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记忆之童年游戏——玩嘎拉哈

孙晓慧

“嘎拉哈”,是猪、羊、牛等动物后腿膝盖骨。新疆叫作“阿斯克”,东北地区叫作“嘎拉哈”(源自满语:gachuha),是旧时代北方(尤其东北)小女孩的主要玩具之一。嘎拉哈是六面体,但有两个小面不能站立,而主要是玩四面,即正面像人的肚脐眼儿叫“坑儿”,背面像胖人的肚皮叫“肚儿”,侧面像人的耳朵叫“真儿”,还有一侧什么都不像就叫“轮儿”。有关玩嘎拉哈的渊源和出处说法不一。

一说最早起源应该是来自于蒙古族,与狩猎有关。当时人们狩猎之后,把动物的骨头留下来作为“战利品”,代表勇士的骁勇无敌。嘎拉哈最好看的就是野山羊的膝盖骨,蒙古语叫“沙嘎”。“沙嘎”是什么时候开始成为玩具的呢?经过研究,专家认为是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或元朝建立之后,也就是说,玩嘎拉哈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了。满族、柯尔克孜族、汉族等后来都相继玩起了嘎拉哈,而嘎拉哈便逐渐成为北方民族,尤其是东北地区最流行的游戏道具之一。

二说嘎拉哈和金代的梁王金兀术有关。金兀术少年时,父母让他进山打猎。克服重重难关后,他终于取下4种最凶猛的野兽腿膜骨。从此,金兀术的勇敢和强悍便成为当地的佳话。女真人为了让后代像金兀术那样勇敢,便让孩子们抓玩野兽殡骨——嘎拉哈。

在我们这里玩嘎拉哈方法很多。常见的玩法有欻嘎拉哈、弹嘎拉哈、 掷嘎拉哈、赶驴赶马、折大捧等。通常看,欻嘎拉哈要求最好使用羊嘎拉哈,因为羊嘎拉哈个头小,每个面都比较规整,所以立在原地比较平稳。若将嘎拉哈染上色彩,非常漂亮。其他几种玩法基本不受嘎拉哈的品种限制。

下面分别介绍嘎拉哈的几种玩法。

一、欻嘎拉哈

玩欻嘎拉哈,就要准备“大钱码头”,利用彩色的头绳将十余枚铜钱串起来便是。如果没有“铜钱码头” 就缝一个花布口袋(参见“跳圈”里有关文字)替代。

欻嘎拉哈有3种玩法,即欻分、欻圆、欻大堆。

1.欻分的玩法与规则   欻分是比较常见的玩法。通常是俩人一起玩,也有3个人一起玩的。不论是2个人,还是3个人,都是自己一伙。若4个人一起玩,就2个人分为一伙,每到自己伙欻嘎拉哈时所得分数都累计一起。

备用一副4只羊嘎拉哈和1个“大钱码头”。在玩前先讲规则,其中有人问大伙:“几万成?”大伙商量回答说:“4万或3万成。”还问:“是否大全忌的?”大伙回答:“是”或“不是”。所谓“大全忌的”,是指在欻嘎拉哈时,将“大钱码头”抛起后,手在抓起事先心里认定的嘎拉哈时不能随意碰到其他嘎拉哈,否则视为犯规。若是“小全忌”的,在欻时手碰了其他不该碰的嘎拉哈也可以照样进行。当然,不论怎样讲规则,在抛起“码头”抓起嘎拉哈翻手时却没接到“码头”,就是“掉(失败)了”。

当规则讲好后,2个人玩就以“石头剪子布”的方式决定顺序;若是3个人玩就以“手心手背”的方式决定,谁“单”谁是“大家”。

欻嘎拉哈时,玩者都围坐在炕上,中间留有直径大约80厘米的圆地方。欻者将4个嘎拉哈攥在手里,手心朝上,而“大钱码头”(或布口袋)放在攥嘎拉哈的手心上。将“码头”向上抛起,其高度大约在六七十厘米的样子。当“码头”刚抛起后,就将手里的嘎拉哈散撒在炕上。这时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出现2个“坑儿”(或“肚儿”等),而其他或“肚儿”或“真儿”等面则不用看,将这2个“坑儿”欻起来为“一百”;二是出现3个一样的,一起欻起来为“一千”;三是出现4个一样的,一起欻起来为“一万”;四是出现4个都差样的,即“坑儿”“肚儿”“真儿”“轮儿”,那一次性必须都欻起来,为“一百”(或“一千”,可根据大伙事先商定计得分数量)。当往炕上撒开嘎拉哈时,即使有3个嘎拉哈面相同,但因位置不好也可以放弃,只将邻近的2个欻起来。

在撒嘎拉哈时,不论出现上述哪种情况,在欻时都先将“码头”抛起来,眼睛盯着“码头”,下面凭着感觉用手去摸抓心里认定的嘎拉哈,在“码头”回落前迅速将手翻过来接住“码头”。如此反复,直至“掉了”便将欻的权利交给下家。2个人都记住自己所得分数,每次分数可连续累计一起,到了规定的分数时就算“成了”。

接着就进行下两个环节——“扳扳”和“扣合”。

“扳扳”时也是先将“码头”抛起,往炕上撒4个嘎拉哈。一般规则是16(4扳×4面)扳成,即“坑儿”“肚儿”“真儿”“轮儿”,这4面通过“扳扳”的方式都必须同时出现在面前。详细说,在撒嘎拉哈时肯定会有几个“坑儿”或“肚儿”出现,哪面多就先扳哪面,如“坑儿”多就先扳“坑儿”,这样就自然节省扳的次数。方法是将“码头”抛起时,手去将不是“坑儿”的嘎拉哈扳(摆)为“坑儿”。一般情况下,一次只能扳1个,但高手一次性可以扳2个,这是为了以后扳难度大的嘎拉哈创造多一次的机会。“坑儿”扳完后再扳哪个,可根据自己习惯或炕上的嘎拉哈面状情况而定。不论怎么定,必须某一面同时出现在炕上,才能扳下一个面。如果你用了16次“扳扳”机会还没完全扳过来视为犯规,不允许继续扳扳。当嘎拉哈4个面都搬完后就“扣合”。

第一次“扣合”时也是先将“码头”抛起,往炕上撒嘎拉哈,然后接住。再次将“码头”抛起,先随意用抛“码头”的手摸抓起1个嘎拉哈迅速放在另一手中,当“码头”回落时接住。还抛起“码头”,一次性将其他3个嘎拉哈摸抓在手中,而另一只手的那1个嘎拉哈迅速地放回这只手中合在一起,然后伸手再接住“码头”。第二次“扣合”时先用抛“码头”的手一次摸抓起2个嘎拉哈,接着如上述方法将另2个嘎拉哈扣在这个手中接住“码头”。第三次“扣合”时先用抛“码头”的手一次摸抓起3个嘎拉哈,接着用如上方法将另1个嘎拉哈扣在这个手中接住“码头”。第四次“扣合”时先用抛“码头”的手一次性摸抓起4个嘎拉哈,接着如上述方法将这4个嘎拉哈扣在这个手中接住“码头”。

扣完合后,还继续像起初那样欻着玩。如此反复,直到玩够为止。

2.欻圆的玩法与规则  欻圆需要8个嘎拉哈,它的玩法与欻分差不多,也是先将嘎拉哈都攥在手中,往起抛“码头”的时候散撒在炕上。若一次欻4个同样面的嘎拉哈为1圆,欻5个同样面的嘎拉哈为5圆,欻6个同样面的嘎拉哈为10圆。2个人玩时事先讲好多少圆“成”。不论几百圆“成”,当“成了”以后就进行“扳扳”和“扣合”。

“扳扳”的方法也与“欻分”方法一样。因为嘎拉哈多,所以规定扳的次数就多。1个嘎拉哈共分4面,8个就是32面,所以最低规定可以扳32次。当每个面都扳完后就进行“扣合”,方法是先将嘎拉哈都撒在炕上,抛起“码头”,迅速摸抓起邻近的4个嘎拉哈放在另一只手里,用抛起“码头”的手接住“码头”。再次抛起“码头”,再摸抓起炕上剩余的4个嘎拉哈,这时将另一只手中的4个嘎拉哈放在这只手中,恰好“码头”回落到手中即成。每次扣几次合由玩者事先商定,当按要求扣完合后就重新玩。

3.欻大堆的方法与规则  大堆是指所有的嘎拉哈都撒在炕上,然后欻着玩的一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每次只能欻2个嘎拉哈,所以对嘎拉哈的品种没有特殊要求。

在正式欻大堆之前,一般是先讲规则。不论是2个人玩,还是3个人玩,多用“石头剪子布”或“手心手背”的方法决定谁先欻。接着讲是否“大全忌”等等。“大全忌”规则如上,这里不重叙。

欻大堆开始,将所有的嘎拉哈都用手呈大堆状撒在炕上。在欻的时候,每次都是先将“码头”抛在空中,随后用抛“码头”的手去摸抓事先看准的2个同样面的嘎拉哈,迅速翻过手来接住“码头”。每抛起一次“码头”只能欻2个嘎拉哈,留在自己“家”1个算赢的,而将另1个夹在食指和中指之间,在重新抛起“码头”时砸向大堆,使大堆的嘎拉哈自然散开。这时还是用原来的方法继续欻,继续“砸大堆”。周而复始,一直欻到没接到“码头”,或者想摸抓哪2个嘎拉哈没抓起来,就算“掉了”,将欻的权利交给对方。当所有的嘎拉哈都欻没了,就视为这把结束,想玩就重新开始。

二、弹嘎拉哈

就是嘎拉哈用手指弹着玩,这种方法男女老少都可一起玩,这里只说2个人弹嘎拉哈的方法与规则。

先将所有的嘎拉哈均分成2份,每个人都在自己分得的嘎拉哈中选择1个有特色的作为“大马”,然后正式弹。

由2个人一起商定每次几个“添的”?就是说,开始玩的时候,每人每次必须投放数量相等的嘎拉哈作为“投注”。如说“8个添的”,那每人一次就必须添8个。在8个当中必须将自己的“大马”放在里面。也用“石头剪子布”的方法决定谁先弹。

若是甲先弹,那将二人的16个嘎拉哈都放一起,由甲捧在手中,一次性散撒在炕上。这时看看是否有“真儿”,有“真儿”就直接捡回来算自己赢的,捡完“真儿” 后,看哪2个嘎拉哈面相同且邻近就决定弹这2个,方法是弹其中的1个去撞击另1个。弹之前,将中指弯曲,手指盖用拇指肚扳住。这时,根据2个嘎拉哈的方向、位置和距离,或者在炕上猫腰,或者撅起屁股,一手拄着炕,另一手准备弹。全神贯注,虎视眈眈,有时为了调节气氛用嘴将弯过来的手指连连哈上两口气,抱着必胜的信心,屏住呼吸,瞄准目标,有时两眼圆睁,有时单眼吊线,中指渐渐发力,拇指突然撒开,在中指突然伸直的刹那便将这个嘎拉哈弹击出去,而这个嘎拉哈就按照给力的方向“啪”地撞击“目标”。若击中“目标”,则捡回1个嘎拉哈作为战利品。接着用同样的方法去弹第2个嘎拉哈。若弹不上,则为“掉了”,让乙重新将嘎拉哈撒在炕上,如甲一样弹。

如果在散撒嘎拉哈时没有“真儿”面出现,就为“瞎了”,失去弹的权利。据此,这种玩法也叫“弹真儿”。

有时,甲(或乙)弹完一把后,炕上只剩下4个或4个以下嘎拉哈,下家就不用弹了,只好将嘎拉哈拿在手中撒出去,同时召唤“三样”或“两样”。若4个嘎拉哈出现三面或两面时为赢。若剩最后1个嘎拉哈就召唤4面的某一面,因“坑儿”和“肚儿”为扁平面,出现的概率多,所以谁都愿意召唤“坑儿”或“肚儿”,召唤什么就出什么为赢。

若这把弹完后,要看自己的“大马”是否拿回来,没拿回来必须用2个或3个嘎拉哈在对方那里换回来,接着按同样的方法继续玩。

当所有的嘎拉哈都被1人赢去,这个人就可以“放大羊”。方法是将所有嘎拉哈一次性撒放在炕上,首先将“真儿”都捡回去,然后就按照上述的方法弹。什么时候“掉了”,就让对方将剩余的嘎拉哈也像“放大羊”似的撒在炕上,也是先捡回“真儿”后弹嘎拉哈。如此反复,直至将所有嘎拉哈都弹没,接着还像刚开始那样继续玩。

三、掷嘎拉哈

掷嘎拉哈,在具体玩时主要是用手捏住嘎拉哈的大角去拨拉另一个嘎拉哈的方法,所以有的地方称其为“捏大角”;正因为用大角拨拉出其他嘎拉哈的“肚儿”,所以又称其为“拨拉肚儿”。

这里也说2个人掷嘎拉哈的方法与规则。先将所有的嘎拉哈均分成2份,每个人都在自己分得的嘎拉哈中选择1个有特色的作为“大马”,然后就开始玩。

每次几个“添的”不固定,但2个人的数量必须相同,且有自己的“大马”在里面。 也用“石头剪子布”的方法决定谁是“大家”。

玩时“大家”将2个人的“添的”嘎拉哈都拿(或捧)在手中撒在炕上。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将嘎拉哈撒得散落一些好,避免堆挤在一起,以后不好处理。这时只留下1个 “肚儿”做“捏大角”用,剩下的都捡为己有。用拇指和食指将留下“肚儿”的大角捏起来,将“真儿”“坑儿”“轮儿”逐个拨拉成“肚儿”。通常看,呈“真儿”面的好拨拉成“肚儿”,其次是“坑儿”,最后是“轮儿”。在手捏嘎拉哈时,一般是将大角捏在里面,而将另一侧小面朝外,便于灵活掌握。每个嘎拉哈只允许拨拉1次,拨拉成功就将捏着的嘎拉哈据为己有,再捏被拨拉成“肚儿”的那个嘎拉哈大角继续拨拉其他。如果被拨拉的嘎拉哈是其他三面(“坑儿”“真儿”“轮儿”)或根本就没变化便视为“掉了”,将权利交给“下家”。

在具体玩时也会出现这类现象:当只剩下几个嘎拉哈,再掷时兴许不出现“肚儿”,没“肚儿”就视为“瞎了”。因为这种游戏主要是“捏大角”,撒放在炕上的嘎拉哈没“肚儿”就没大角可捏,于是自然将权利交给人家。

当所有嘎拉哈拨拉的就剩下1个时,在抛起的同时召唤“肚儿”。是“肚儿”,你拿回去,若不是就将召唤的权利交给人家。如果你在抛起嘎拉哈时却没召唤“肚儿”,就算“哑巴”。即使是“肚儿”,那也将召唤的权利交给人家。

这轮过后,若自己的“大马”输给对方,那必须用2个或3个嘎拉哈换回来,然后接着玩。若甲将分得的所有嘎拉哈都输光,那乙就用自己原来和赢得的嘎拉哈像“弹嘎拉哈”一样“放大洋”,还是留下1个“肚儿”,捏大角拨拉其他嘎拉哈,方法和规则如上,不重述。

四、赶驴赶马

在过去,谁家日子过得咋样主要看有多少驴马。驴马多就意味着富有,没有驴马就说明贫穷。而嘎拉哈中的“轮儿”正好是“驴”的谐音,与驴相关的就是“马”。在将这种游戏命名的时候也许是出于这种考虑?这是作者主观臆断,无法更深探源。赶驴赶马,这种玩法对嘎拉哈品种也没有特殊要求,这里仍说2个人的玩法与规则。

因为这种玩法不论谁是“大家”,都没什么特殊优势,所以就不必争先后。在玩前,先将所有的嘎拉哈均分2份,每人1份。接着商量每次添几个。若添4个,那甲就先将自己的4个嘎拉哈抓在手里,散撒在炕上。这时,看看这4个嘎拉哈的4面是否有“对儿”(即2个面一样的),若其中有2个“坑儿”,1个“肚儿”,1个“真儿”,那么将“对儿”(即2个“坑儿”)拿回来为这把赢的,而将“肚儿”和“真儿”分别摆在炕上。然后乙拿出4个嘎拉哈在炕上掷,这时看看自己掷的再加上炕上剩余的是否有“双儿”,有2、4、6等偶数的都可以“赶”回去据为己有,而将“单”,如1 、3 、5等奇数的嘎拉哈仍留在那里,摆成一排,等着别人来“赶”。

就这样,甲乙双方不断地掷嘎拉哈,不断地往回“赶驴赶马”。当某一方都输没了,是否“放大羊”或重新开始玩,则由2个人商定。

五、折大捧

就是将嘎拉哈先放在手心中折到手背去,接着再折回来的玩法。这里仍以2个人为例说其玩法与规则。

将嘎拉哈均分给2个人,先讲每人一次添几个嘎拉哈,如每人一次添6个嘎拉哈,那么“大家”就用手心将12个嘎拉哈都捧在手中,然后直上直下地往起一抛,迅速翻手,2只手手背迅速翘起,食指外侧并拢,呈现出中间凹状,将抛起的嘎拉哈尽量都落在手背上,然后,再将手背上的嘎拉哈直上直下地往起一抛,迅速翻手并拢呈“捧”状接住,接回多少就算赢多少。

在具体玩时,当手心捧着嘎拉哈抛出折到手背时,不论折掉多少都属于正常现象,当在手背往手心折时是否再掉嘎拉哈那就有讲究了。有时规定,即使往回折掉多少也可以,剩多少就拿回多少,也有时规定,在往回折时,哪怕折掉1个嘎拉哈,那也算“掉了”,就是失败,1个也没赢着。

不论是几个人玩,早晚会有人将所有的嘎拉哈都赢回去,那这个人必须将所有的嘎拉哈通过一次性折大捧,能折回多少就算赢多少,剩余的留给下家折。折法如前,不作赘语。貌不惊人的小嘎拉哈,是早年孩子们在室内最喜欢的玩具之一,尤为小女孩钟爱的“宝贝”。几个、十几个或几十个嘎拉哈在手中随心所欲地摆弄,循规守矩地玩耍,从而显现出孩子们的聪明睿智和灵活技巧,还有友善和谐的心态及争强好胜的意愿。当年,没有电灯,只点一盏微光如豆的小煤油灯,一玩就是小半宿;有时甚至连饭都不吃,一门心思沉浸在玩嘎拉哈当中。

上述文字叙述的是乾安县早年几种玩嘎拉哈的方法与规则。时间虽然已过半世纪,可今天讲出来还是那么动人、鲜活。仿佛我们被这些有生命的文字带入那个年代,在不见硝烟的“战场”上看到了远古、质朴、激烈的场景又浮现在眼前。

作者简介

孙晓慧,女,1956年出生于乾安县,自幼喜爱体育运动。1975年下乡劳动,1978年回城参加工作,曾任粮库出纳员、会计等职。业余爱好文学、诗歌、朗诵、阅读、音乐,偶有文章发表。

(0)

相关推荐

  • 歘嘎拉哈

    原文地址:补记:<歘嘎拉哈>刊发<今日肇源>2014年6月20日副刊作者:水墨松江            歘嘎拉哈 嘎拉哈,学名叫羊拐,是羊身上的膝盖骨,共有四个面,满语称为嘎 ...

  • 邹仁武:童年的游戏

    [总第086502期] 童年的游戏 作者:邹仁武 现在每当看到孩子们沉迷于电脑,手机微信之类游戏时,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自己童年游戏时的情景. 童年时的游戏不多,尤其像上个世纪60年代在农村长大的我们 ...

  • 嘎拉哈的情结

    还记得它叫什么名字吗?我们小时候就在炕席上玩这个东西,手指常常被刺破.   看着毯子上的嘎拉哈,一瞬间,四十多岁的我记忆瞬间穿越到三十年前,一副小小的嘎拉哈曾是我童年无限的欢乐.毫不夸张地讲,跳房子. ...

  • 【阅读悦读丨散文】程龙启《童年里我们玩过的游戏——欻嘎拉哈》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程龙启 [作者简介]程龙启,黑龙江省密山市人,农民,爱好文学,有诗文偶见报刊,微信平台.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童年里我们玩过的游戏--欻嘎拉哈 ...

  • 致童年——那些年我们玩过的游戏

    " 绘画/  吴浩然 童年,是每个人无法割舍的美好回忆,和不可多得的珍贵财富. 儿童游戏是劳动人民才气和智慧的结晶,我们沉浸其中,不仅娱乐了童年,更是锻炼了身体增长了知识.譬如,我们在跳绳中 ...

  • 滚铁环,打陀螺,踢毽子······高考前再玩一次童年游戏

    放飞心灵,逐梦前行 --恩施高中高考减压活动纪实 2019/ 06/01 踢毽子,滚铁环,打陀螺······6月1日,儿童节当天,湖北恩施高中高三学子走出教室,来到运动场上玩起了童年经典游戏,以这种别 ...

  • 那些年的童年游戏,那些让你泪奔的珍贵记忆!

    如果童年可以重来,有多少记忆值得我们留恋?有多少欢乐值得我们回味?小时候,我们常唱的歌谣是"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我们眼里的英雄人物是董存瑞.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我们爱看的动 ...

  • 不用独显也能畅玩的经典单机,而且也是童年游戏

    本期文章回忆一下,在我们童年时期的那些经典游戏,这些作品配置超低,而且无需显卡,就能畅玩,游戏不仅玩法经典,而且还百玩不厌,这些游戏,陪着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那么本期就为游戏热爱者们,回顾曾经的经典 ...

  • 记忆深处的童年游戏

    山东省滨州市作家协会 文学作品展示平台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的游戏吗?弹玻璃球.掷沙包.骑马打仗.跳房子.摔泥碗.滚铁环,天天玩不够.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的玩耍场地吗?麦秸堆.小树林.芦苇塘.打麦场,都曾留 ...

  • 十多年前的童年时玩的滑雪游戏,最近心血来潮重新玩了几天 ……

    最近在家上网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嘴边总是有段调调在哼:"铛~铛~铛,铛~铛~铛,铛~铛,铛~铛~铛~铛~铛",而且越哼越有节奏,到最后觉得这旋律特别熟悉,好像是某款游戏的配乐,但是怎 ...

  • 赤峰人的记忆——童年游戏

    梁树春个人简介:男,共和国同龄人,退休高级教师.曾在<星星>.<诗潮>.<中国诗歌>.<诗歌月刊>.<文萃>.<中国小诗>.&l ...

  • 这一口酥脆喷香的猪油渣,是我记忆中童年的味道

    现在各类包装精美的网红零食层出不穷 成为上班族日常补充能量的一致选择 大家靠着零食提神醒脑 度过无数个思路枯竭的午后和埋头苦干的加班 但在吃过一系列爆款零食后 发现时不时想起回味的 还是童年那些土味小 ...