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府、膻中、巨阙、期门、章门、天枢、中脘、关元、中极。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气短心悸,夜寐不安,胸胁胀满,口苦咽干,痰涎壅盛,体虚劳伤。募穴均分布于胸腹部,是经气聚结的部位,它的分布与所属脏筋部位基本上一致,因此可治本脏腑有关的疾病,五脏六腑各有俞穴和募穴,故某一脏腑有病,可以同时取某一脏腑的俞、募穴进行治疗,此种方法称“俞募配穴法”。如胃病可取胃俞和胃经的募穴中脘。膀胱病可取膀胱俞和膀胱经的募穴中极。俞募配穴,除了直接治疗脏腑本身的疾病外,还可以治疗与内脏相关联的疾病。如肝开窍于目,治目疾取肝俞,肾开窍于耳,治肾虚耳聋可取肾俞。据《难经》、《针灸聚英》和《东垣针法》等历代针灸文献所述,俞穴和募穴的治疗规律是:脏病多取俞穴,腑病多取募穴;急性病痛多取命穴,慢性病痛多取募穴;实证多取俞穴,虚证多取募穴。本组配方即十二募穴中缺少肾募(京门)、三焦募(石门)、胆募(日月)。故此方只取九募十三穴也。
本文摘自《金针再传》,作者:钮韵铎,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