一次登上了汽车行业的舞台。
老兵归队
2015年5月6日,东风汽车公司召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大会。宣布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东风汽车公司主要领导变动的决定:竺延风任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在离开八年之后,竺延风重新回到了热爱的汽车行业。这一次任命,家哥觉得用“老兵归队”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
○ 图丨竺延风
“改革者”竺延风
因曾在一汽进行大力整改,竺延风身上就一直存在着“改革派”标签。
而此次执掌东风,竺延风肯定也是想把之前一汽的改革模式一比一复制到东风的。
不然家哥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解释竺延风在上任的100天里,用逾50天的出差时间、超过40次密集飞行,亲临超过40家子公司现场调研、交流和指导工作,等超常规速度融入东风。
○ 图丨竺延风就职后行程
尽管竺延风上任初期曾表示要传承、不折腾,但面对东风“妻妾成群”的现状,竺延风明白,必须改革!
而竺延风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向高管层“动刀”。家哥了解到,东风发展至今,高管离职现象从未像最近两三年一样频繁过。
2016年离开的前东风雷诺执行副总裁胡信东,在东风任职26年;
2017年离开的前东风一把手李春荣,在东风任职30年;
2017年离开的前东风标致总经理李海港,在东风任职21年;
2018年离开的前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陈斌波,在东风任职30年……
频繁的人事变动,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企业运作不畅,销量下滑。2017年,东风汽车全年销量为412万辆,未能实现预定的450万辆销量目标。这也给了竺延风更大的压力。
干不好就靠边站
2017年6月,在竺延风上任两周年之际,新一轮的东风高层人事调整开始了。
由于市场业绩的持续恶化,这一回,竺延风对东风旗下两大板块的高层的动手了。
○ 图丨刘卫东
○ 图丨安铁成
家哥了解到,把持神龙汽车公司多年的刘卫东,在调令下将神龙公司的分管权限让渡给了竺延风的安铁成。
而原本负责风神品牌销售工作的李春荣,则被安排到了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担任总经理。
做出这样的人事调动,家哥觉得竺延风心里也一定特别难受,但是看到东风问题之后,已经到任两年的他,除了痛下“杀手”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
于是,竺延风只能打破他之前向外界许下的承诺——要传承,不折腾。
家哥认为,彼时的竺延风,看着神龙的烂账,又要面对投入了大量资源的东风风神难以打开市场的局面,做出这样的决定好像别无选择。
加快打造商用车领先新优势
2018年11月,东风汽车召开战略研讨会,旨在部署东风商用车未来五年规划。
竺延风在战略研讨会上,就东风商用车业务发展强调指出,要着眼于商用车行业TOP1地位,巩固提升竞争力,打造商用车领先新优势。
家哥认为,商用车业务作为东风核心业务,在新的事业目标面前,一定要增加危机感,才能在新一轮的市场浪潮中站稳脚跟。
○ 图丨东风商用车发布会
2019年1月6日,东风品牌新一代东风天龙KL重卡、东风天锦KR中卡上市活动在武汉举行,活动现场,竺延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两款新品进行了高度评价。
○ 图丨竺延风接受采访
随着新一代中重卡的上市,东风商用车步入"五大平台商品共网销售"的新阶段,成为国内中重卡商品线覆盖最全、产品最丰富的卡车制造商。
○ 图丨新款东风天龙KL
家哥相信,正如东风商用车的口碑一样,最新上市的东风天龙KL和KR依然是以可靠为主题,可靠的产品质量、可靠的运营伙伴、可靠的赚钱工具等。
合并传闻并非空穴来风
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领域的竞争也是非常大的,很多的汽车公司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而且目前的进口的汽车与合资的汽车竞争性很强,它们在国内市场中的地位也是很高的,所以国产车如果想要发展起来的话,就必须在行业之间寻找合作的伙伴,因此很多企业之间开始进行了合作。
○ 图丨三方签署合作协议
从2017年起,一汽集团、东风汽车、长安汽车三家国字头车企合并的传闻就不绝于耳。
2018年7月13日,一汽、东风、长安正式签署移动出行意向协议书,确定整合三方优势资源,出资组建T3出行服务公司,这也是2017年12月1日三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又一重大落地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一汽、东风、长安三家企业并非第一次探索共享出行领域,2017年5月,长安汽车旗下分时租赁平台“长安出行”于重庆上线。
一汽也于2018年5月份推出了分时租赁平台——开开出行投放的车型覆盖了红旗品牌、奔腾X40、威驰两厢车。
6月29日,东风汽车旗下的共享出行平台——东风出行上线试运行,首日投放了20辆东风风神E70。
虽然三家平台在共享出行领域尚未掀起大风大浪,但积累下的项目启动经验可以让T3出行服务公司不用“摸着石头过河”,更加从容地面对市场上林立的强大对手。
在家哥看来,三方成立移动出行公司终极目的或许并非合并,更多是为了在新合资环境中创造条件,抱团转型,合力抗击合资品牌和优秀民营品牌。
这一波操作下来,更是让广大网友坐实了合并的消息,网友们也是绞尽脑汁,为它们起好了合并之后的名字——“中国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家哥有话说
众人拾柴火焰高。家哥认为,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协同发展是必然。而对于东风来说,在各大车企大力投入新能源以及智能化的今天,充分整合资源,协同合作,也许能够为东风在新一轮的行业变革中博得头筹。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东风公司成立50周年。站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东风会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呢?我们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