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远离痛风的四个招数

招数一

  少吃内脏海鲜

  病从口入,痛风也不例外,算得上是富贵病的一种,是吃出来的病。

  有医学文献记载,战争时代和饥荒岁月,患痛风的病例明显减少,而在物质富足的年代,痛风的发病人数明显增加,这表明痛风与食物结构有相关性。专家也指出,嘌呤的来源主要分两类,一是从饮食摄入,二是人体自身代谢生成。现在,动物内脏、海鲜、蘑菇、豆子等营养丰富的食物在人们饮食中比重增加,但这些食物同时富含嘌呤,当吃得过多,排泄却无法负荷时,就会导致血液中的尿酸浓度升高。

  因此,控制嘌呤的摄入,就要把好饮食关。急性期的患者甚至应使食物嘌呤的摄入量接近于零,才能配合用药迅速缓解症状;一般缓解期或慢性期的患者可以将嘌呤的摄入量控制在100—150毫克/天,通常就会有效预防症状的发生。

  不适合的食品:动物内脏、动物脑、杂豆和各种肉汤、肉汁。

  谨慎选择的食品:粗粮、菠菜、花菜、蕈类、扁豆、禽畜肉类。

  适合的食品:牛奶、奶制品、豆浆、鸡蛋、各类蔬菜水果以及植物油等。

  招数二

  服药抑制

  尿酸合成

  尿酸水平是否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与尿酸合成量关系密切。就目前的降尿酸药物来说,有一种就以抑制尿酸合成为基本原理。

  这类药物一般适用于痛风患者的日常治疗,服药必须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让血尿酸浓度慢慢下降。因为一旦血尿酸快速下降至较低水平,可能会诱发急性痛风发作或使急性关节炎迁延不愈。有些痛风患者在工作中无法推脱应酬,这时就应该提前大概一周时间。服用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等血尿酸浓度慢慢下降。健康饮食网 foodwang.com

  不过,此类药物的劣势也比较明显,只有持续服用才可维持稳定的血尿酸浓度,骤然停药还可能导致反弹,需谨慎使用。此外,在急性痛风发作期,此类药物也不宜使用,如果感到关节局部不适等,可能为发作前的征兆,最好先咨询医生。

招数三

  多喝水排出尿酸

  痛风源于尿酸的合成量超过排出量,因此,如能使用药物,令尿酸的排出量增加,就能够起到控制痛风的作用。

  增加尿酸排出的药物,通常都是先抑制尿酸盐在肾小管的再吸收,进而达到促进排出的目的。它们多被用于慢性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不良反应较少。但值得提醒的是,痛风急性发作时要停用这些药物。在临床上发现,有些患者认为,痛风发作是因为平时控制得不好,于是擅自加大药量,这是绝对错误的。因为这些药物可延长痛风发作或引起转移性痛风发作。因此,痛风急性发作时一定要及时就诊。

  此外,痛风患者应多饮水,可以增加尿量,有助于尿酸的排出。使用药物期间,会有大量的尿酸盐从尿液中排出,容易导致泌尿系结石,更要保证饮水量,最好每日饮水超过2500毫升。喝水时以弱碱性水为好,如天然矿泉水、苏打水等,其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可以清除人体内酸性代谢物,改善痛风患者的酸性体质,更好地促进尿酸排出。

  招数四

  均衡营养最有效

  虽然痛风算是吃出来的病,但食物中的嘌呤也是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它经过肠壁吸收,可以通过血液运输到身体的各个细胞组织,形成有用的核酸。且很多医学研究表明,食物中的嘌呤只要一次摄取的量不过多,几乎在肠道内就会被细菌分解,对人体尿酸值影响不大。所以,缓解痛风还可考虑选择天然无害,又能帮助尿酸排出,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的营养素。

  美国自然之宝熊果、布枯、欧芹复合草本营养片“水平衡”,不仅富含天然植物利尿营养素包括熊果、布枯、欧芹、杜松等,还特别添加40毫克钾元素。这些营养素相互配合有助于更好的调节体液代谢,帮助尿酸排出。具体来说,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1.碱化血液,降低血液尿酸值;2.平衡体内离子代谢,平衡渗透压;3.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嘌呤代谢物的产生;4.利尿、抑菌、排毒。

  其中,熊果所含的熊果素有抗菌功效,是一种温和的利尿剂,可以用来治疗泌尿系统的疾病,包括膀胱炎、尿路结石;布枯叶从很早之前就已经用于尿道消毒与利尿,欧洲也曾用来治疗痛风;欧芹富含的类黄酮有助于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清除代谢老化细胞,其所含的大量铁及维生素C则有助于缓解肠道水滞留,促进尿酸的排出,进而起到改善关节炎和痛风的作用;杜松也是非常有效的利尿剂,前列腺肿大时,可帮助排尿,并改善水肿与体液滞留等问题。

  钾元素不仅能够参与糖、蛋白质和能量代谢,还可以参与维持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有助于痛风的缓解和治疗。更值得一提的是,熊果、布枯叶成分都为植物提取物,既减少了不必要成分的摄入,又数倍提高了有效成分的含量,使其能最大地发挥作用。

  当然,除了科学的营养补充之外,更要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应做到适当增加有氧运动、保证足量饮水、合理膳食搭配、避免高嘌呤食物等。特别是以下四种人群,尤要谨慎:

  有痛风家族史、喜食动物内脏、海鲜、啤酒等的人群;饮食口味较重的人士;有明显水肿症状的人士;情绪易波动,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饮水少者;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人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