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社论:军事工作会威胁科学发展与世界安全

全球技术地图

创新丨前沿丨科普丨资讯

在未知的世界里,越来越多的政府在要求高校协助研发武器,而这会危害学术文化,拷问研究者的良知。

政府施压要求学者参与军事研究,高校需要明确所持立场。

韩国的紧张情有可原。在北方,一位穷兵黩武、难以捉摸的领导人手握核武器、威力日渐增强的导弹和大批军队。韩国正试图通过其强大的科学基础设施所具备的技术优势进行反击。但是该国想要利用学者的力量来追求军事目标的行为却引起了轰动。而且韩国也并非是唯一一个招致此类争议的国家。

今年2月,韩国顶尖研究所韩国先进科学技术研究院(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Technology,简称KAIST)宣布将联合韩国一流武器制造商韩华系统(Hanwha Systems)成立一个研究中心。报道称该国防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re for the Convergence ofNational Def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将会研究对武器大有裨益的技术,比如可使用人工智能来控制导弹的速度、方向,并能实时监测敌方雷达。

该消息一经发布便遭到强烈反对。全世界近60名从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的学者签署公开信抵制KAIST参与自动武器军备竞赛,他们威胁将与KAIST断绝关系。不过这个小插曲还是迎来了一个美满的结局:KAIST总裁宣誓将不会研制致命武器。抵制结束,本周,公开信的作者接受了参观KAIST的邀请。

但是同样的问题世界各地都在发生。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一直在抗议政府2014年提出的国防科学合作计划,而现在该项目已经吸收了32所高校的研究员。2016年欧盟委员会决定资助国防研究,400名研究员签署请愿书表示抗议。

日本高校也就是否应该接受国防部采办、技术与后勤局(Acquisition, Technology and LogisticsAgency)的资金而产生了分歧。去年,日本内阁咨询机构日本科学委员会(Science Council of Japan)呼吁各研究员抵制这个行动,各机构成立特别委员会评估有关军事研究项目的伦理道德和正当性。根据该委员会本月初公布的研究报告:135所接受调查的高校中有46所建立了这种体系。不过有30所研究机构同意研究员进行申请,还有41所机构并无建立这种制度的意图。而且日本的天文协会已经表示了对该资金的支持,它声称协会内年轻的研究员认为如果所有的努力都符合日本的自卫政策,那它就可以接受。

在美国,高校主导军事研究的现象由来已久,但是这种情形出现在军事化较弱的国家则表明了世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的加剧。试图在这种环境下提高防御能力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是在哪儿?该怎么做?

更重要的是,这类研究会威胁各个高校的基石——其核心原则。对军事项目资金依赖的增强会降低独立性、减少由好奇心驱动的研究。它会剪断世界各地科学家相互信任的纽带,逐渐削弱学术精神。即使在两国交战的时候,公开或在合作中分享数据和技术都一直是和平合作的基础。而如果研究者们需要考虑他们的研究贡献是否会被用于武器研发,那可以理解的是,他们可能不会共享自己的想法。

世界各地层出不穷的政府提议表明军事资金会继续渗入各大高校,那就随它去吧。不过,相关研究员们则身负重任。这些工作要与研发符合人道主义、用于救生应用的基本承诺相一致——比如研发向饱受战乱的地区输送医疗用品的无人机,或者是可以清除雷区的机器人。这条分界线可能会很模糊。用于自主侦察潜艇的人工智能可能看起来相对无害,但当将其配置于核潜艇,就变成了全球研究团体抗议的韩国欲研发的应用。而且,正如文中提到的韩国事件,科学家们在提醒世界警惕新兴技术潜在威胁、重新定向研究轨道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些无视风险研发这些技术的研究员和机构需要保持公开透明,所以他们的同伴不仅要判断他们的科学严谨性,还要确保他们避开了非人道主义应用。

编译丨路会会

选自丨Nature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