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站建设一年•研究丨专业护航: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的基点

2020年10月,民政部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了加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2021年4月20日,民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统筹加快推进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进度,提出要将社会工作与基层民政建设紧密结合,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全国各地遵循推进会的会议精神和《通知》要求,有序实施社工站建设计划,立足当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各自站点建设特色经验。

在社工站点建设中,有一个核心议题是各地探索中尤为关注的,也是站点建设必须面对的,即如何保障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以有效回应民生服务需求,提升为民服务质量。围绕这个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调研观察,尝试从以下三个角度简单论证如何以专业护航站点建设,用专业社会工作理念丰富为民服务理念,把乡镇(街道)社工站打造成落实党和政府爱民惠民政策、落细民政基层服务的一线阵地。

建立良好的队伍准入机制

人才队伍的专业性是社工站点有效提供专业服务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建立良好的队伍准入机制是确保专业护航的第一要求。新设的乡镇(街道)社工站很多都处于县域一级或相对偏远的地区,实际的区域情况本就让人才招聘困难重重,更不用说招聘到受过科班训练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或持证人员了。另外,还需要重视人才的本土化,社工站的工作人员要尽可能了解和理解当地风土人情

那么,如何在社工站内部建设专业人才培育与准入机制就显得更为重要。能够招聘科班出身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当然好,但如果当地这类人才不足,也可以根据情况设计社会工作初阶课程,对没有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规定修满一定学时给予结业证明,作为站点服务准入的门槛。形成有效的队伍准入机制,确保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再上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专业化与本土化的张力。

构建有效的全面督导机制

督导是保障社会工作服务专业性的重要机制。除了履行情感支持与行政支持的职责外,更为重要的是,优秀的督导能够有效地为一线社工提供持续、贴身的专业服务支持,有力地陪伴社工成长。但是,从当前大部分县域新设的乡镇(街道)社工站情况来看,督导人才严重不足,服务的及时支持不够。根据可行性原则,构建有效的乡镇(街道)社工站督导机制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入手

从县域内部入手,可以根据当地人才实际状况,整合县级社工站的力量,组建本地督导队伍,为乡镇(街道)、村(居)两级的一线社工提供实地督导,与社工共同面对服务对象、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以协同行动的督导确保服务难题第一时间得到回应。

从县域外部入手,可以与社会工作发展较早、较好的地区结对子,引入外部专业力量支持,形成“手牵手”的对口督导机制,以“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进行社工的定期培训、小组督导、外出学习等,确保一线社工在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多方位的专业支持与回应。

通过内部和外部机制建设,培育一批稳定的本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保障社工站的服务质量。

打造内设型专业嵌入体系

在基层社工站的建成与运营过程中,社会工作服务应该“外嵌式”变为“内设型”,让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和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融合发展,社工与基层民政形成服务群众的合力,同心同向,用足用好政策,扩大政策惠及面,使资源效用最大化,推动社会工作服务高效节能,进一步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络。

同时,应发挥社工的“液体”角色,打破现有服务模式中的机构壁垒、部门壁垒和岗位壁垒,整合多部门业务端口,优化业务协同和流程再造,促进政策共同体的形成,实现民生服务从“大而全”向“大而全且小而精”转型。

(作者系集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福建省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

作者:姚进忠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2021年10月上刊,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