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者不矫情:那些悄悄变厉害的人,都在偷偷对自己下狠手

你好,我是粥左罗,这几天看到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了一个阶层固化的社会运行逻辑,我很认同那个逻辑,但这篇谈谈我的看法,关于我们普通人如何打破那个逻辑下的「成长负向循环」。觉得这又是制造焦虑的就别看了。

01

残酷世界运行逻辑:

富有的,给他更多

没有的,把他仅有的也拿走

请思考一个问题:月薪5000和月入1万的差多少?

很明显,差5000。

错。那只是表象。

这个世界并不是简单的算术题,但凡在职场摸索四五年的人都明白,在相似的岗位上,那个月薪1万的人综合下来,每次得到的机会和资源都比那个月薪5000的人多一点点,而每多的那一点点,他能撬动其它资源的比例又比弱的那个多一点,把时间线拉长,比如三年后,很可能的结果是,月薪5000的变月薪1万,月薪1万的变月薪3万甚至更多。再过10年呢。

我开头提到的文章就提到,这个世界的运行逻辑是:富有的,给他更多;没有的,把仅有的也拿走。

我非常认同这个逻辑,包括他举的一些例子。

01 头等舱效应

飞机上坐头等舱的人一般在看书和工作,坐经济舱的人一般在看电影和睡觉。

这样合情合理么?是的。

因为头等舱空间很大,人也少,无论坐着还是半躺着,都很舒服,旁边再放杯茶或果汁,那个感觉跟坐在办公室差不多,那个氛围一下就出来了,无论看书还是工作都不觉得难受。

而经济舱空间小,人又多,怎么都不太舒服,甚至都不敢喝果汁,因为上厕所进出还麻烦,那个氛围就适合看个电影或者干脆睡大觉,不适合学习和工作。

头等舱的人本来就更有钱,同样的两个小时里,他们在学习,你在睡觉,当然是差距越来越大,优秀的更优秀。

02 五环外效应

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前几年说过一段广受争论的话:

「我一直认为年轻人工作生活应该住在城市中心,哪怕房子小一点(应该多出去活动啊),在市区有更多的活动和交流,下班之后也不需要浪费大好时光和宝贵精力挤地铁。年纪轻轻不要着急在郊区,尤其房山、沙河、天通苑之类的远郊定居,买了房我其实也建议搬到市区来。(语境背景是北京)」

很多优秀的公司都是市区五环内,三环四环里,很多年轻人在这里的公司上班,但因为无法支付一个月2000甚至更高的房租,所以没法住在公司附近,只能住到五环外,导致每天的通勤时间来回可能超过3小时。

而那些月薪1万甚至更高的人,可以花几千块钱租住在公司旁边,每天上下班加起来都不用1小时。

因此,每天后者都要比前者多出两个小时的时间用来工作、学习、思考。五环外的人每天花几个小时挤地铁、公交,所以和优秀的同事差距越来越大。

03 大时间换小钱效应

有的年轻人工资不高,但还是希望住在市区更近的地方,咬咬牙把5000的工资里拿出2000多租房子,再出去很多开支,生活费就变少了,但他们又想生活的滋润一点,于是下班时间做很多兼职。

兼职时间很不划算,可能你的生活质量好一点点,但你把下班后、周末的提升时间都用来赚小钱上,所以长期看来,你可能也跟优秀人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同时因为你收入低,所以生活中各种地方你都花更多时间,比如热衷在很多群里抢红包(有钱人从来不去抢那几块几十块的红包),比如你为了买衣服要在淘宝上花一个小时各种搜各种比价,还要关注什么时候打折(有钱人通常会刻意让自己的选择更少以免浪费时间),比如你周末可能要自己刷鞋、洗包、大扫除(有钱人不会自己做)...等等。

这些又让你陷入那个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世界运行逻辑。

我只是简单说了这三点,但其实还有很多,我不一一说了,总之那个逻辑是对的,也是一直在的。

老子说: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人和企业发展都是如此,赢家通吃进入正向循环。

A家庭富裕,孩子从小有充分的家庭陪伴,上最好的幼儿园,上最好的小学,找最好的课外辅导,假期去旅行,最后上好的大学甚至出国留学。

B家庭差点,父母要花更多的事件打工养家而非陪伴孩子,只能去一般的幼儿园,后来也只能上一般的学校,长大了假期要兼职补贴家用,高考后可能上不了很好的大学。

优秀者越优秀,这个社会没有阶级,但有阶层,以上就是。

这样合情合理么?当然。人家能给孩子跟好的,是人家父母努力赚来的,人家父母能更好的赚,是父母的父母的努力,所以这很公平。

02

逆袭者不矫情

你要对那个逻辑说不

富有的,给他更多,没有的,把仅有的也拿走;

优秀者越优秀,差的更差。

这个逻辑是对的,但你要对那个逻辑说不。

如何打破那个逻辑?

说难很难,说简单也很简单:逆袭者不矫情。

怎么理解呢?

上文说到头等舱和经济舱的差距,怎么来的?

因为你特么太矫情。

头等舱你暂时买不起,你就别矫情的相信「经济舱不适合看书学习只能睡觉」的逻辑,你就是要做经济舱的时候也看书,你就是要在头等舱里有人睡大觉的时候努力。

上文中说到的五环外效应怎么产生的?

因为你特么太矫情。

你暂时花不起几千块钱租到市中心,花不起钱租到公司旁,你可以就住在五环外,你可以就跟别人合租,但你要把那3个小时的通勤时间给利用起来,出门前找几篇好文章看,准备点好课听,准备点电子书,上地铁别人发别人的呆,你学你的习。

我每次看到那些说住的远就浪费3小时的文章观点,我嘴里就骂一句:放屁,你怎么知道我3个小时浪费了,我没这么矫情!

上文中说的大时间换小钱效应怎么来的?

因为你太特么矫情。

你没钱的时候就不要做兼职攒钱买啥iPone啊beats啊之类的,你没钱就别一门心里的攒钱也要买贵衣服、背名牌包,你没钱就别周末非得去小资一把去个酒吧....

一句话:那时已经有奋斗成果或者爸妈有奋斗成果后的人该享受的,不是你。

你该干啥?

一句话:你所有的时间,都应该用来弥补差距。

暂时减少你的物质追求,暂时减少生活里的享受性付出,暂时砍掉那些花里胡哨的仪式感....直到有一天,你有资格那么做。

这就是所谓的「逆袭者不矫情」。

你本来就跟人家有差距,你还这么矫情,当然阶层固化了,当然逃不出那个残酷世界运行逻辑了。

03

那些悄悄变厉害的人

都在偷偷对自己下狠手

我已经有快两年时间没坐过地铁了,去哪都是打车,而且大家都知道,一到下班高峰期快车很难打,动不动排队几十个人,我每次都不等,直接打专车,很快,我坐高铁也越来越接受买那个「很不划算」的商务座,为了节省时间,为了有更好的环境和氛围学习、工作。

我矫情么?

不,了解我的人都直到我是最不矫情的人,我正是用连续好几年的不矫情换来的今天可以更舒服的学习和工作。

我刚毕业时住在地下室,旁边没有星巴克也没有COSTA更没有什么西西弗书店供我舒服的学习,我一样可以在地下室看书;

第一份正式工作期间,我从地下室搬到了地上,但依然是五环外,我每天上下班时间超过3个小时,但我几乎从不浪费那3小时,当时我的同事都知道,我经常坐地铁坐过站,因为我一上地铁就开始读书或听音频课,经常太入状态没注意下车,为此还丢过两块代步滑板,同事也知道我上下班都带一块滑板,因为家到地铁和地铁到公司都有一段距离;

听过我2016年的课程的朋友都知道,因为我跟别人合租,晚上不方便录音,我经常在大冬天凌晨后大家都睡了跑到阳台上或下楼去小区的草地上录课收音,遇到狗叫我特么还得等狗叫完了重录。不这样这么办?难道我要说我没条件就不接这个活儿么,那太特么矫情了。

第一份工作时我经常加班到很晚,没钱打快车,我就拼车,那时候很晚,家在五环外,拼车也不好拼到,所以我一般下上单就把手机放那,我开始看书,车啥时候来就啥时候来,反正不耽误我看书。

我想这样么?我不想。我有办法不这样么?有办法,办法就是我要接受永远这么潦倒。

我不甘心,不甘心就只能不矫情,不跟有钱人比,咱们要学会在一切不适合工作和学习的环境下拼命工作和学习。

昨天我发了朋友圈,说周末出来到商场咖啡馆写东西都没位置。有些朋友说,那个咖啡馆太吵了吧,能写得下东西去么。我说我习惯了,吵闹反而我更进入状态,我转头就去电影院里的厅外休息区写文章去了。

这种在吵闹下学习的能力咋锻炼出来的?2017年的时候,我工作忙成狗,每天写课讲课写课讲课,我怕自己忙到没时间成长(我的上一篇文章可以好好看看,很多人忙到没时间成长),所以每天10点下班我也要学习,但其实那么高强度工作后很累,回家就想躺床上玩手机,我也不是个自律的人,我怎么办呢?

出去学习,但那个时间咖啡馆都关了,我去哪学习?后来我在小区附近找到个酒吧,我去酒吧看书。我觉得那段时间服务员肯定觉得我是个奇葩,一个小伙子天天来酒吧,那个书本子和笔,点个东西就坐俩小时回家。

如果你不甘于现状,想要突破那个「弱者越弱」的世界运行逻辑,你就要戒掉矫情,牺牲舒服,硬干个两三年,你就有可能进入那个美妙的「强者越强」的正向循环。

其实你觉得我狠,但就我接触的身边很多牛人,都个个比我狠,所以我看到他们比我牛,我认,因为他们走到今天,比我付出了更多。

如果你回忆一下身边那些进步很快的人,你会发现,他们常常给你惊喜和惊讶,哎呀怎么半年不见他跳槽去大公司了,怎么一年没见他升职加薪了,怎么几个月没见她就减肥成功了,怎么几年没见她跟变了个人似的...

你看到的是人家悄悄变厉害,你没看到的是人家在偷偷对自己下狠手。

戒掉矫情,你没有像王思聪一样中卵巢奖你就没有矫情命,狠一点对自己,那那才是最温柔的抚慰,因为你不对自己狠,这个社会就对你一直残酷着,它有它的运行逻辑。

这个世界二八法则一直有效,但于此同时,一直发生着小规模流动:二八法则中,二里总有人守不住,八里总有人奋起冲撞,以此发生一些替换性流动。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