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识趣(25):裂上煎熬一小鹰 虽然老料皮年轻

一夫之2018-07-31 17:12:08

藏友一玉鹰不识真仿(图1),帖吧就教于玩友,看真者识为到代红山器,看假者认为现代低仿,莫衷一是;玩家有点无所适从。

图1-1

图1-2

本条原意来个“观棋不语”,但藏友诚邀探讨(图2),难却其意现就浅识略述一二,如有看错勿生烦恼,全当抛砖引玉,一笑而过。

图2

粗略看来,此件玉鹰确有不少看真点:

首先是贯通之裂,此裂为沿玉理生成之惊裂,裂之一侧已沁浸色变,非人力所能为,系天然惊裂纹(图3),此裂确真无疑如假包换(参见《古玉学步(2):图说古玉惊裂纹不可仿》)。

图3

其次是饭糁,此器通体呈现饭糁,部分已经生成豆花(图4),也是老玉之佐证。

图4

再次是裂重位置,出现土蚀或者说类土蚀(图5,“类”有原因容后详述),观其状定然自然生成。

那么,这是一件真品到代红山古玉啦?且慢,往往细节决定真伪。粗看之后还要细心把玩,莫失毫厘方能鉴真假于细微、细致入微方能洞若观火。

细微观察之后,不难发现几处疑窦:

其一,玉鹰之形为文化期红山器,由于时代的局限,红山玉器加工主要靠磨磋完成,所以红山器阴线多以磨磋宽线呈现,俗称“瓦沟纹”,红山玉器瓦沟纹下常会留下玉器螺旋线,这是鉴别红山玉器关键的要领之一。本件玉鹰的阴线一无红山“瓦勾纹”特征(图5),纯为后世阴线琢法形成。

图5-1

图5-2

其二,红山玉器瓦沟纹下常会留下用解玉砂抛光磋磨的痕迹,这是鉴别红山玉器关键的又一要领。红山玉器磋磨解玉砂痕方向散乱不一、轨迹变化无序,尽显原始古拙(图6)。本件玉鹰的解玉砂痕相对规律整齐(近于平行),并且同一器件不同部位的砂痕不一致,重者很重轻者极轻,重痕留下补打特征(图7)。

图6-1

图6-2

图7-1

图7-2

其三,文化期古玉象鼻孔经多次钻接而成,余留桯钻台痕与旋磨痕,本件钻孔技术超前、光滑如新(图8)。

图8

其四,古玉惊裂纹不可仿,此件自然惊裂定然老真,察查工痕与裂纹,工遇裂有断、离裂轻微,则为自然态上工,而非工上自然态,工在裂后,器老为假而裂老为真(图9)。

图9

其五,文化期原始古法制玉,磋磨为主不会丝毫影响玉体产生蹦裂,本件玉鹰细微处见蹦口(图10),定非古工痕迹特征。

图10

其六,裂深处见“类”土蚀斑,类在确为自然蚀却非玉器入埋的土蚀状态,此蚀非彼蚀(图11),莫要见斑就认“蚀”。

图11

其六,红山六千年,凡到代真品老熟光气包浆皮壳皆见特征,本件粗观见老、细察如新。

其余细部无须再查,综之,此件玉鹰为带皮老料制成,由于含带很多“老化”元素,所以有一定的强药性,非久摩细辨难能识其假与真。

(0)

相关推荐

  • 第八百三十篇    从远古走来的“红山文化玉器”

    X图1 图2 赤峰市敖汉旗大甸子出土的夏代彩绘三足盖罐. [连云港新闻网]中国是一个崇尚玉器的国家,玉文化从7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开始,一直传承至今,其间从未间断过,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中 ...

  • 第五百三十二篇  红山文化玉器的绺裂

    X 在红山文化玉器表面,我们时常见到绺裂.轻微者,裂隙较浅,层叠分布.严重者,起层脱落,造成破损. 绺裂生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在埋进墓穴时,就可能因为摔过而产生裂纹.有的可能出土时不小心被摔出裂纹 ...

  • 真、假红山玉鹰对比

    真品 仿品 真品 仿品 真品 仿品(上图) 真品(上图) 仿品(上图) 真品(上图) 仿品(上图) 真品(上图) 真品(上图) 真品上图 真品上图 真品上图 仿品上图 仿品(上图) 仿品(上图) 仿品 ...

  • 第1109篇  红山文化玉器类型探究4

    (续) X图7 七.玉鳖 1.深绿色玉.长4.8,阜新胡头沟出土(图七:1).颈前伸,龟背近椭圆形,腹面正中一坚脊,脊正中横穿一孔. 玉鳖. 2.淡绿色玉料.长3.9厘米.阜新胡头沟出土(图七:2). ...

  • 第1108篇  红山文化玉器类型探究3

    (续) X 图4 四.玉璧 1.淡青色玉.长11.5,宽10.1厘米,圆孔直径2.5,厚0.7厘米,凌源三官甸子出土(图四:1).圆角方形,三面有刃,中间有一圆孔.上缘钻有直径为0.4厘米的小孔. 2 ...

  • 红山文化与夏朝玉器(是否存在砣具)专业课

    古玉圈内,一直保持着一种怀疑的态度,红山文化(距今5000年有余)与夏朝(距今4000年有余)玉器因纹饰简单(甚至没有纹饰),圈内一直有极大数一部分学者存疑是否有砣具存在,很多人甚至肯定的说,砣车的发 ...

  • 古玉识趣(103):最难素璧鉴古今 自然沁裂打眼睛

    一件素玉璧的真仿看点举例 素璧最难鉴古今,老料能不辣眼睛? 一件素璧(图1): 图1-1 图1-2 直径11厘米.孔径2.5厘米.厚0.3厘米. 自古玉璧有和田玉.有地方,料不能成为辨识依据:璧最简易 ...

  • 古玉识趣(98):工上蚀与蚀上工 真古新仿分异同

    --真仿商代玉虎的皮壳辨识 一件商代玉虎的真仿辨识贴出后(参见<古玉识趣(97):虽见蚀晶无沧桑工艺纹非辨仿商>),藏友跟贴一件商代玉虎(图1),并调侃"她的兄弟来了" ...

  • 古玉识趣(68):回流非为古物证 上拍不保到代真

    原创一夫之2019-10-13 15:58:03 一件上拍的战国玉剑珌(图1): 图1 初赏满满的战汉形制.出土附着的生坑特征.饱满的黄褐色沁和开窗显露的深绿碧玉,妥妥的战汉玉剑珌风格. 拍品说明三项 ...

  • 古玉识趣(57):从形意上辨识古玉之真仿

    螭龙纹韘形佩(图1): 图1-1 图1-2 韘形佩又叫鸡心佩,两件都是西汉玉韘形制,由于远图一览(不具备上手的条件),初步看上去的感觉难分伯仲,是啊非啊真啊仿啊?全在观摩是否能够细仔到位. 两玉佩在具 ...

  • UC头条:古玉识趣(112): 毋需件件细答问 系列里面述原因

    兴趣所致随缘而发的<古玉学步>似乎成了不是系列的系列,本条评贴的原则是"遇真必赏,见仿不评",加之大量的跟帖很难有时间一一读到,不置评或者漏评也就在所难免了. 至于或有 ...

  • 古玉识趣(111):真古处处无疑问 疑点一现要谨慎

    对<古玉界的耍猴>的注释 <古玉界的耍猴>(参见<古玉拾粹(18):无题>)有感而发后,偶有藏友询疑点所在?略述如下,以为注释. 赏玩,细节决定一切. 辨识,只看藏 ...

  • 古玉识趣(109):一眼见仿为那般 纹饰布局多破绽

    "汉代龙凤呈祥纹璧"辨仿看点 对于大量评贴,遇真必赏--未读到的除外.见仿不评--请予评辨的除外. 翻阅<古玉学步(185):战汉玉剑具浅浮雕兽形纹饰的演进>评贴,一件 ...

  • 古玉识趣(108):威风凛凛红山鹰 真章处处见特征

    一件红山玉鹰的见真看点举例 玉鹰为古玉比较多见的题材,只是假仿遍地一真难求. 红山玉鹰的形制比较简明古朴,所以几乎有海量玉鹰可供把玩,但是真仿之间的判断则全靠细节考量的功夫了. 一件形制常见的玉鹰(图 ...

  • 古玉识趣(107):风蚀沧桑良渚琮 巧用蚀料作仿工

    --瞠目结舌的仿良渚工艺举例(2) 沧桑毕现良渚玉琮(图1): 图1-1 图1-2 难不讶异非常,惊叹人世沧桑.天然风蚀毋庸置疑,但是否真古到代依然需要一番考辨. 都整成这样了,难道还有疑问?那是当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