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国画:历代梅花作品赏析

宋 马麟 绢本设色 纵101.5厘米横49.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是马麟花鸟画的存世名作。描绘绿萼梅两枝,一俯一仰,婀娜多姿。据称,绿萼梅花萼、蒂纯绿,枝梗带青,系梅花中极名贵的品种。画面梅开似玉蕊占风,琼葩含露,绰约玲珑,清幽冷艳。扶疏的瘦枝玉蕊清冷,暗香浮动,为典型的“院体”宫梅。画家以钩勒法淡墨细线写出花瓣,再层层填色。以水墨绘枝,重彩染花,强烈的对比映衬,生动地体现了寒梅冰肌玉骨之美。

《岁寒三友图》册纸 水墨 尺寸:32.2 x 53.4厘米

莹净的纸面上,画家以墨笔画上一株饱结花朵、苞蕾的梅枝,继而交错、绕夹著如星芒般的松针与墨影般的竹叶,将它们横斜置於画面中央。这三株折枝植物的组合,不但是一件写生佳作,同时画中「岁寒三友」-松、竹、梅的组合,又代表当时文人认为应该具备的节操与美德。

从宋代开始,中国画里的花草树木,在讲究其形态之外,也多具有象徵的意涵。松、竹、梅,因为能耐寒,所以很早就在文学、艺术中,得到许多人们的青睐与赞赏。但将它们组成「三友」,并用来比况身处乱世,不变其节的忠贞之士,却已是南宋末年的事了。

这幅「岁寒三友」的作者,为南宋末年,集文人、士夫、画家身份於一身的赵孟坚(1199-1264或至1267)。由於经歷丧国的痛楚,赵孟坚常以水墨或白描画梅、兰、水仙等,来表达他清高坚贞的品格。「岁寒三三友」,并用来比况身处乱世,不变其节的忠贞之士,却已是南宋末年的事了。

《腊梅山禽图》

赵佶 绢本设色 纵82.8厘米 横52.8厘米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写一株腊梅枝干略弯而劲挺直往上伸,极富弹性,互相交错而有变化。枝头几点黄梅开放,似乎有阵阵清香袭来。腊梅枝头上的一对山雀相互依偎均向着左侧画面,将观者视线引向画外。刻画工整细致,富有生活情趣。腊梅枝干以劲细墨笔钩勒,再用水墨渲染;山雀、萱草均用水墨画出。笔墨的细粗、干湿配合协调和谐。左下有画家以瘦金书的题诗一首:“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

梅石溪凫图》

宋 马远 绢本设色 纵27厘米 横2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绘梅枝斜出石上,水中有群凫飞集浮泳。剪裁、构图新巧。有款“马远”二小字。所绘梅枝刚劲曲折,又有力度,用焦墨勾勒的树干,显得“瘦硬如屈铁”。山石用大斧劈皴,坚实、爽朗而有力。水波绘制出动意,表现迂回、盘旋以及由微风吹起的微波,画得十分动人。此图属于所谓“江湖小景”的小景画范围。

《雪中梅竹图》

宋 徐禹功 纸本设色 纵29.4厘米 横926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画雪梅一枝横空而出,修竹两管,雪压枝头,笔法清逸洒丽,意境清幽朦胧,充满诗情画意。作者徐禹功画史无考,画上有清代乾隆皇帝及董邦达、梁诗正等人的题诗。

《红梅孔雀图》宋 佚名
此图原载《历代名笔集胜册》(见《虚斋名画录》)。签题马麟作。细审画上题名,与马麟的风格十分迥异,其作风亦不相似。马下一字模糊不清,不宜误认为麟作。所以只好以无名氏收录于此。或许是马氏一家之作,但作品的年代似乎比马麟早。

《梅竹双雀图》宋 佚名

此图原载《宋人集绘册》(见《石渠宝笈三编》)。无作者姓氏。此种风格的花鸟画,虽无姓名,但一望可知其为南宋中晚期(约1195一1279)的画院中人所作,体状物态均甚精工而有生意。

《墨梅图》王冕
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人。出生农家,幼时好学。年轻时热衷功名,屡应举不中,便绝意仕途,浪迹天涯。王冕存世代表作有《墨梅图》,画倒垂老梅一枝,繁枝参差,密蕊交叠,以圈花法勾勒花瓣,淡墨烘染。

《墨梅图》

元 吴镇 纸本水墨 纵29.6厘米 横35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吴镇喜爱梅花,在家四周遍栽梅花,其所亦命名曰“梅花庵”。此图画法简单中透着灵气和飘逸,虽只画梅一枝,竹叶几片,却丝毫不影响整个画面的整体感和生机昂然。笔意简洁率稚,梅花一笔画出,顿挫转折,花开数朵,新条一挥到顶,与老枝成鲜明的对比。虽为游戏笔墨,却能见出画家的深厚功底和苍劲坚挺的笔力。

《梅竹图》

元 吴瓘 纸本水墨 纵29.6厘米 横79.8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吴瓘为嘉兴人,富收藏,精鉴赏,墨梅学扬无咎,亦能画窠石与寒雀,写意居多。此画寥寥数笔,写出梅花两枝,竹叶数片,署“竹庄人”款,也是游戏之作,笔力较吴镇却稍为逊色。画家既画之,又咏之,行书题七言诗一首,极为精彩地将诗书画结合起来。此画简单得只画了几近空梢的梅枝,矗立在晓风中,只待消息传来便破蕾而出。此画虽无名款,但笔法劲健雄丽,与满幅的题诗共同营造了诗书画完美结合的意境。

《春消息图》

邹复雷 长卷 纸本 水墨 纵34厘米 横212.5厘米 [美]弗利尔美术馆藏)

图绘老梅新枝,蓓蕾竞绽,喧闹热烈的气氛宣告春天来临的消息,动人心魂。画家以劲键和时带飞白的笔触皴写粗干,梅花画法奇特,既非用笔点染,亦非用线钩勒,而用绢卷或线团蘸墨点成。作者以特写镜头截取画面,擅用疏与密、繁与简、直与曲等对比手法布局,笔势道劲奔放,墨色浓淡参差,境界幽雅淡逸,是古代墨梅画的杰作。(下图为局部)

邹复雷,生卒年不详,道士,别暑洞玄丹房主,斋名“蓬荜居”。工诗、擅画,尤精写梅,风枝雪蕊,得华光老人(仲仁)不传之妙,为时人所重,画名颇高。杨维桢有诗云:“鹤东炼师有两复,神仙中人殊不俗。小复(雷)解画华(仲仁)梅,大复(元,复雷兄)解画文同竹”。

《梅花图》 明徐渭 纸本墨笔 纵37厘米 横149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徐渭多才多艺,曾经出入东南七省督帅胡宗宪的幕府,得到明世宗和一些名臣的赏识,他曾亲自投身抗倭斗争,很想为国效劳、有一番作为。正因为徐渭对腐败的封建统治和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的不满,他才力张革新。表现在文艺创作上就是提倡创新,反对摹古,提倡独抒性灵的创作个性,反对不讲真话的伪道统。由此我们也可以得知为什么徐渭将写意花鸟画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并创立了大写意花鸟画一派。

陈继儒 《梅花图册》

明 陈继儒 纸本水墨 纵21.8厘米横30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华亭(上海松江)人,在当时和董其昌齐名,是一位积极提倡文人画的著名画家。能作山水,也以梅竹著称于世。这本《墨梅图》共四开,构图不同,画法有异,有的老干桠槎,一枝数朵;有的骨瘦花稀,树干加点子皴法,与清劲的细枝,灵秀的勾花相结合,颇具意境。有的枝干横斜,凌空屈曲,写花朵疏落有致,施以微妙变化的墨色,格调清新。

《梅石图》

明 陈洪绶 冷金笺墨笔 纵37.9厘米 横12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陈洪绶(1598—1652)明代画家,字章侯,号老莲,别号老迟、悔迟、弗迟、云门僧、九品莲花台主者。诸暨(今属浙江)人。幼年聪慧早熟。他的绘画启蒙于蓝瑛。崇祯年间他被召入宫中为舍人,临摹历代帝王像,有机会纵览宫中藏画。此画中心绘一块山石,一对飞舞的蝴蝶,一仰一俯,互相辉映。右方湖石自下而上危立,左方梅枝则倒垂,在左右对称中呈逆向长势,显得别开生面。构图处理新奇独特,寓变化于均衡中。画法则简率古拙,类似减笔画法,是陈洪绶的变体之作。

刘世儒 《墨梅图》

明 刘世儒 绢本墨笔 纵180.5厘米横100.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刘世儒,生卒不详,主要活动于明代正德、嘉靖(1506—1566)间。字继相,号雪湖,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善画梅,宗法王冕,学之不倦,终成名手。柔密疏简,俱臻其妙。尤工雪梅,冰肌玉骨,清劲俊拔,令人绝倒。图中描绘一株梅树,老干劲峭,断缺处以意笔为之犹如龙爪腾空。一带薄雾淡如轻纱,横亘于画幅中部,烟笼玉树,暗香浮动。刘世儒,字继相,号雪湖,明代画家。浙江绍兴人。他善于画梅,千花万蕊,标格崚嶒,柔密疏简,俱臻其妙。他特别擅长画雪梅,曾画《铁干回春图》。传世作品有:《雪梅双兔图》轴,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梅花图》长卷,藏故宫博物院;《月梅图》轴,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另有《先春报喜图》轴,辑入《石渠宝笈》。著作有:《雪湖梅谱》二卷。

孙克弘《梅竹扇面》

明 孙克弘 纸本泥金 纵15.7厘米横48.9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以较工整细致的笔法画一枝梅花与一丛翠竹,从一角斜出,垂曳于清溪之上。构图疏秀有致,梅枝盘折曲伸,指向扇面款识,使整个画面得到统一。孙克弘(1532—1611),字允执,号雪居,上海松江人。以父荫入仕,官至汉阳知府。能诗善书,擅绘没骨花卉,近师沈周、陆治,远宗徐熙、易元吉,笔墨简练淡雅,得野逸之趣,兼工兰竹、山水,亦作佛道像。传世作品有《百花图》、《折枝花卉图》、《殊竹图》等。
孙克弘当时以画花鸟著名,师法沈周、陆治,兼能工笔和写意。他的花卉有粗细两种面貌:细者,工整清丽,多用勾勒法;粗者,古淡秀雅,笔法率简。这幅《梅竹扇面》,用笔粗简,但又不失工整细致之感,因而此作实际上介于粗、细之间。

《梅花图》 清 朱耷 纸本墨笔

画上签署的落款为“八大山人”,看起来却像“笑之”。表明了画家作为明代皇室后裔对清政府的一种不从和嘲讽心态。仅绘一枝梅,仅有四朵梅花在梅枝上很孤立地绽放,揭示了画家的孤独心理和落寞的心态。

《梅竹石图》

清 汪士慎 纸本墨笔 纵100.7厘米横26.4厘米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画家较早的作品,显得秀气脱俗,生气勃勃,晚年的作品风格有所变化,要粗壮一些。王士慎绘画的题材多样,各种花卉外尚有竹、石等,偏爱清雅,多绘兰、梅等花。这也是当时画家极喜之题。此图绘曲梅、修竹、怪石,画家在自题中称梅为冷香、石兄、竹弟。清(?-一七五九)字近人,号巢林,又号溪东外史,安徽休宁人,一作浙江人,或作歙(今安徽歙县)人,流寓扬州。与金农相友善。笔墨习染,逐臻妙境,为扬州八怪之一。工诗及八分书,画水仙、梅花清妙独绝。金农谓其画梅之妙,与高西唐(翔)异曲同工。士慎画繁枝,千花万蕊,管领冷香,俨然灞桥风雪中。西唐画疏枝半开蝉朵,用玉楼人口脂抹一点红,良缣精楮,各臻其微。士惧老而目瞽,为人画梅,或作八分书,工妙胜于未瞽时。精篆刻,与张潜乙、金筋齐名。著有巢林诗集。

《墨梅图》

清 李方膺 纸本墨笔 纵125.6厘米横42.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李方鹰极力主张在师法自然和传统的基础上自立门户,以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此图在画面右角绘倒梅一枝。似乎信手拈来,却得其天真,具有淳朴、自然之美,奇也在其中了。画上有画家自题:“雪拥梅花傲岁寒,秀才风味画图有。人言结实溅牙齿,未解调羹尚借酸。”

《梅花图》

近代 吴昌硕 纸本设色 纵159.2厘米横77.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梅花图》构图奇特,几条竖直线条,作为梅花主干,小枝旁出。右上侧又伸出数干梅枝,穿插于主干之间。梅花先用写意法勾勒,再填颜色,梅干梅枝的处理,粗看似乎不合常规,然而细细品味,枝干横竖交叉,杂而不乱,恰到好处表现出梅花的风姿,富有生活气息。画家以书法入画,笔墨苍劲,透着几分金石趣味。此画是吴昌硕花卉画的奇绝之作,苍劲俊朗而洒脱随意。

《梅花册》

清 罗聘 纸本墨笔 纵17.5厘米横22.1厘米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梅、兰、竹、菊“四君子”题材,在明清之际受到不少画家的青睐,罗聘显然是受金农的格言“众毁不如独赏”的影响,在此画中有意避开惯常习见的水墨撇写之法,别出心裁地用双勾白描的工笔来画梅花,变实为虚写,突出整个画面的淡雅、素洁,表现出一种纤尘不染、潇洒虚幻的超凡境界。画上有罗聘自题:“古干盘旋嫩蕊新,东风曲护几枝春。世途百折花含笑,一杀难容直道人。冬心先生句,聘”。

罗聘(1733~1799)清代画家。字遁夫,号两峰。祖籍安徽歙县,其先辈迁居扬州。“扬州八怪”中最年轻者。24岁时,拜金农为师,学诗习画,30岁时在扬州画界崭露头角。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罗聘携画至京师拜谒名流,所作8幅《鬼趣图》最受注意。次年南归,在天津因大雪受阻,整理金农诗作,并作后记。三十八年(1773)路经泰安,与几位好友相遇,滞留数月,于次年返里。42~46岁间,曾游历鲁、晋、豫、鄂等地。47岁时,第二次赴京。其间,他曾画蜈蚣、观音、杜甫与韩愈像,又作过指画。在外漫游近10年,后因囊中羞涩而返里。返里后,仍以卖书画为生。乾隆四十九年(1784),应地方之请为重宁寺作大幅壁画,画中仙佛人物维妙维肖,传为名胜,今已不存。乾隆五十五年(1790),罗聘携幼子允缵三上京师。其书画不仅达官贵人求购,在京朝鲜人亦以重金收买。其时收入颇丰,但因豪爽挥霍,8年后还需别人资助路费,才得以返回故里。返乡之后,作《梅花记岁图》。嘉庆四年(1799)逝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