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杨应奎课题组--导电碳载体上原位生长聚酰亚胺纳米阵列作为无金属阴极:可实现高倍率特性和长寿命充电储存

这里,在氧化石墨烯和碳纳米管(CNT)存在下,对二酐和二胺共聚单体盐进行有效的水热缩聚反应,分别形成了石墨烯片夹层的,和CNT包裹的聚酰亚胺(PI@GS 和PI@NT)。原位异质成核过程可实现相互交联的PI纳米片和导电碳基底之间的紧密接触,形成坚固的3D分级纳米体系结构,具有丰富的多孔通道和高度暴露的氧化还原活性位点。当用作阴极时,PI@GS和PI@NT显示出 快速的表面主导电容行为特征,这归因于电子的高速传输,电解质的高渗透性和离子的快速扩散。PI@GS阴极表现出卓越的电化学性能,高效的羰基利用率(90%),高比容量(在 0.1C 时达到165 mA h g-1),出色的倍率性能,以及长时间的循环稳定性(5000个循环后仍保留88%),明显优于其PI对应物和其它报道的聚合物阴极。在PI@GS阴极中还观察到稳定的Na离子存储性能。

Figure 1. 单体和聚酰亚胺的化学结构,以及PI@GS和PI@NT复合材料的合成路线。

Figure 2.PI@GS-2的(a–c)SEM和(d–g)TEM图像,(h)其C,N和O的元素映射。

Figure 3纯CNT和PI@NT的(a-c)TEM和(d-f)SEM图像。

Figure 4(a)纯PI,PI@GS和PI@NT复合材料的FT-IR光谱。(b)共聚单体盐,纯PI以及PI@GS和PI@NT复合材料的XRD图谱。

Figure 5(a)杂环亚胺组在PI链重复单元中的锂存储机制。电化学性能:(b)典型CV曲线和(c)充电/放电电压曲线; PI,PI@GS和PI@NT阴极的(d)倍率特性和(e)在各种电流速率下保留的容量。

该研究工作由中南民族大学Yingkui Yang课题组于2021年发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期刊上。原文:In situ growth of polyimide nanoarrays on conductive carbon supports for high-rate charge storage and long-lived metal-free cathodes。

杨应奎,博士,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2007年6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07年7月受聘于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3年6月破格晋升为教授,2016年7月加入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07年7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多次以博士后、研究员、访问学者或访问教授在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和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开展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09)和担任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 客座编辑,现为催化转化与能源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SCI源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 (Wiley) 副主编和Reviews on Advanced Materials Science (De Gruyter)编委,CJFD源刊《胶体与聚合物》编委。

迄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湖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湖北省/武汉市人才计划、武汉市应用基础前沿项目、广东省佛山市"蓝海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第九批)和企业合作项目共20多项,主要开展:(1) 聚合物基能源材料(超级电容器、金属离子电池、电催化)的基础研究;(2) 石墨烯基电子功能材料(导电浆料、热管理、EMIS)的应用开发。迄今在Advanced Materials、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Angewandte Chemie、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R、ACS Nano、Nano Energy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期刊封面论文10多篇,并被Chemical Review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Progress 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R等TOP综述期刊正面引评。主编Springer出版英文专著1部,撰写英文专著4章,编写中文通识教育教材1章;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7项,已获授权15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