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容 易 怀 孕 的 姿 势,千 万 别 乱 来

写在前面:

原以为怀孕是个轻松的事,可对于一些人来说却是关关难过。

婚前觉得生个娃是垂手可得,水到渠成的事,打算先玩几年,玩够了就要个娃,享受三口之家的快乐。

可到了该生育的年龄,想怀孕时却又犯了愁。

“该怎么备孕?”

“备孕前要注意什么?”

“什么姿势最容易怀孕?”

到底如何才能让「好孕」快快来呢?

为什么要备孕?

通俗点说就是健康、合理的准备怀孕,能够更有效提高宝宝的健康。

我国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出生缺陷高发国家,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出生缺陷率达5.6%,而1996年这一数据仅有0.87%,每年新增缺陷新生儿数量高达90万

出生缺陷严重影响儿童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给其家庭带来巨大痛苦和经济负担。

简而言之,备孕不仅是为自己负责,也是为未来的宝宝负责,减少意外发生。

“为什么说备孕通常要90天呢?”

这是因为优质卵子、精子的成熟周期大约需要90天时间。

女性一个月通常只会排出一个成熟卵子,而在卵子发育成熟的过程中,需要经过优胜劣汰层层筛选之后,最终仅有一个或多个卵泡被排出来。

而精子的生长周期所需时间为72-90天,男性也同样需提前3个月备孕。

当然,怀孕不只是一个人的事情,在这呼吁男性请勿轻视精子品质的重要性。

备孕必须知道的事

首先要知道,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人都适合受孕。

女性在35-36岁后生育能力与卵子储备量都开始急速下降,因此最好能在35岁以前完成生育的规划,男性35岁以前受孕率最高,50岁受孕率大幅下降。

如果超过以上年龄,不仅怀孕难度增大,且胎儿出现畸形及低能的发生率会显著提高。

此外,例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等疾病时,身体尚未恢复时不宜受孕。

如果在未来有想要有自己的孩子,一定要重视孕前健康检查

这会帮助双方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也确保处于能够怀孕的最佳状态,大大地降低遗传病的发生,这些需要一段时间,要尽早开始准备。

备孕时期双方也要远离香烟、避免饮酒,适度进行健康的减重运动,可以增加受孕机率。

此外,男女双方要补充叶酸,可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降低妊娠高脂血症发生的风险。

简单来说,要培养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补充适当需要的维生素。

怀孕也有良辰吉日?

如同结婚“择吉日”的习俗,受孕也有“良辰吉日”,而这个“良辰吉日”就是我们常说的排卵期。

追踪排卵期=抓住黄金受孕期。

排卵期是月经周期的一个阶段,指成熟卵子从卵巢进入输卵管的期间,通常排卵期的时间只有12~48小时,这段时间内怀孕的概率大大增加。

在月经周期规律的情况下,排卵日的推算方法下次月经来临日往前推14天。

月经周期为28天:第(28-14)=14天为排卵日

月经周期为40天:第(40-14)=26天为排卵日

据调查显示,仅有约12.7%的女性能够准确计算自己的排卵期,若是不规律就更加麻烦,这也是不少人在找排卵期的困扰。

为了准确掌握日期,通常还会采用其他方法来判断:

排卵试纸:使用排卵试纸检测尿液中的黄体素浓度。

记录体温:每天早上醒来测量体温(一天当中的最低温),一般情况下,排卵前的体温会降至最低,排卵后体温会升高约0.3-0.6℃,直到下次月经才恢复正常。

观察分泌物:排卵前2-4天,子宫颈会分泌黏液,这时期的阴道分泌物量多且透明。

备孕相关问答

有关备孕、怀孕的知识复杂,不少人常常无从下手,甚至轻信谣言、偏方等,盲目采取行动,影响正常备孕。

下面就以最常见的备孕问题来一一解答。

Q1:什么样的姿势最容易受孕?

正确的姿势的确能帮助精子更顺利地到达,不过绝对不需要高难度动作,相比之下可能传统方式更易受孕。

Q2:什么时候“造人”最容易中?

精子进入子宫后可存活2-3天,而卵子排出后却只有48小时寿命,因此最好在排卵前就开始做功课,以免精子错过卵子受精的黄金时期。

Q3:流产后多久可以再怀孕?

流产后子宫和卵巢等需要一个恢复的过程,建议至少在休息半年至一年,若非常快再次怀孕,受精卵在尚未恢复好的子宫内膜容易发生自然流产。

写在最后:

备孕不仅是为了怀孕,更是为了优生优育

我们无法决定何时受孕,只能努力把自己的身体调整到最好的状态,等待宝宝的来临。

通过今天的内容,希望大家早日好运“孕”!

—完—

参考资料:

[1]Barker DJ Adult consequences of fetal growth restriction. Clin Obstet Gynecol. 2006 Jun;49(2):270-83.

[2]Herbert V. Folic Acid. Shils ME.Modern nutrition in health and disease 9th. Baltimore: Williams and Wilkins.1999.

[3]Wylie, Linda. Essential anatomy and physiology in maternity care Second Edition. Edinburgh: Churchill Livingstone. 2005: 172.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