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纷纷入场,互联网能破解健康险发展之困吗?

保观|专注互联网保险

随着政策的倾斜,健康险被视为下一个万亿市场。

但在广阔市场背后,却是整个行业的持续亏损。

以老大平安为例,健康险份额虽然占据行业内第一,但却始终未实现盈利,这背后折射出的其实是我国健康险市场的整体困境。

那么,随着互联网对于保险行业的全方位渗透,互联网是否能为健康险插上腾飞的翅膀呢?

也许改变正在发生。

01

在商业健康险领域,行业亏损是普遍,医院遇阻是常态。

因为国内的医疗体系,保险公司无法通过介入医疗诊断过程,来达到控费的目的。这直接导致了险企的高赔付率,以及保费的逐年上涨。

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医疗保险公司需要降低患者的发病概率以及医疗体系资源成本。

所以,有了近几年来,保险公司与互联网医疗的频频牵手,诸如泰康人寿携手挂号网、人保携手春雨医生……此般种种,为的就是打通医疗与保险。

从路径上来讲,倒是正确的;从收效上看,倒是不尽如人意了。

财大气粗的要数平安。

2013年末,马明哲挖来了原阿里巴巴副总裁王涛,开启了平安健康险融入互联网的征程。

彼时陆敏还在职的时候,平安健康险坚持走高端路线,显然用户天花板有限。

于是有了业内健康险好似“鸡肋”的说法,排名第一又如何,还不是年年亏损。

转型是必然的,既然控费是关键,那就砸钱自己建个互联网医疗体系吧,于是,有了平安好医生。

马明哲对此到是很重视,放言,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市场第一。

砸个上百亿雇全职医生、建设万家诊所,不仅在钱上鼎力支持,竟然还给予了平安好医生可以不唱司歌的特权,只要听一下就可以了。

这可是破了马明哲定下30多年的铁律,由此可见,平安在转型互联网上的决心,谁还敢说传统保险公司刻板保守?

实际上,平安好医生抓住的一个关键——医生,无论挂号、买药、问诊,最核心的还是医生,控制医生就能够实现整个后端的看病体验。

拥有后端体验掌握用户之后再不断引导用户的预防意识,降低其患病率,反向推进个人健康管理,医疗保险等等。

这是中国医疗市场“事后”需求大于“事前”需求的环境,所导致的一条路径。

但是这条路走起来,却并不容易。

虽然靠聘请专职医生提高了响应速度和问诊体验,但是网络问诊固有的局限性并没有解决。

临床严谨性不够、数据积累有限、能够解决的疾病种类不足、医学合法性存疑等,单靠问诊无法帮好医生构筑足够的壁垒来抵御竞争者。

02

如果说平安向医疗产业扩张,是为了降低自身风险而做出的必然决策。那么阿里健康发起设立健康保险公司,则是急于破解盈利之道。

2014年,野心勃勃的阿里开始进军互联网医疗,于是发挥买买买的土豪本色,控股了主营药品监管码的中信21世纪,也即阿里健康的前身。

却未料到,去年,国家药监局一纸公文叫停了药品电子监管,主营业务被叫停,阿里健康几近沦为空壳。

寻求新的盈利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保险被视为互联万给医疗天然的支付方,加上本身市场空间巨大,“这池春水”可以搅一搅。

于是,阿里拉上中国太平,宣称要成立一家专做互联网健康险的保险公司。

还公告称:“透过合资企业,将能参与互联网健康保险此全新且大有可为之业务领域,亦将有助对准中国医药保健市场参与者之利益。”

奈何碰上监管收紧,保险牌照陷入“难产”。

要实现从医药到医疗再到保险的联动布局,不知要拖到猴年马月了。

不过,巨头声势浩大进军健康险,使得互联网健康险一下成了资本及行业关注的焦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倒是促进了互联网健康险行业的发展,或许将带动健康险从高端医疗向普惠医疗转型。

因为与传统健康险公司相比,阿里健康有着渠道和平台优势,或许能带动整个健康险销售渠道的变革。

但互联网对于健康险的变革关键在于渠道吗?

对于“真正”提供健康保障的保险产品来说,往往条款复杂,需要与用户的深入交流,只能说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最终的成交难度会远大于交叉销售。

所以,仅从渠道的意义来考量互联网对于健康险的变革,意义并没有那么大。

反而,近两年,互联网健康险的创新体现在了产品形态上。

传闻被腾讯挖角的原平安健康险高管尚教研,被认为是百万医疗险的鼻祖,其打造的“平安e生保”火爆市场,成功将平安的健康险业务带上了快速道。

财报显示,平安健康险2016年保费规模保持超80%的强劲增速,2017年上半年保费收入已超越2016年全年。

去年,众安的“尊享e生”也可以认为是互联网健康险产品创新的标杆案例。

而腾讯挖角尚教研,显然也是觊觎健康险这块蛋糕,互联网巨头、传统保险公司,加上大特保之类的第三方平台,未来这个市场或许会越来越好玩。

03

阿里进军健康险之路受阻,马云干脆牵头曹国伟、史玉柱去进军香港保险了。

平安好医生一路走来,倒是风光无限。

不久前发布的财报显示,其月活跃用户数峰值2000万,日咨询量峰值46万,A轮融资5亿美元,估值30亿美元,成功超越某美国对标公司。

但是风光背后,数据造假、烧钱获客、估值过高······质疑声四起。

事实上,从在线问诊、健康管理、打造O2O服务闭环的重度自建,到现在的开放平台、生态圈,平安好医生在转变思路。

通过与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机构、医疗机构等大健康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式合作,打造一个互联网的健康医疗生态圈。

比如和医院合作,推进商保直赔和控费。

种种,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保险公司与医院、医生、药房、患者实现全面的信息化沟通系统,突破数据瓶颈。

险企的使命在于风控,风控的关键在于数据。

保险公司缺少和医疗机构健康信息的互联互通,数据基础薄弱成为制约健康险发展的绊脚石。

可以肯定,大数据挖掘是未来业界努力的方向,只有掌握充足的医疗健康数据,保险公司才可以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定价。

多种形式的健康管理手段及工具,是积累数据和改善用户健康的有效方法,同时还可以帮助降低参保者患大病的几率,从而降低服务成本。

因此,无论是Oscar还是好医生,健康管理成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健康管理App、可穿戴智能设备等方式,实际上已经大大拓宽了数据的获取渠道。

不久前,美国的健康保险巨头安泰保险与苹果合作,准备让2300多万保险客户,人手佩戴一个苹果手表。

安泰希望所有的健康保险客户能够投入到更加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中,更好地监控自己的运动、健康、饮食等情况。

众安推出的“家庭守护”互联网医院门诊险,包含药品配送、线上家庭医生服务。

以上都是健康管理的融入健康险的典型案例。

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如何找到一种有效的接入方式,激发起用户的主动性,让其参与到健康管理中来,却还需要更多的尝试与探讨。

无论如何,改变正在发生,需要的,是时间。

End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买牌照算什么?这家创企直接买了一个保险公司!

微信公众号ID :baoxianguancha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