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刘海粟美术馆主办的清·虚·玄·韵——刘海粟美术馆馆藏陈培荣作品研究展将于2021年7月23日14:00在刘海粟美术馆开幕。
清:画家追求作品的格调;
虚:空灵,不求形式,而追求内在的东西;
玄:画面追求藏而不露,有想象的余地,有想象的空间;
韵:中国画六法中的第一法“气韵生动”。
——陈培荣
清·虚·玄·韵
陈培荣 《娇艳》 50×75cm 水彩画 2010年
陈培荣教授,1941年生于上海,1960年至1962年就读于上海美专(今上海美院),1964年毕业于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装潢设计专业。陈教授长期执教平面设计,在该领域,卓有建树。在理论和实践上,他致力于装潢美术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传统美学,为创建新中国艺术设计专业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他也长于绘画,尤其是水彩画和油画,对上海水彩画界有过很大贡献,把所在学校建设成水彩画基地,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陈教授创作,着意将绘画作品与建筑环境和谐结合作为基点,借助设计元素和构成原理,参照几何图式,展开画面布局。就其水彩画而言,他一改传统习俗,不再把水彩画当做即兴小品,或视之为速写、小幅习作,而是追求一种宏大制作,反映出提升水彩画内涵的时代诉求。
陈培荣 《花之韵系列1》 75×150cm 油画 2008年
80年代初,陈培荣先生开始追求意象之美。他探索中西绘画的写意特点,倡导意象绘画,强调画面的意境。新时期伊始,“意象”是一个流行术语,使用频率特高,其意在摆脱先前写实模式和西方话语的垄断和霸权,突出中国绘画自身的理论思维。陈教授画画,从不借助照相机,摒弃以摄影为基础的视觉语言体系,也不用草稿,不作现场写生,所画都是出自胸臆、心到象成的意象表达。陈教授称他的意象论创作为新意象绘画,表达中国式创作理念,用他的话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清、虚、玄、韵。按照他的解释,清指格调脱俗,高雅;虚指空灵,以虚带实,大象无形;玄指藏而不露,难以捉摸,不可复制,避免一览无遗;韵指灵魂,指余音袅袅。
陈培荣 《都市怀旧系列4》 50×61cm 油画 2006年
他作画主张中西合璧,倚重中国传统绘画的实践、观念和理论,同时吸纳西方绘画的光色特长和现代意识。他指出,西画的灵魂和语言是光影色彩,色彩学知识是西方绘画的强项。中西合璧就是用西画的光影色彩语言和笔法与国画笔墨意趣融合。
陈培荣 《花之韵系列4》 75×150cm 油画 2000年
陈教授喜以花卉为题材作画,代表作有《花之韵》系列。其画融入没骨画的墨韵意趣,展现如雾里绽放的花卉,有种纯洁高雅的情致。借用清人郑绩论写花卉之法,其画风属“写其形影似不似之间者”的意笔,讲究的是“形外而神内”意象。他画的花卉不是具体的花,说不清其学名,实非客观存在的对象,因此,没有具体的时空,而是纯粹想象之物,只是表达画家性灵刹间的感动,给人留下永恒的印象。
陈培荣 《花之韵系列2》 140×140cm 油画 2010年陈教授对绘画的认知包含大美术的格局,打破了诸画种细分单列各自为政的门户偏见,对他而言绘画是个总体概念,至于运用什么画材,只是权衡各种需要之后的一种选择。他有时作大幅木板(三合板)水彩画、帆布水彩画,也喜欢在保定水彩纸,嘉兴产手工纸(性能近乎宣纸)上作水彩画,驾轻就熟地把控这些材料特殊的性能。无论是油画或者水彩,所追求者同样是清、虚、玄、韵四字隽语。
潘耀昌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文旅部艺术司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陈培荣1941年出生,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上海轻专美术系主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上海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首任院长。从事艺术教学和艺术创作活动已六十余年。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深获好评。“清、虚、玄、韵”为其作品的艺术特色。
陈培荣 《烟云乡情系列2》 80×10cm 油画 2010年
陈培荣 《烟云乡情系列1》 72×61cm 油画 2000年
陈培荣 《都市怀旧系列2》 50×61cm 油画 2000年
陈培荣 《都市怀旧系列4》50×61cm 油画 2005年
陈培荣 《都市怀旧系列7》 50×61cm 油画 2005年
陈培荣 《金色石桥》 74×90cm 油画 2007年
陈培荣 《春晓》 158×158cm 油画 2016年/ 展览时间 /
2021年7月23日-2021年9月2日
开幕时间7月23日14:00
/ 展出地点 /
刘海粟美术馆1、2号展厅
(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1609号)
/ 主办单位 /
刘海粟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