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园秋语·“八一”军魂】孙致忠:天路情思《第二部》||主播:五彩云霞---第691期
孙致忠老师参与拍摄的《走天路》
《四》
越过冰大坂,车子继续向巴音布鲁克大草原驶去。秋日的草原,青草变黄,天鹅飞去,牧民匆忙赶着牲畜下山过冬,以免被即将到来的暴风雪围困。此情此景又把我的思绪拽回到昔日官兵战风雪的殊死斗争中。
人们都懂得打飞线、战虎口要付出鲜血生命,但是在险恶的环境下同样有牺牲。只要是战天山的一员,死神就会时刻向你召唤,在天山公路上奋斗过的人都有逢凶遇险的经历,都称得上是英雄好汉!
天山雪看起来妩媚动人,然而,一旦肆虐起来,却又凶狠无情。它封锁道路,摧毁设备,吞噬官兵生命。部队每年上山开工,首先要同雪害进行斗争。
1979年4月24日,五支队12连刚到铁力买提冰大坂上,就遭遇到暴风雪,一两米厚的积雪把全连围困了24天。给养车受阻上不来,连队处于危险境地。全连只好把三餐改为两餐,把干饭改为稀饭。带来的煤烧完了,取暖做饭成了严重问题,党支部发动战士们扒雪捡柴,搜寻一切能烧的东西,连草皮草根、牛粪都不放过。到后来实在难以坚持,连队下狠心把桌椅板凳、木箱都集中起来劈柴做饭取暖,最后连睡觉的铺板也抽出一些烧掉了。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寒夜里,帐篷里无柴生火,干部轮流值班,生怕战士们冻伤,不时地喊醒大家起来活动活动。就这样,他们免遭全连覆没,硬是挺过了24个漫长的日夜。当道路打通,副团长孙佑田亲自带人送来粮煤时,大家激动地热烈拥抱!
在《走天路》专题片中,有一组采访当年伤残战士陈卫星、陈俊贵催人泪下的镜头。那是1980年4月8日这天,漫天大雪封山,6支队二营被围困在山上。五连班长郑林书、战士罗强、新兵陈卫星、陈俊贵奉命去42公里远的山上通知机械下山推雪,营救部队脱险。四名战士艰难跋涉在没膝深的积雪中,一个个累的喘不过气来。仅仅走了31公里,班长郑林书精疲力尽几次昏倒,最后栽倒在雪地上,再没站起来。罗强和两个新兵牢记班长“一定要完成任务”的遗言,滚爬着向前,身上穿的棉裤冻成了冰疙瘩。罗强又累又饿,精力耗尽也倒下了,心脏停止了跳动。接着,两个新兵挥泪洒别战友,继续艰难爬行,在遇到哈萨克帐篷后才被牧民救起,而陈卫星的脚趾全部冻坏,留下了终生残疾。
风雪无情,雪崩更凶残。天山山峰上每年都堆积着海量冬雪,一旦温度、应力发生变化,经常突发断裂塌滑的雪崩,严重危及官兵的生命安全。我们五支队的老兵不会忘记,1976年3月部队进山施工途中,8连副连长李发清带的解放车被雪崩埋没,他从车窗里爬了出来。同期,10连车队也遭此凶险,一名战士牺牲。77年3月底,四营部上山刚支好帐篷入睡,呼呼作响的雪崩就从天而降,听到响声,人员来不及撤离,帐篷便被冲垮或埋没,由于营救及时,避免了人员伤亡。而6支队遭遇的一次雪崩就不那么幸运了,令6支队老兵不能忘怀的是,1986年4月7日,在玉希莫勒盖冰大坂下面,一个凶残的雪崩一下夺走了3连副指导员徐祥贵等7名官兵的生命。人们可能还记得电影《天山行》中主人公郑志桐,他的原型就是7支队副营长姚虎成。1978年4月9日是个星期天,党的十一大和四届人大代表姚虎成没顾得上休息,到伙房抓了3个馒头,带着两台推土机到哈希勒根达坂北坡推雪开路。路不通,车难行,部队就要断炊停工。姚虎成深知保通的重要,他站在狂风漫卷的大雪中坚定地指挥推雪,突然雪崩发生,10000多立方冰雪从山顶上倾泻下来,把推土机冲出便道50米开外,姚虎成被吞没了。当战友们从雪窝里把他扒出来后,年仅28岁的副营长身躯僵硬,停止了呼吸。只有手表还在转动。姚虎成烈士被追记一等功,中央军委授予他“雷锋式好干部”的光荣称号。
姚虎成的无私奉献精神与天山共存。它教育激励着我部12000名官兵,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顽强拼搏,勇往直前,为了毛主席的遗愿,誓将天堑变通途。
一路上,摄制组的同志被所见所闻感染了,大家表情显得沉重。司机小赵说话了,“当年施工那么危险,牺牲不少战友,大家怕过么”?我用昔日有人说过的话作了回答:“死不怕,苦难熬,寂寞难耐。”
天山公路北起独山子,南到库车县,穿越在深山峡谷中。总队三个支队同在一条线上展开施工,实施大爆破必不可免,这样造成的断路阻车矛盾根本无法解决。便道毁坏后,送物资上山的和山上的值班车辆都在跑“接力”。施工用的雷管炸药、钢材水泥到生活用的粮菜燃煤,都需要人工身背肩扛,爬山越涧,送往连队或工地,给辛苦施工的官兵增添了不少负担。
新疆一般是十月下雪,三月化冻,五月份新鲜蔬菜才陆续上市。而部队每年三月到十月要在远离城镇的深山施工,新鲜蔬菜供应无从谈起。萝卜白菜土豆“老三样”拉上山成了冰疙瘩;压缩脱水的干白菜、干豆角、干茄子、干蛋粉和各种肉罐头、菜罐头吃得人人大倒胃口。榨菜、豆腐乳、煮黄豆至今我都不想见到这些东西,毕竟我整整吃了十年呀!
部队驻地在海拔2000米雪线以上,风雪严寒加强烈紫外线,氧气不足加冰菜冷饭,长期在这种恶劣的生活条件下,许多官兵因高原反应、营养不良而导致手指脚趾指甲凹陷,朝外翻起,患上了严重的高山病、关节炎、胃病等痼疾,使人终生遗憾!
天山深处,四面环山。收音机难接收,电视看不成。团部每十天半月发一趟班车,下山去取报纸邮件,新闻也成旧闻,许多服役期已满的战士还不知山外的新疆是个什么样子,大家以大山为伍,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山里没有演出队来,爱运动的,却为场地发愁。我忘不掉原营部副教导员李增的一句抱怨话,“他妈的!天天开门见山,除了吃饭、干活、睡觉,什么都没有!”还有副营长王春德的一句笑话,“你看这该黑的不黑,该白的不白。头发要黑,它却白了,脸蛋要白,它却黑啦!都给咱搞颠倒了。”
开心莫过于看电影了,不管天多冷,路多远,片多老,等多久,大家总是兴致勃勃观看,并随着剧情变化来抒发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
深山筑路,军营生活清苦乏味,但军人的妻儿老小不嫌弃。每年有许多牵肠挂肚的家属千里迢迢来队探亲,他们大都闭着眼、心跳着上山,对部队真实生活体验之后,却总是抹着泪、红着眼离开。之后,她们更了解军人,更疼爱自己的丈夫。说起筑路官兵的婚姻生活,简单说就是一年订,二年娶,三年怀中抱娃娃。什么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一概与筑路官兵无缘。
在艰苦岁月里,团部年年设在工地,坚持靠前指挥。团党委要求各级干部保持兵的本色,同士兵同甘苦、共欢乐,汗要流在一起。进疆后,我们团部仅有两台69吉普车,团首长都很少坐,工地上经常看到他们步行的身影。在我的印象中,政委张希恩脚穿解放鞋,手拄着树枝查看部队施工的形象难以磨灭。1975年6月,为弥补8连建桥的兵力不足,团里动员机关、警通连、修理连、卫生队每天往山腰上送水泥预制块。团长王玉胜也不例外,两个人抬起80斤重的预制块,迈步在劳动的行列中。我当排长、副指导员时,做沥青路面,被复隧道,为自己备有一把称手铁锹,除了协调工作外,经常是锹不离手,像战士一样干活。
寒来暑往,十个春秋。我部广大官兵居深山,以部队为家,以苦为荣,锻炼了思想、意志、品质,用军人特有的刚毅血性,忍耐性,把各种困难踩在了脚下。
十年奋战天山,我部官兵吃的苦太大,可歌可泣的英雄太多。总队副参谋长许子文和我怀着对英雄们的崇敬之情,你一言,我一语,有着说不完的感人故事,总想全部掏出来,倒给摄制组,讲给全国人民听,好让人民都知道在人民军队的序列里,有一支举世无双,最具中国特色的武警交通部队,他们凭着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在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默默地奋斗着。他们流血流汗,奉献牺牲,用青春和生命创造着新时代的辉煌。
“碧血洒满天山,捐躯为谁?为国威军威振奋!十年夫妻分居,幸福何在?在千家万户团圆!”谁是最可爱的人?作家魏巍把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志愿军称作是最可爱的人,我说在建设祖国、保卫边疆战线上甘愿付出的我部官兵,同样是新一代最可爱的人。他们的业绩应永远载入史册,铭记在各族人民的心中!
小车开足马力越上了铁力买提达坂,穿过当年我亲手被复的3号隧道,又行驶在我铺筑的沥青路面上。通车使用15年了,除水毁塌方有部分损坏外,路面依然坚实平整,行车既快又平稳,真是经得起检验。这时我有些激动,我把自己一生中最美好年华奉献给了人民,又感到宽慰,我为祖国的交通事业做了贡献,觉得很光荣,值得骄傲!
从早上离开那拉提牧场,经巩乃斯林场,巴音布鲁克大草原,我们从天山中部到了天山南麓,进入南疆境内。虽然天色渐晚,但是狗熊沟的秋色,大涝坝碧绿的池水,克孜利亚颜色各异的奇山,在暮日下依然秀美壮观。《西游记》里记述的子母河水,泛着鳞光在静静流淌,一直流向龟兹女儿国——库车。
两天的行程,摄制组轻松跑完了我部官兵与之奋斗十年的天山公路。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皎洁的月光,我虽很累,却辗转难眠。十年,我们没有拿高额的奖金补助,只有吃苦受累,凝聚军心靠什么?靠的就是革命战士坚决听从毛主席的教导,对党无限忠诚;靠的是为了国家安宁,一定要搞活天山的决心和信心;靠的是官兵一致,同甘共苦,为共同理想信念奋斗的牺牲奉献精神。十年,我们仅仅交出一条优良的天山公路吗?不是!除路而外,我们在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代中国军人的光辉形象,培育了部队最可贵的“天山精神”,同时,锻炼了一支建设部队、发展部队的中坚力量,造就了一代英勇顽强的“四有”革命军人。
我在想,为什么从天山公路开工到现在,一再吸引那么多文艺工作者的目光?能产生出小说《天山深处的大兵》,电视剧《天山深处》《今夜月正圆》,电影《天山行》这样的好作品!是因为他们发现战天山不光是人定胜天的力量较量,而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一往无前的精神风貌,我党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作风,我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两不怕”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大发扬!这不都是我们振兴中华、实现四化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巨大力量源泉么?!从七十年代筑路,已经历时七十、八十、九十年代,“天山精神”在不断继承发扬,它教育激励的不止一代人,而是几代人,将来还再一代代传下去。在即将跨入21世纪的时刻,大力弘扬“天山精神”对我们建设“两个文明”,在下世纪中期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意义十分重大!
今天,当天山被公路截开,把它秀丽风光展示在世人面前,独库公路已从军事战略需要转变成为繁荣新疆经济的黄金大道。天山公路缩短了南北疆距离,带来了旅游业的发展,方便了各族牧民的生产生活,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深山里各少数民族牧民思想观念上的解放,使他们能够走出大山,从单纯牧业走向多种经营,进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进入到人类崭新的信息时代!
天山从此活了!毛泽东主席的设想已经成为现实,我们无不为之赞叹!
天山路,平均每4公里躺着一位英烈!
天山路,是青春和生命筑就的路!
天山路,是强国富民的路!
摄制中,当我站在乔尔玛烈士纪念碑下,站在烈士墓旁,凝望那一排排熟悉的名字,内心升腾起无限的缅怀之情。
安息吧!我的战友。你们与天山永存!部队永远怀念你们!各族人民永远把你们铭记在心中!
视频由孙致忠老师提供
【作者简介】孙致忠,男,汉族,1953年2月1日出生,陕西省兴平市人。1973年12月入伍,曾任工程兵建筑第161团警通连电话兵、文书;4连排长、8连副指导员;政治处干部股干事、股长、副主任、主任;武警交通第二总队政治部干部处处长、副主任职务。2000年9月转业至陕西省咸阳市计划生育委员会任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