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有一位名牌大学生到福耀应聘,曹德旺随后把简历扔到垃圾桶,不屑地说:你去锅炉房拉板车吧!大...

1990年,一个名牌大学生到福耀公司求职,50多岁的曹德旺看了他的简历,一脸不屑地说:“你去锅炉车间,拉板车吧!”还随手将他的简历丢到了垃圾桶,谁料这位大学生居然心甘情愿地去拉板车,而且一拉就是七年你敢信吗?

但这确确实实在曹德旺的福耀集团发生了,很多人不理解,毕竟在那个年代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也不应该有这样的待遇,更何况是名牌大学的学生。

这个学生叫陈居里,1990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管理专业,当时收到国内许多顶尖公司的邀约,但是都被他拒绝了,因为他已经有了选择,那就是要去福耀求职。

只因为有次无意间看见福耀玻璃厂门口的印刷广告语:我们要成为汽车玻璃供应商的典范。

这句话很触动陈居里,让他对福耀集团产生浓厚的兴趣,怀揣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于是就毛遂自荐地来到福耀应聘。

人事部经理看着陈居里的简历喜上眉梢,来了一个名牌大学生不容易,这样的人才自然不能放过,于是就带着陈居里去了曹德旺的办公室。

没想到曹德旺只是随意看了一眼,随手就把简历扔到了桌子上,滑落到了垃圾桶里,就对陈居里说:我们欢迎每一位大学生,但你必须让我知道你的能力,是否能担起重任。

两人前后交流不到五分钟,陈居里同意留下来,就被安排到了锅炉车间,从那以后锅炉车间出现了这样的一幕,一个瘦小的身躯,拖着沉重的推车,艰难的行走着。

因为那一车玻璃有一两吨重,本来是需要两个人拉的,但是陈居里太弱小了,没人愿意和他搭伙,所以他只能一个人死扛。

因为陈居里长得眉清目秀的,整个人和车间的工人格格不入,再加上不爱说话,只知道死命地干活,让工人们觉得很好欺负的样子。

后来得知他是大学生,工人们既惊讶又暗暗嘲讽,还大学生呢?还不是和我们干的一样,读书有什么用,傻了吧!不管工人们怎么说,陈居里都不去辩解什么,依旧该干什么干什么。

久而久之大家有什么错了,或是不想干的活了,都推给陈居里,但即使这样陈居里也没有抱怨和辩解。

最后还是车间主任看不下去了,向曹德旺汇报了他的工作情况,于是曹德旺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你的情况我已经了解了,受了委屈为什么不辩解?一个名牌大学生在车间呆这么长时间不委屈吗?为什么没有走?

陈居里说:“在我看来,能不能吃苦、经不经得起折磨,是衡量一个人能否真正成才所必需的标准。”

接着又说道:我看过福特董事长的自传,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用25年时间为福特工作,就是为了最后5年大干一番。

从他的经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通过打杂,磨炼好基本功,将来才有可能担当重要角色。口头上说自己很厉害,连踏踏实实做事都做不到,别人凭什么信任你、委以重任!

而且我相信您,您是一个正直的人,是一个很愿意为员工考虑的人,我相信您一定会把福耀发展得更好,这么好的公司,我进来了,怎么会轻易离开。

听到这话让曹德旺很欣慰,他看中的人果然没有让他失望,扛得住淬炼,守住了初心,这股坚韧不拔信念,才是福耀最需要的!

后来陈居里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过硬的技术能力,再加上他的英文底子比较好,就去处理香港进出口业务,一直干到香港公司的总经理。1999年12月,他任命陈居里为集团副总裁,主管海外维修市场销售系统工作,一直到现在。

陈居里给了曹德旺极大的感触,甚至在他写的自传《心若菩提》中都提到了他和陈居里之间的故事。

曹德旺很爱才的,但也知道他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他知道一个人才能是一个方面,能吃苦的人才会得到真正成功。

《心若菩提》中曹德旺记录了他从一个只上过几年学的平庸农民到成为令人敬佩的商界大佬的蜕变史。

书中收录了曹德旺很多鲜为人知的真实事迹,包括他在商业上面临的困境和抉择,也包括他的处世经历和人生经验,更包含了他那颗涌动的爱国之心。

从1983年创业开始,曹德旺就一直谨记政府对他的帮助,开始捐款回馈国家,回馈社会,从1998年武汉洪灾的300万,到2008年的汶川地震的2000万,到新冠肺炎的疫情抗击的1.4亿。

其中还有一直不断地对家乡的建设,对全国各地的慈善事业的捐助,直到现在曹德旺已经累计捐款160亿元。

曹德旺虽然没有进入中国富豪排行榜前100,但他是中国慈善捐款最多的人,被称为“中国首善”。

对于“中国首善”的这个说法,曹德旺却说他不配,在他眼里中国首善应该是袁隆平,没有他不知道全世界要饿死多少人。

用曹德旺的一句话来讲:“要让这个国家因为有你而强大,社会因为有你而进步,人民因为有你而富足。”

看《心若菩提》这本书的目的不是为了看曹德旺做过什么,而是让我们领悟曹德旺的精神和品质,从中汲取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当我们处于和曹德旺相同或者不同的情况时,能够找到一套完整、成熟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