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以后:柿子萝卜吃白菜,鸭汤荸荠喝薯粥,秋燥湿寒防贼风
霜降以后:吃好三样,喝好三样,做好三样
来源:儒风大家(rufengdajia)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
俗话说:“补冬不如补霜降。”
吃好,喝好,保养好,这个冬天不生病!
1、柿子
俗话说:“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
柿子中的维生素C含量,是苹果的10多倍。
常吃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柿子浑身都是宝:
果实中富含果胶,有助于预防便秘,调节肠道菌群;
柿饼上面的白色粉末叫做柿霜,能清热降火,中医常用它缓解口腔溃疡。
有口腔溃疡、上火长疖子的情况,可以到药店购买柿霜,涂抹在患处。
柿子蒂是一味止咳良药,尤其针对老年咳喘、小儿百日咳有很好的作用。
2、萝卜
俗话说:“秋冬萝卜赛人参。”
秋季,人容易出现喉干咽痛、反复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萝卜有助于行气能消食、化痰、平喘。
还能吸附油脂,有解除油腻的功效。
将它与猪肉、羊肉一起炖着吃,效果更佳。
白萝卜色白偏入肺经,可清肺热;
青萝卜色青偏入肝经,可清肝火;
胡萝卜不属于十字花科萝卜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萝卜。
但多吃能补肾明目,尤其适合老人和小孩。
3、白菜
俗话说:“霜打白菜赛羊肉。”
霜降时节,正是白菜大量上市的时段。
作为中国人的当家菜,大白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做法多样。
老菜叶炖着吃、嫩菜心凉拌吃,菜帮子剁馅儿包水饺。
只要搭配得好,白菜也能治小病。
大白菜性平、味甘,常吃可以滋养脾胃。
含有的植物纤维和果胶,能促进肠道蠕动;
还有丰富的钾元素,对高血压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单看营养价值,丝毫不逊于昂贵的“补品”。
1、老鸭汤
霜降时节,鸭肉是必吃的食物。
中医看来,肉禽类食物多是温热性。
但鸭肉性凉,能入脾经、肺经、肾经。
可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水消肿。
霜降正值秋冬换季,最容易上火,宜多吃鸭肉。
老鸭汤:
【材料】鸭子1只,葱、姜、八角、料酒、盐适量。
【做法】鸭子洗净剁块,姜切片,葱切段。
鸭肉焯水后,放入葱、姜、八角、料酒,冷水下锅煮。
约40分钟,煮至食材酥软,再加入盐调味即可。
2、荸荠汁
《本草纲目》记载,荸荠有“降火、补肺凉肝、消食化痰”的功效。
荸荠性甘、寒,能清肺热,又富含黏液质。
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秋冬换季频发的肺热咳嗽,咳吐黄粘浓痰等症。
荸荠还含有粗蛋白,能促进大肠蠕动。
对于秋冬内热引起的食积痞满和大便燥结有一定的疗效。
五汁饮
【材料】梨、莲藕、荸荠、芦根各一份,麦冬半份。
【做法】放入破壁机打碎加热即可。
需注意,荸荠不耐高温,不宜加热太长时间。
血糖高的人可以不放梨。
3、红薯粥
民谚有言:“霜降到,地瓜刨。”
红薯,又名地瓜、山芋,是霜降当令的主食。
《本草纲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
它富含淀粉、氨基酸、膳食纤维,是不可多得的“长寿食品”。
鲜红薯熬粥喝,香甜软嫩、口感绵密;
晒干后又韧又甜,上面裹着一层白霜,别有风味。
三宝红薯粥
【材料】大米30克,小米30克,糯米30克,红薯一个
【做法】红薯洗净、去皮,切成小块。
大米,小米,糯米淘洗干净。
锅中放入凉水,放入材料熬煮约50分钟即可。
1、防秋燥
冬天天气干燥,很多人内火集聚。
容易出现口干,口臭,便秘等症状。
平时要注意多喝水,别等到口渴才想起来喝。
口渴是一个信号,证明你的内脏已经严重缺水,正在向你发出“警报”。
要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未渴先饮”。
多吃水分丰富的水果,也有滋阴润燥的功效。
2、防湿寒
今年秋天雨水多,需着重预防湿寒引起的关节疼痛。
受寒、受潮,是关节炎的重要诱因之一。
霜降的低温,会影响局部关节的血液循环。
连绵的秋雨,更加重了关节僵硬的症状。
长此以往,关节滑液分泌异常,加重关节损伤。
建议及时添衣,外出佩戴护膝、护肘,预防关节受凉。
平常可以多晒太阳,适当补钙和维生素D。
进行一些功能性锻炼,维护关节健康。
3、防贼风
睡眠中,人体免疫机能降低。
细菌、病毒就会乘虚而入,中医称为“贼风”。
一旦伤风,轻则全身酸痛、疲乏无力;
重则口歪眼斜、面部神经麻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风”。
睡觉时一定要盖好被子,尤其是不让头面部受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